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塔中悬可调百叶窗,冷却塔通过斜支柱支撑,底端固定于环形基础上,集水池位于冷却塔底端,环形基础上设有环绕冷却塔一周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由若干组框架组成,每组框架由一对立柱、一环向支撑梁、一对径向支撑梁及一环向连梁组成;该立柱固定于环形基础上,径向支撑梁一端固定于筒壁下端,另一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每对立柱之间且位于立柱顶端设置有环向支撑梁;每对立柱之间且位于立柱中下端处设置环向连梁;每对径向支撑梁之间盖设有封板;每组框架内于环向支撑梁与环向连梁之间设置若干叶片,该叶片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并通过连动机构连接,通过上述框架结构和百叶窗结构,冷却塔能够有效解决塔防冻、防噪以及导风的功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应用于钢筋混凝土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中 的防冻、防噪、导风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冷却塔的可调整 启闭的百叶窗结构。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冷却到需要的温度使用最多的形式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以下简称逆流式塔),请结合图1 图4,逆流式 塔在平面上是圆形,在子午向是双曲线形,由于热交换是靠进塔的冷空气 来进行,所以双曲线下部不是实体,是很多带双向倾角的有规律排列的钢 筋混凝土柱支撑着上部的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壳体,使得内外相通,这个部 位称为进风口 ,带双向倾角的有规律排列的钢筋混凝土柱一般筒称为斜支 柱15,由于一对斜支柱呈中文"人"字形,在中国也称为"人"字柱。塔 内需要的冷空气就在进风口处穿过斜支柱进入塔内,冷却塔的冷却功能是 使进入塔内上部的水从上到下穿过淋水填料流入冷却塔下部的集水池来完 成的。 一般情况下集水池3内的水面B与地面A相持平,或低于地面A。淋 水填料在塔内的位置是在进风口上缘的上部,从淋水填料底部到集水池之 间的水滴串称之为尾水,北方地区的逆流式塔尾水所在的空间也就是冷却 Jt荅可能结冰的空间,结冰的位置在这个空间的上部,即^^水填料底部以下 以及全部斜支柱周围。长期以来北方地区逆流式塔的防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迫于 冬季恶劣气象条件给冷却塔造成的危害,不得不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来防止 冬季结水,在成对的斜支柱2的环向上安装若千钢管13,于钢管13上悬挂玻 璃钢挡风板14,由于悬挂板工艺误差很大,易变形,4艮难保证严密性,不 能有效的防止冬季结冰,某些时候板被大风吹的飞起来还给厂区造成不安 全因素。由于悬挂和拆卸工作操作比较困难, 一般是头年入冬之前挂上, 次年春天拆下来,不能按照气象条件灵活的使用,更不能应付突发的寒流3造成的危害。尤其对于斜支柱布置在集水池内的塔悬挂和拆卸操作更是困难,目前经常使用的比较小的冷却塔进风口高度也在4.0m以上,在水面上 悬挂和拆卸可能要借助专用船只进行,否则就要搭临时脚手架和跳板,无 形中增加了运行费用。这种玻璃钢挡风板制作非常简易,重复使用性差, 使用一个冬季后一般损失20%~30%,必须在开始阶段就准备备用品,增 加了初期投资和平常的运行费用。玻璃钢挡风板在非使用阶段需要放在仓 库中,备用玻璃钢挡风板在平时就需要放在仓库中,因此还必须在塔的附 近建造挡风板库,占用了厂区面积还有可能影响冷却塔.的通风,又增加了 初期投资。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风速比较大的一段时间,大风将风向垂直部分塔的 两侧边缘的尾水吹透并吹出塔外, 一般称为横向风,横向风会给冷却塔及 周围设施造成危害,尤其在冬季可能造成冰害,例如道路的结冰、电线的 挂冰、冷却塔斜支柱结水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某些塔在进风口内做了 导风板。请参见图9,于塔内预先架设横向的淋水架构梁16以及纵向的淋水 架构柱17,导风板18安装于淋水架构梁16和淋水架构柱17之间,导风板的 材料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其它材质的,由于塔内混凝土架构的布置等因素, 导风板的悬挂比较困难,且由于斜支柱是斜的,导风板不能解决斜支柱上 下半径差部分被吹透的问题,无法真正杜绝横向风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防止噪音污染的问题提到了重要曰 程,逆流式冷却塔的水滴噪音一直是火力发电厂难以解决的问题,某些发 电厂每年都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水滴噪音是水从淋水填料底部自由 落体到集水池表面发出的,冷却塔规模越大尾高越大,尾高越大噪音值也 就越大, 一般在塔的标准点实测到的水滴噪音值大约在85dB以上,水滴噪 音是一个宽频带噪音,大概在800Hz 4000 Hz范围及其左右,在冷却塔这 种构筑物上降低或者消除它比较困难,但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目前国外 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堵,国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降。