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祥专利>正文

瓶盖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6673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瓶盖改良,其固置在容器顶部凸垣上方,该瓶盖包含一内筒体及一上罩盖。其中该内筒体一端设有与容器顶部凸垣相嵌套的筒接部,另一端具有可供待冲泡物置入的储存凹室,与储存凹室相对外部形成螺接部及卡掣部,并在该储存凹室底缘形成具有薄形连接环的封口板;该上罩盖是用来与内筒体另一端卡掣部形成螺合卡扣,在其内部具有一顶推部,底缘设置一撕环部;当撕环部被拉启后,将上罩盖朝向并与内筒体进行旋紧时,该上罩盖的顶推部亦同步朝向并推挤封口板,使封口板外周的连接环被挤压推开后,令储存凹室为开启,便于内筒体储存凹室填置的待冲泡物可完全自动落入容器内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改良,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上罩盖与内筒体 旋紧并使顶推部推挤封口板形成推开状,以方便将内筒体填置的待沖泡物 可完全自动落入容器内部的瓶盖。
技术介绍
按, 一般用来装填待冲泡物122的容器20,为了避免使容器20内部的 待沖泡物22在未使用前即与容器20的溶液混合。业界为了改良容器20内 部待冲泡物122在饮用时再与容器20的溶液混合的设计结构比比皆是。例 如现有习用具有填充功能的瓶盖(其中国台湾申请案号为第97201633号-请 参阅图l、图2所示),所揭示的瓶盖10结构包括一外罩盖11及一内筒套 12,其中在外罩盖11具有顶板111及从该顶板111延伸出的外环体112及 内环体113,在外环体112及内环体113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114,内筒套 12套接在内环体113外周缘,并在内环体113及内套筒12之间形成有供待 沖泡物122存放的储存室121。内筒套12具有抵接于所述瓶嘴21端面的折 缘123,另在远离折缘123的一侧开设剖槽124,在剖槽124至封合板125 之间的圆筒柱120外表面开设有一轴向槽126。该案瓶盖IO在使用上虽然 可藉此外罩盖11朝所述容器20方向移动时,将使储存室121产生开启而 令待冲泡物122自动填入容器20内部,经实际设计上存在有以下弊端(1) 因容器20的瓶嘴21外周缘有一外螺紋211,外螺紋211与外罩盖 11外环体112的内螺紋1121形成单螺紋螺接,未设有卡固止逆结构,容易 被他人旋开外罩盖ll,而在储存室121中容易被添加其他物,不具安全性。(2) 由于容器20瓶嘴21的外螺紋211与外罩盖11外环体112的内螺紋 1121为单螺紋进行螺入,在螺接作动上更为緩慢。(3) 内筒套12的剖槽124 ii计,易受到外力震动而破掉为开启状,让储 存室121内部的待冲泡物122落入容器20内部,在使用上不实用,无法确 保容器20的饮品新鲜度。(4) 由于储存室121为圓形设计,在储存室121内部可装填待冲泡物122 的内容量受限,让装填的待冲泡物122无法随着不同容器20而变更其可填 充的容量数,实际使用上不符合实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瓶盖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i某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 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 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瓶盖改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 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瓶盖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瓶盖改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上罩盖与内筒体旋紧 并使顶推部推挤封口板形成推开状,以方便将内筒体填置的待冲泡物可完 全自动落入容器内部,并藉由设有卡固止逆结构,确保容器内部饮品新鲜 度,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瓶盖改良,包含有一内筒体及一上罩盖。所述内筒体, 一端设有与容器顶部凸垣相嵌套的筒接部内螺紋槽,另 一端具有可供待沖泡物置入的储存凹室,在储存凹室底部连结一封口板,另 在储存凹室相对外部形成螺接部,螺接部末端是具有第 一棘齿部与第二棘 齿部的卡掣部。所述上罩盖,内顶部具有一顶推部,在内缘面设有与内筒体另一端的 螺接部形成螺合的内螺紋段,并在内缘面末端设为斜面,可快速与内筒体 的螺接部相螺接,而在上罩盖底内缘设有与内筒体第二棘齿部相互卡固的 第四棘齿部,在第四棘齿部相对外缘连结一撕环部,该撕环部内缘设有与内筒体第 一棘齿部形成卡固止逆的第三棘齿部。所述封口板,外周缘藉一薄形连接环与储存凹室形成连结,使连接环 不致受到外力震动而破掉。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所述螺接部,在最佳实施例中螺紋数为三,用以供上罩盖于螺接作动 上更为快速。所述顶推部,为增加储存凹室内容量的十字锥体。