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脚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539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镜脚接结构,包含二个组接单元分别活动设于眼镜框的一侧,组接单元分别设有连通组接单元端面的插接槽,插接槽分别由其内向组接单元端面渐扩,组接单元分别在一面上设有与插接槽连通的轴孔,组接单元分别设有干涉部;二脚接单元分别在一端设有与插接槽插接的对接梢,脚接单元分别具有弹片体,弹片体分别与对接梢的一侧相间隔,且分别以其部份边缘连接于对接梢的一侧以枢接于轴孔,脚接单元分别设有与干涉部对应的卡接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镜脚或眼镜带配合组接单元及脚接单元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由组接单元直接取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以满足不同佩带需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镜脚接结构,尤其涉及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由 组接单元直接取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以满足不同佩带需求者。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公用的眼镜,是由一个眼镜框及二个镜脚所构成,该眼镜框的二侧分别 设置具有穿孔的夹持部,而各镜脚的一端具有与夹持部结合的枢接部,该枢接部上具有与 穿孔对应的固定孔,而该穿孔与固定孔通过固定组件进行梢接,从而使各镜脚活动结合于 眼镜框的二侧;从而,可让使用者展开各镜脚进行佩戴,并收折各镜脚进行收藏。虽然上述公用的眼镜可展开各镜脚进行佩戴,并收折各镜脚进行收藏;但是由于 各镜脚仅通过一端的枢接部与眼镜框二侧的夹持部配合固定组件进行梢接,而各镜脚展开 时仅利用夹持部的侧壁与枢接部进行止挡,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可供调整的结构设计,使得 使用者无法因应各种佩戴的需求,对镜脚进行适当的调整;再者由于各镜脚通过其一端的 枢接部配合固定组件梢接于眼镜框二侧的夹持部上,当欲进行各镜脚的更换时,通常必须 要使用特殊的小型工具才能将该固定组件加以卸除进行各镜脚的更换,进而导致各镜脚有 不易拆卸更换的情形发生。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眼镜脚接结构,以使其达到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 通过组接单元直接取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以满足不同佩带需求,将是本技术所 欲积极公开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公知眼镜脚接结构的缺憾,技术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 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眼镜脚接结构,以期 达到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由组接单元直接取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以满足 不同佩带需求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眼镜脚接结构,其借着眼镜框二侧的组接单元 及脚接单元的设置,致使镜脚或眼镜带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由组接单元直接取 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进而达到满足不同佩带需求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眼镜脚接结构包含二组接单元,其分别活动设于眼 镜框的一侧,所述组接单元分别设有连通该组接单元端面的一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分别由 其内向该组接单元端面渐扩,所述组接单元分别在一面上设有与该插接槽连通的一轴孔, 所述组接单元分别设有一干涉部;以及二脚接单元,其分别在一端设有与该插接槽插接的 一对接梢,所述脚接单元分别具有一弹片体,所述弹片体分别与该对接梢的一侧相间隔,且 分别以其部份边缘连接于该对接梢的一侧以枢接于该轴孔,所述脚接单元分别设有与该干 涉部对应的卡接部。因此,本技术的眼镜脚接结构,可使镜脚或眼镜带配合组接单元及脚接单元进行角度的调整与定位,并可由组接单元直接取下镜脚或眼镜带进行拆换,以满足不同佩 市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的外观图一。图2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剖面图一。图3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分解图一。图4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分解图二。图5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分解图三。图6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分解图四。