堵的办法就是在距离塔 很近的周围建造一圈挡噪墙,这种办法在国外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自然冷 却塔热交换的介质一个是热量一个是空气,冷却塔的面积是用温度差和通 风量计算出来的,通风量是靠进风口的面积保证的,如果在进风口的附近 建一堵墙,尽管这堵墙仍然可以透过部分空气,但是总归增加了很大阻力,实际上在单位时间里减小了通风量,这样就达不到没有挡噪墙时的冷却效 果,不得不靠其它办法来弥补,例如采取增加冷却塔通风筒的高度或者淋 水面积(即塔的面积)的办法,增加了大量的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国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降,即在水面上敷设一层既可以漂浮也可以消 音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是软体的也可以是硬质的,由于材质本身的原因 以及比较复杂的敷设方案,还有敷设后带来的难以解决的某些后果,降的 办法直到今日没有一个塔采用。挡噪墙以它高额的造价也把它挡在了国内 采用的办法之外,所以目前国内冷却塔降低水滴噪音的问题仍然停留在理 论上,非常需要一种既投资不高又能够降低或者阻挡冷却塔全部或者部分 水滴噪音的办法来打破这种局面。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 由于挂玻璃钢挡风板工艺很难保证严密性,仍然不能有效的防止冷 却塔冬季结冰,风力太大时还有可能被风吹的飞起来给厂区其它设备或者 人员增加不安全因素。2、 玻璃钢挡风板悬挂和拆卸操作困难,对于斜支柱在集水池内的塔操 作更困难,可能要借助专用船只或者搭临时脚手架和跳板进行悬挂和拆卸, 不能随时按照气象条件的变化灵活使用,更不能应付突发的寒流造成的危 害。3、 玻璃钢挡风板制作工艺简易,易变形和损坏,重复使用性差, 一般 每年损失20%~30%,必须在开始阶段就准备备用品,增加了初期投资和 平常的运行费用。4、 玻璃钢挡风板(包括备用)在非使用阶段需要放在仓库中,因此还 必须在塔的附近建造挡风板库,占用了厂区面积、影响冷却塔通风、增加 了投资。5、 该形式的玻璃钢挡风板没有考虑降低水滴噪音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冷却塔的防冻、防风和降噪音问题。 本技术一种冷却塔中悬可调百叶窗,冷却塔筒壁进风口 端具有若干对支撑筒壁的带双向倾角的有规律排列的斜支柱,斜支柱上端固定于筒壁下端,底端固定于环形基础上,集水池位于 冷却塔底端,环形基础上设有环绕冷却塔一周的支撑结构,该支 撑结构由若干组框架组成,每组框架由一对立柱、 一环向支撑梁、一对径向支撑梁及一环向连梁组成;该立柱固定于环形基础上, 径向支撑梁一端固定于筒壁下端,另一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 每对立柱之间且位于立柱顶端设置有环向支撑梁;每对立柱之间 且位于立柱中下端处设置环向连梁;每对径向支撑梁之间盖设有 封板;每组框架内于环向支撑梁与环向连梁之间;i殳置若干叶片, 该叶片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并通过连动机构连接;该立柱、径向 支撑梁与斜支柱之间设有隔间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冷却塔防冻设备 从临时性转化为永久性,从简易性转化为规范性,在着重解决防 冻问题的同时把导风问题结合在一起考虑,而且还起到降低噪音 作用,取得一举三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用档风板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现有^f支术中冷却塔用档风板的正^f见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冷却塔斜支柱在集水池外时档风板的侧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冷却塔斜支柱在集水池内时档风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冷却塔斜支柱在集水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中悬可调百叶窗,冷却塔筒壁进风口端具有若干对支撑筒壁的带双向倾角的有规律排列的斜支柱,斜支柱上端固定于筒壁下端,底端固定于环形基础上,集水池位于冷却塔底端,其特征在于: 环形基础上设有环绕冷却塔一周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由若 干组框架组成,每组框架由一对立柱、一环向支撑梁、一对径向支撑梁及一环向连梁组成;该立柱固定于环形基础上,径向支撑梁一端固定于筒壁下端,另一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每对立柱之间且位于立柱顶端设置有环向支撑梁;每对立柱之间且位于立柱中下端处设置环向连梁;每对径向支撑梁之间盖设有封板;每组框架内于环向支撑梁与环向连梁之间设置若干叶片,该叶片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并通过连动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官郡,王欣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