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维克专利>正文

治疗骨折和伤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79386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骨折和伤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马鞭草150-250、青风藤150-250、骨碎补150-250、淫羊藿100-300、三棱120-270、三七50-100和醋炒延胡索50-100制备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中药制药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因意外引起的骨折与伤筋较难恢复,常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目前,已公开的治疗骨折、伤筋的药物中,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经研究发现有些药物的制备工艺较复杂;有些药物所用的原料特殊,获取比较困难;有些药物以鹿茸、鹿角等名贵药材为原料,成本高昂,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有些药物使用的中药种类过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提供一种对骨折和伤筋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且成本低廉的药物显得非常必要。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及长期治疗筋伤骨伤的临床观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其病理机制为筋络受损,气滞血瘀而致肿疼痛及功能受限,鉴于筋伤的病因病机为瘀血凝滞、经脉不通,故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健骨之法更利于伤筋骨痊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药物以植物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强筋健骨的功效,其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马鞭草150-250、青风藤150-250、骨碎补150-250、淫羊藿100-300、三棱120-270、三七50-100和醋炒延胡索50-100制备而成。具体的说,它由马鞭草200g、青风藤200g、骨碎补200g、淫羊藿150g、三棱180g、三七80g和醋炒延胡索70g制备而成。所述的药物制剂为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口服液。本专利技术治疗骨折和伤筋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1)取醋炒延胡索和三七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2)取马鞭草用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醇提液,密封备用;(3)马鞭草醇提后的药渣与青风藤、骨碎补、淫羊藿、三棱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4)将(3)所得滤液与(2)中马鞭草醇提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5)将(4)所得稠膏与(1)制备的三七、延胡索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本专利技术口服液这样制备(1)取醋炒延胡索粉碎成粗粉,加氨水润湿,再用10~15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提取1~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备用;取三七粉碎成粗粉,用3~6倍的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备用;(2)取马鞭草用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醇提液,密封备用;(3)马鞭草醇提后的药渣与青风藤、骨碎补、淫羊藿、三棱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4)将(3)所得滤液与(2)中马鞭草醇提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5)将(4)所得稠膏与(1)制备的浸膏加适量水,混合,放置,过滤,加入适量糖浆制成口服液。本专利技术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马鞭草、青风藤为君药。马鞭草苦、凉,归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青风藤辛苦、平,归肝、脾经。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麻痹。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为伤科之要药。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专活篾行气、止痛,善疗血瘀气滞诸痛;该药既善活血,又擅行气,为止痛之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骨碎补苦温,功能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尤宜于骨折伤筋之证。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既能化瘀又能消肿止痛。四药共为臣药,君、臣相辅,辛散温通,瘀去而经脉通、止痛而不留邪。佐药淫羊藿,味平、甘、温、归肝肾经,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痹痛,风湿拘挛麻木等症。与青风藤相伍,既能祛风湿、通经络,治疗筋骨痿软、步履艰难,与骨碎补相伍为用,具有温补肾阳,强筋骨而治骨损。骨为肾之主,肾又主一身阳气,各药相伍为用,具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健骨之功效,对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有明显疗效,有利于骨折和伤筋的康复。为了确保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的效果,申请人对其制备工艺和药理、毒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如下一、制备工艺的研究申请人以本专利技术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用药习惯作为制备工艺研究的依据和基础,依照中药新药生产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醇提、水煮、醇沉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合理的技术参数,确定了制备工艺路线,使有效成分和总得膏率达到工艺设计的最佳结果,并使工艺过程实现规范化和具有可控性。经多批样品试验,在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工艺条件下,熊果酸转移率为50%以上,总得膏率为16~17%。1.马鞭草醇提工艺考察君药马鞭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的功用,是其所含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综合体现。马鞭草含有马鞭草苷(Verbenalin)、5-羟基马鞭草苷(5-HydroxyVerbenalin)、蕺叶马鞭草苷(Hastatoside)、羽扇豆醇(Lupeol)、熊果酸(Ursolicacid)、桃叶珊瑚苷(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挥发油、强心苷等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学成分的脂溶性、水溶性各不相同。其中熊果酸既是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增强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又是马鞭草药材质量的可控性成分,与其它三萜类、甾醇类化合物一起在乙醇中溶解性较好,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设计为将主药马鞭草先用乙醇回流提取,醇提后的药渣与青风藤、骨碎补、淫羊藿、三棱一起用水煎煮,提取亲水性成分。1.1马鞭草醇提工艺正交试验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最佳条件,选择主要影响提取率的乙醇浓度、加乙醇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因素水平表见表1。1.2药材的提取方法称取马鞭草(熊果酸含量0.39%),各取100g,共9份,分别根据表2的试验条件进行回流提取,滤取醇提液,浓缩至干,测定得膏量,并测定熊果酸含量,计算熊果酸得量;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最佳醇提工艺条件。见表2、表3。1.3得膏量和熊果酸得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各次试验得膏量;取浸膏粉测定熊果酸含量,计算熊果酸得量。根据测定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见表2、表3、表4。表1马鞭草醇提工艺考察因素及水平 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见表2。以得膏量和熊果酸得量作为考察指标。表2马鞭草醇提工艺正交试验 注I、II、III分别为熊果酸得量分析数据和得膏量分析数据。表3熊果酸得量测评值方差分析表 F0.10(2,2)=9.00 F0.05(2,2)=19.00表4得膏量测评值方差分析表 F0.05(2,2)=19.001.4结果分析1.4.1对熊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维克
申请(专利权)人:江维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