图7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剖面图二。图8为本技术第--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图9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分解图五。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一。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二。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5为本技术应用的外观图二。图1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眼镜框11镜片2组接单元21圆弧部22插接槽221 止挡部222 凹部23轴孔25干涉部25干涉部25’, 干涉部3脚接单元3a脚接单元31对接梢311凸部312间隔32弹片体32a弹片体3333,33”3445321a322a平面 圆弧面 卡接部 卡接部 卡接部 凹弧部 镜脚 眼镜带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至图9),分别为本技术应用的外观图一、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一、分解图一至四、剖面图二、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及分解图五,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眼镜 脚接结构至少包含有二个组接单元2以及二个脚接单元3。二个组接单元2分别活动设于眼镜框1的一侧,眼镜框1上至少结合有一镜片11, 所述组接单元2分别设有连通该组接单元2端面的一插接槽22,所述插接槽22分别由其 内向该组接单元2端面渐扩,所述组接单元2分别于一面上设有与该插接槽22连通的一轴 孔23,所述组接单元2分别设有一干涉部25。二脚接单元3分别于一端设有与该插接槽22 插接的一对接梢31,所述脚接单元3分别具有一弹片体32,所述弹片体32分别与该对接梢 31的一侧相距一间隔312,且分别以其部份边缘连接于该对接梢31的一侧以枢接于该轴孔 23,所述脚接单元3分别设有与该干涉部25对应的一卡接部33,所述脚接单元3分别于另 一端连接有一镜脚4。上述所述弹片体32分别为圆形,所述弹片体32除可使所述脚接单元3置入所述 组接单元2,或由所述组接单元2卸除外,利用所述弹片体32与所述轴孔23的配合,也可使 所述脚接单元3相对于所述组接单元2转动。上述所述干涉部25可分别设于该插接槽22的底端且为锯齿面,所述卡接部33可 分别设于该对接梢31的一端且具有至少一齿状体,其可使各脚接单元3与各组接单元2相 互调整角度及定位。上述所述对接梢31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凸部311以对应该弹片体32的圆心,所述 插接槽22的一侧分别设有凹部222,所述凸部311分别设于所述凹部222。利用各弹片体 32配合各轴孔23,及各凸部311配合各凹部222,可确保各脚接单元3绕一轴线相对于各组 接单元2转动。请参照(图10至图12』,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一、分解图二及 剖面图,上述所述干涉部25’也可分别设于该插接槽22的一侧且为一锯齿面,所述卡接部 33’也可分别设于该对接梢31的另一侧且具有至少一齿状体,其同样可使各脚接单元3与 各组接单元2相互调整角度及定位。请参照图13及图14,分别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及分解图,上述所述 干涉部25”也可分别设于该轴孔23的周缘且为锯齿面,所述卡接部33”也可分别设于该弹片体32的周缘且具有至少一齿状体,其同样可使各脚接单元3与各组接单元2相互调整角 度及定位。上述所述组接单元2分别于其端面设有一圆弧部21,所述脚接单元3分别于其一 端设有凹弧部34以抵靠该圆弧部21,利用各圆弧部21与各凹弧部34的配合,可使各脚接 单元3更稳定地相对于各组接单元2转动。上述所述插接槽22于邻近开口的二内侧分别设有止挡部221,以限制各脚接单元 3的调整角度。当本技术在使用时,可直接将眼镜框1两侧的各镜脚4配合组接单元2及脚 接单元3进行展开佩戴,而当使用者因佩戴的所需欲进行各镜脚4的角度调整时,将脚接单 元3往下(或往上)施以外力,使各脚接单元3的弹片体32在各轴孔23中进行转动,此时, 由于插接槽22是由其内向组接单元2端面渐扩,因此使得对接梢31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 而可同时往上(或往下)移动以进行所需角度的调整,而当脚接单元3在组接单元2的一 端转动时,通过各脚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镜脚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二个组接单元,其分别活动设于眼镜框的两侧,所述组接单元分别设有连通该组接单元端面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分别由其内向该组接单元端面渐扩,所述组接单元分别在一面上设有与该插接槽连通的轴孔,所述组接单元分别设有干涉部;以及二个脚接单元,其分别在一端设有与该插接槽插接的对接梢,所述脚接单元分别具有弹片体,所述弹片体分别与该对接梢的一侧相间隔,且分别以其部份边缘连接于该对接梢的一侧以枢接于该轴孔,所述脚接单元分别设有与该干涉部对应的卡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祯
申请(专利权)人:大林安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