狐皮毛营养增强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3399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狐皮毛营养增强剂,属于动物营养技术领域。产品中每100克含有大豆粉25~40克、鱼粉15~25克、海藻粉5~10克、大豆卵磷脂3~8克、亚油酸1~5克、不饱和脂肪酸OMEGA↓[3]或OMEGA↓[6]2~6克、泛酸20~80毫克、烟酸10~50毫克、胆碱200~800毫克、肌醇20~60毫克、核黄素10~50毫克、叶酸5~15毫克、蛋胺酸铁120~200毫克、蛋胺酸锌150~250毫克、赖胺酸铜20~50毫克、赖胺酸硒5~20毫克,其余为玉米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为蓝狐、银狐皮毛提供充足营养,防止出现断毛、脱毛及棉毛现象,增加被毛的密度及光泽度,提高蓝狐、银狐皮张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狐皮毛营养增强剂,是一种促进狐皮毛生长、预防狐皮毛灰化及白化的营养调节剂,用于蓝狐、银狐人工养殖时,促进绒毛和针毛的生长,预防蓝狐、银狐育成期、成熟期皮毛灰化、白化等“棉毛”症的发生,增加被毛的密度及光泽度,提高蓝狐、银狐皮张的质量。属于动物营养

技术介绍
毛皮是人类利用最早的重要生活和生产物资的原料,人类在利用毛皮的漫长历程中,逐渐积累了对各种毛皮的认识和加工经验。我国地域辽阔,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已被利用的毛皮兽已达90多种,使我国成为主要的毛皮生产国和出口国(景松岩等编著,1993,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蓝狐(Alopex lagopus)又名北极狐,属于珍贵的毛皮动物,其皮张是比较流行的裘皮原料。蓝狐作为较早驯养的经济动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优质蓝狐的社会需求更是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华北、东北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了蓝狐的人工养殖,现有种狐存栏量近350万只,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然而在蓝狐长期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等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近亲繁殖的泛滥直接导致我国人工饲养的蓝狐品种退化,皮张质量低劣,饲养回报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狐皮毛营养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每100克含大豆粉25~40克、鱼粉15~25克、海藻粉5~10克、大豆卵磷脂3~8克、亚油酸1~5克、不饱和脂肪酸2~6克、泛酸20~80毫克、烟酸10~50毫克、胆碱200~800毫克、肌醇20~60毫克、核黄素10~50毫克、叶酸5~15毫克、蛋胺酸铁120~200毫克、蛋胺酸锌150~250毫克、赖胺酸铜20~50毫克、赖胺酸硒5~20毫克,其余为玉米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红车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