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云起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手扶拖拉机上的边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5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手扶拖拉机上的边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操纵杆[1],拉线[2],定位棘轮[3],连杆[4],连犁架[6],固定板[7],边犁体[8],耕深调节杆[9],压簧[11],棘爪[12],轴[13],棘爪提升手柄[14],操纵杆手把[15],轴套[16]组成,其中操纵杆[1]上端装有棘爪提升手柄[14]和操纵杆手把[15],拉线[2]一端固定在棘爪提升手柄[14]上,拉线[2]另一端穿过压簧[11]固定在棘爪[12]上,操纵杆[1]下端装有轴[13],轴[13]上焊有固定板[7],并装有轴套[16],定位棘轮[3]装在轴[13]上,连杆[4]的一端套在轴套[16]上,连杆[4]另一端绞接在边犁架[6]上,边犁架[6]为“7”字形,边犁架[6]竖直部分底端装有边犁体[8],边犁体[8]为内凹曲面体,在边犁体[8]和边犁架[6]竖直部分上装有耕深调节杆[9],耕深调节杆[9]上有若干个调节孔,在边犁架[6]的水平部分顶端上面焊有圆环[5],固定板[7]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大梁[10]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扶拖拉机上的边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手扶拖拉机上的边犁,该边犁为农村农民翻地时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水田区的农民耕水田时,多采用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并配以双铧犁翻地,但双铧犁有一个缺陷,即翻地时,在水田池埂根部有比轮胎略宽的地带翻不到,形成“死区”,消灭这些死区要用人工或其它方法,即浪费人工,又增加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将本技术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再进行翻地,就不会出现目前翻地时出现的“死区”问题。本技术主要由操纵杆1,拉线2,定位棘轮3,连杆4,连犁架6,固定板7,边犁体8,耕深调节杆9,压簧11,棘爪12,轴13,棘爪提升手柄14,操纵杆手把15,轴套16组成,其中操纵杆1上端装有棘爪提升手柄14和操纵杆手把15,拉线2一端固定在棘爪提升手柄14上,拉线2另一端穿过弹簧11固定在棘爪12上,操纵杆1下端装有轴13,轴13上焊有固定板7,并装有轴套16,定位棘轮3装在轴13上,连杆4的一端套在轴套16上,连杆4另一端绞接在边犁架6上,边犁架6为“7”字形,边犁架6竖直部分底端装有边犁体8,边犁体8为内凹曲面体,在边犁体8和边犁架6竖直部分上装有耕深调节杆9,耕深调节杆9上有若干个调节孔,在调节翻地深度时使用,在边犁架6的水平部分顶端上面焊有圆环5,当边犁使用时将圆环5固定在手扶拖拉机前轴上,固定板7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大梁10上,当固定板7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大梁10上时,本技术即装在手扶拖拉机上。不用边犁时,本技术通过压下棘爪提升手柄14,经拉线2将棘爪12提出定位棘轮3,再向后拉动操纵杆1,达到提升位置后,松开棘爪提升手柄14,在压簧11作用下,使棘爪12进入定位棘轮3,锁定在抬起位置上。使用边犁时,将操纵杆1复回原位即可。本技术解决了目前双铧犁耕地时留有“死区”的问题,对一个拥有12-->马力手扶拖拉机和双铧犁的用户,再配上本技术就彻底解决了耕地“死区”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本技术即适合广大农民在水田翻地时使用,同时也适用于旱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图1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将本技术安装在12马力手扶拖拉机上,彻底解决了在水田翻地时出现的“死区”问题,本技术操纵杆长1米,定位棘轮直径200毫米,连杆分两段,每段长350毫米,边犁架水平部分长1.5米,竖直部分为0.5米,边犁体为内凹曲面体,耕深调节杆长300毫米,固定板尺寸以能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大梁上为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扶拖拉机上的边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操纵杆[1],拉线[2],定位棘轮[3],连杆[4],连犁架[6],固定板[7],边犁体[8],耕深调节杆[9],压簧[11],棘爪[12],轴[13],棘爪提升手柄[14],操纵杆手把[15],轴套[16]组成,其中操纵杆[1]上端装有棘爪提升手柄[14]和操纵杆手把[15],拉线[2]一端固定在棘爪提升手柄[14]上,拉线[2]另一端穿过压簧[11]固定在棘爪[12]上,操纵杆[1]下端装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起蓝嘉铭
申请(专利权)人:王云起蓝嘉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