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瓶盖改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 本技术结构设计不仅构造简单、亦可降低制造成本,是藉以内 筒体另一端卡掣部的第一棘齿部与该上罩盖的第三棘齿部形成卡固止逆,使上罩盖不会被旋开。(2) 本技术在^f吏用上,将拉启撕环部后,该上罩盖继续朝向并与内 筒体为进行旋紧时,该上罩盖的顶推部亦同步朝向并推挤封口板,使封口板外周的薄形连接环被顶压推开后,令储存凹室为开启,便于内筒体储存 凹室填置的待冲泡物可完全自动落入容器内部,接着,再利用上罩盖朝向 内筒体进行旋紧时,将该上罩盖的第四棘齿部与内筒体的第二棘齿部相互 卡固,防止上罩盖被旋开。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瓶盖改良,其固置在容器顶部凸 垣上方,该瓶盖包含一 内筒体及一上罩盖。其中该内筒体一端设有与容器顶 部凸垣相嵌套的筒接部,另一端具有可供待沖泡物置入的储存凹室,与储存 凹室相对外部形成螺接部及卡掣部,并在该储存凹室底缘形成具有薄形连接环的封口板;该上罩盖是用来与内筒体另一端卡掣部形成螺合卡扣,在 其内部具有一顶推部,底缘设置一撕环部;当撕环部被拉启后,将上罩盖 朝向并与内筒体为进行旋紧时,该上罩盖的顶推部亦同步朝向并推挤封口 板,使封口板外周的连接环被挤压推开后,令储存凹室为开启,便于内筒 体储存凹室填置的待冲泡物可完全自动落入容器内部。本技术在技术 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 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i兑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97201633号的组合剖视图。图2是图1外罩盖朝向容器方向移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欲组合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封口板与薄形连接环连结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罩盖与内筒体进行旋紧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罩盖与内筒体旋紧卡死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上罩盖的扳扣体欲撕开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上罩盖朝向内筒体螺入动作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上罩盖的顶推部推挤封口板为开启示意图。图n是本技术上罩盖与内筒体螺紧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上罩盖与内筒体螺紧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瓶盖改良其具 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瓶盖改良的较佳实施例,是方便 将内筒体30填置的待沖泡物60可完全自动落入容器50内部,其包含一 内筒体30及一上罩盖40。该内筒体30, —端设有与容器50顶部凸垣51相嵌套的筒接部31内螺 紋槽311,另一端具有可供待沖泡物60置入的储存凹室32,在储存凹室32 底部形成一封口板321,该封口板321外周缘藉一薄形连接环322与储存凹 室32形成连结(如图5所示),使薄形连接环322不致受到外力震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盖改良,用以供与容器(50)顶部凸垣(51)相嵌套的内筒体(30)填置的待冲泡物(60)可完全自动落入该容器(50)内部,其特征在于该瓶盖包含: 一内筒体(30),一端设有筒接部(31),另一端具有供待冲泡物(60)置入的储存凹 室(32),该储存凹室(32)底部以一薄形连接环(322)连结一封口板(321),在该储存凹室(32)相对外部形成螺接部(33),该螺接部(33)末端具有卡掣部(34),该卡掣部(34)包括第一棘齿部(341)与第二棘齿部(342);   一上罩盖(40),内顶部具有一顶推部(41),在内缘面设有与该内筒体(30)另一端的该螺接部(33)形成螺合的内螺纹段(42),该上罩盖(40)底内缘设有与该内筒体(30)的该第二棘齿部(342)相互卡固的第四棘齿部(43),另在上罩盖(40)底部相对外缘连结一撕环部(44),该撕环部(44)内缘设有第三棘齿部(441),用以与该内筒体(30)的该第一棘齿部(341)形成卡固止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改良,用以供与容器(50)顶部凸垣(51)相嵌套的内筒体(30)填置的待冲泡物(60)可完全自动落入该容器(50)内部,其特征在于该瓶盖包含一内筒体(30),一端设有筒接部(31),另一端具有供待冲泡物(60)置入的储存凹室(32),该储存凹室(32)底部以一薄形连接环(322)连结一封口板(321),在该储存凹室(32)相对外部形成螺接部(33),该螺接部(33)末端具有卡掣部(34),该卡掣部(34)包括第一棘齿部(341)与第二棘齿部(342);一上罩盖(40),内顶部具有一顶推部(41),在内缘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祥郑敏生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祥郑敏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