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槽体缓冲结构,尤指一种化学反应式的 铅蓄电池,且可藉以降低电池内部因化学反应产生的温度续积,保持在最 佳的工作温度下进行反应,避免结构的热应变并可相对减少相关结构的用 量与成本,更可有效的降低整体的重量,达到整体的实用性者。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铅蓄电池结构,系于电池槽体内设置数个相邻的容置槽, 并于容置槽内设置有数个电极板,各容置槽内的复数电极板两端分别依序 以跨设于容置槽上的连接件连接,并连接成一连通导电的形态,如此的结 构,由于该各相邻的容置槽仅有一壁之隔,因此各容置槽于发电化学反应 时,各别发热,各容置槽内的热量经该壁传向相邻的容置槽,而造成各容 置槽内产生的热量已无法有效的排出,更会接收由邻槽传来的热量,产生 不当的热量累积,会让各容置槽内的温度直接向上累加,进而超出正常工 作温度甚多,而使相关的结构产生热应变,造成不当的损害,甚至可能因 而使局部高温度的结构融毁,对整体结构使用寿命不良的影响甚巨,故有 改良之必要。另由于电池的体积必需配合安装环境与结构,故其体积或尺寸无法随 意的更动,而目前由于电池材料上的进步,其可以较少的材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蓄电池槽体缓冲结构,其特征是:该结构包含: 一电池槽体,系设有数个容置槽,各容置槽间以隔壁间隔; 该各容置槽间另设有一缓冲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