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9841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灯管驱动装置,是由直流电源供应器、方波切换器、方波控制器、灯管、启动变压器及共接变压器所搭配组成;所述多支灯管两侧是分别设置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可将一次侧或二次侧串联,再连接至方波切换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变压器一次侧或二次侧串联,能使输出功率有效的控制外,并能解决现有装置体积较大及温度较高的问题外,还能提高整体的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将输出功率平均分配的 灯管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为现有灯管驱动装置架构图,由图中可知,为现有灯管驱动装置1,是在多支灯管11 一侧设置一直流电源供应器12,所述直流电源供应 器12是提供直流电源至方波切换器13,所述方波切换器13则接收方波控制器 14所输入的同步控制信号,并提供方波信号给启动变压器15及共接变压器16, 而所述启动变压器15及共接变压器16所输出的信号,将可配合高压电容元件 17来驱动灯管11动作,进而达成多支灯管11维持亮度均匀的目的;上述的装 置架构中,利用变压器二次侧的漏感滤波及谐振,所以变压器需要高漏感及高 瓦特数,但漏感越高代表耦合效率越差,高圏数使变压器线圏的铜线内阻增加, 也由于高瓦特数,两者因功率损失而产生变压器较高温,也由于使用高瓦特数 变压器本体体积设计较大,故难达到客户薄型化需求。请参阅图2,为现有灯管驱动装置架构图,由图中可知,是在多支灯管21 一侧设置一直流电源供应器22,所述直流电源供应器22是提供直流电源至方 波切换器23,所述方波切换器23则接收方波控制器24所输入的同步控制信号, 并提供方波信号给多个启动变压器25及多个共接变压器26,而所述多个启动 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所输出的信号,将可配合高压电容元件27来驱动灯 管21动作,进而达成多支灯管21维持亮度均匀的目的;上述的装置架构中, 利用多颗变压器并联连接,以降低变压器温度及使用多颗变压器相对变压器体 积可降低,产生的缺点因多颗变压器并联,而易产生每颗变压器输出功率不同, 并导致每颗变压器温升差异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待加以改良。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现有方式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加以改良创新,并经 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灯管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灯管驱动装置,是可使变压器薄型化, 并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灯管驱动装置,是具有输出功率能 有效的控制、温升较平均及整体效率较佳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管驱动装置,是包括 一直流电源供应器,是输出直流电源给一方波切换器使用;所述方波切换器,是将直 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后,输出至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 一方波 控制器,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方波切换器;多支灯管,每一支灯管有两端点, 所述灯管两端皆通过高压电容元件与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及所述多个共接变 压器相耦接;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所述启动变压器的一次侧端予以串联,并 将所述方波切换器所提供的方波信号,输入至串接后的所述启动变压器一次侧 两端,且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一端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 输入正向弦波信号,而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另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由于 所述启动变压器 一 次侧端串联,故流经所述启动变压器 一 次侧端的电流将相 等,且所述各启动变压器二次侧端的输出电流也相同;所述多个共接变压器, 所述共接变压器的一次侧端予以串联,并将所述方波切换器所提供的方波信 号,输入至串接后的所述共接变压器一次侧两端,且所述共接变压器二次侧一 端乃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输入反向弦波信号,而所述共接 变压器二次侧另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由于所述共接变压器一次侧端串联, 故流经一次侧端的电流将相等,且所述各共接变压器二次侧端的输出电流也相 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管驱动装置,是包括 一直 流电源供应器,是输出直流电源给一方波切换器使用;所述方波切换器,是将 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后,输出至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 一方 波控制器,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方波切换器;多支灯管,每一支灯管有两端 点,所述灯管的两端皆通过高压电容元件与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 相耦接;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所述启动变压器的二次侧一端予以串联,而所述第 一组启动变压器二次侧一端乃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输 入正向弦波信号,且最后 一组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 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 另外所述启动变压器一次侧予以并联,并共接于所述方波切换器,将所述方波 切换器所提供的方波信号,输入至并接后的所述启动变压器一次侧两端,由于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端串联,故每一变压器输出功率皆非常接近;所述多个共接变压器,所述共接变压器的二次侧一端予以串联,而所述第一组共接变压 器二次侧 一 端乃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输入反向弦波信号, 且最后一组所述共接变压器二次侧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另外所述共接变压 器一次侧予以并联,并共接于所述方波切换器,将所述方波切换器所提供的方 波信号,输入至并接后的所述共接变压器一次侧两端,由于所述共接变压器二 次侧端串联,故每一变压器输出功率皆非常接近。总之,上述灯管驱动装置,是由直流电源供应器、方波切换器、方波控制器、灯管、启动变压器及共接变压器所搭配组成;所述多支灯管两侧是分别设 置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 两侧可再连接至方波切换器,所述方波切换器是连接一直流电源供应器,同时 接受方波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能使输出功率能有效的控制外,并能解决现有装置体积较大及温度较高 的问题。2. 每颗变压器所需推动的功率较小,多颗串接相对体积还是小于大变压 器,成本也可大大降低。3. 流过每颗变压器电流相同,输出功率相近,整体效率较佳,可由原方法 74°/。提升到80%。附图说明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 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 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所述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现有灯管驱动装置架构图; 图2为现有灯管驱动装置架构图;图3为本技术灯管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电路架构图; 图4为本技术灯管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电路架构图。附图标记说明l-现有灯管驱动装置;ll-灯管;12-直流电源供应器;13-方波切换器;14-方波控制器;15-启动变压器;16-共接变压器;17-高压电容 元件;2-现有灯管驱动装置;21-灯管;22-直流电源供应器;23-方波切换器; 24-方波控制器;25-启动变压器;26-共接变压器;27-高压电容元件;3-灯管 驱动装置;31-灯管;32-直流电源供应器;33-方波切换器;34-方波控制器; 35-启动变压器;36-共接变压器;37-高压电容元件;4-灯管驱动装置;41-灯 管;42-直流电源供应器;43-方波切换器;44-方波控制器;45-启动变压器; 46-共接变压器;47-高压电容元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灯管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电路架构图,由图中可知,本技术灯管驱动装置3,是包括一直流电源供应器32,是可输出直流电源给方波切换器33使用; 一方波切换器33,是接收直流电源供应器32所提供的直流电源,并将所述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后,输出至多个启动变压器35及多个共接变压器36;一方波控制器34,是可输出控制信号至方波切换器33;多支灯管31,每一支灯管31有两端点,两端皆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包括: 一直流电源供应器,是输出直流电源给一方波切换器使用; 所述方波切换器,是将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后,输出至多个启动变压器及多个共接变压器; 一方波控制器,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方波切换 器; 多支灯管,每一支灯管有两端点,所述灯管两端皆通过高压电容元件与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及所述多个共接变压器相耦接; 所述多个启动变压器,所述启动变压器的一次侧端予以串联,并将所述方波切换器所提供的方波信号,输入至串接后的所述启动 变压器一次侧两端,且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一端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输入正向弦波信号,而所述启动变压器二次侧另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 所述多个共接变压器,所述共接变压器的一次侧端予以串联,并将所述方波切换器所提供的方波信号 ,输入至串接后的所述共接变压器一次侧两端,且所述共接变压器二次侧一端乃对应连接于所述高压电容元件及电容,并输入反向弦波信号,而所述共接变压器二次侧另一端则共接于参考准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邓康李逢滨
申请(专利权)人:力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