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加式平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9597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加式平衡阀,包括1号平衡阀插件、2号平衡阀插件和阀块,阀块上开有腔孔,上下两安装面上开有工作油口,进油口P和回油口T从上而下贯穿阀块,1号平衡阀插件和2号平衡阀插件分别插装在阀块两侧端的腔孔内,其阀口、负载口分别与阀块的工作油口连通,通过安装在液压传动工作阀块上,实现与液压缸(马达)进出油口连通,由平衡阀插件的调节杆可调节先导口处的预设压力对阀块内的液压油流反向流动进行控制,保障液压缸工作平稳,采用叠加阀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少设计强度和材料成本,阀块采用成型刀具加工,密封配合好,减少泄漏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使用安全,且符合安装标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阀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加式平衡阀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盾构机械、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冶金设备等机械设备中,液压传动与控 制系统应用相当广泛,其中平衡阀在此类系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用来防止负 载荷引起液压缸或马达“失控”,使所控机构运动平稳,同时对超载或油液热膨胀引起的破 坏进行保护。目前所用能实现负载压力控制的平衡阀插件主要包括插装式平衡阀插件和管 式连接平衡阀组件,其中插装式平衡阀插件需要根据液压油流动回路专门设计阀腔,而管 式连接平衡阀应用时管路连接较复杂,该两种平衡阀安装方式的缺点较大的限制了其应用 性能,也加大了其应用难度,而且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由负载压力及供油压力共同先导控制 的且符合 IS04401 及 CETOP-RP 121 H 中 G341/01,G341/60 及 G342/01,G342/60 安装界面 的叠加式平衡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负载压力及供油压力共同先导控制的叠加式 平衡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叠加式平衡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 种叠加式平衡阀,包括1号平衡阀插件,其阀体端头设有阀口 E1,中部设有负载口 H1和先导 口 F1,其中阀口 E1、负载口 H1和先导口 F1相互连通,还包括阀块和2号平衡阀插件,所述的 阀块的左侧插入端开有腔孔C1和工艺孔D7,右侧插入端侧开有腔孔C2和工艺孔D8,工艺面 上开有工艺孔D3、工艺孔队、工艺孔1)5、工艺孔1)6,上安装面上开有安装通孔、工作油口 A1、工 作油口 B1、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下安装面上开有工艺孔D1、工艺孔D2、工作油口 A2和工作油 口 B2,其中工作油口 A2经腔孔C1、工艺孔D1及工艺孔D7通至工作油口 A1,工作油口化经腔 孔C2、工艺孔A及工艺孔D8通至工作油口 Bl,工作油口 A1经工艺孔D3、工艺孔D5通至工作 油口 B1,工作油口 B1经工作油口 B1及工艺孔D5通至工作油口 A1,1号平衡阀插件阀体和2 号平衡阀插件阀体分别插入阀块的腔孔C1和腔孔C2,并采用密封件密封连接,1号平衡阀插 件的阀口 E1和负载口 H1分别与工作油口 A1和工作油口 A2连通,2号平衡阀插件的阀口 E2 和负载口 H2分别与的工作油口 B1和工作油口化相通,所述的进油口 P安装通孔、进油口 P 和回油口 T,为贯穿阀块本体的直通孔。所述的阀块的工艺孔通过内六角螺塞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拆装方便;1号平 衡阀插件和2号平衡阀插件与阀体密封连接采用的密封件由丁腈橡胶及氟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1号平衡阀插件和2号平衡阀插件选用插装式平衡阀;所述的阀块为长方体,方便与 控制阀叠加安装,更节省安装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叠加式安装,安装操作方 便,减少设计强度,节省安装空间,减少材料成本;由插件、阀体、螺塞所组成的阀,采用成型刀具加工,可以使阀腔与插件内有很好的密封配合,很好的起到了减少泄漏的作用,使得 整体结构使用安全,可实现负载压力及供油压力共同先导控制且按IS04401及CETOP-RP 121 H 中 G341/01, G341/60 及 G342/01, G342/60 安装界面的进行叠加。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正视图图5是阀块剖视图;图6是控制原理图;图7是实施例立体图;图8为实施例控制原理图;图9为插装式平衡阀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号平衡阀插件1、阀口 E1IL负载口 &12、先导口 FJ3、、阀块2、 2号平衡阀插件3、阀口 E231、负载口 H232、先导口 F233、左侧插入端21、腔孔Q211、工艺孔 D7212、右侧插入端22、腔孔C2221、工艺孔D8222、工艺面25、工艺孔D3251、工艺孔D4252、工 艺孔D5253、工艺孔D6254,上安装面23、安装通孔231、工作油口 AP32、工作油口 &233、进油 口 P2;34和回油口 T235,下安装面对、工艺孔Df41、工艺孔DJ42、负载油口 AJ43、负载油口 B2244o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5中所示,一种叠加式平衡阀包括1号平衡阀插件1、阀块2、2号平衡 阀插件3,所述的1号平衡阀插件1和2号平衡阀插件3选用如图9所示的插装式平衡阀, 其以1号平衡阀插件1为例,阀体端头设有阀口 E1Il,中部设有负载口氏12和先导口 FJ3, 其中阀口 E1IL负载口 H112和先导口 F1U相互连通,阀块2的左侧插入端21开有腔孔(^211 和工艺孔D7212,右侧插入端22侧开有腔孔C2221和工艺孔D8222,如图4所示,工艺面25 上开有工艺孔D3251、工艺孔D4252、工艺孔D5253、工艺孔D6254,如图3所示,上安装面23上 开有安装通孔231、工作油口 AP32、工作油口 &233、进油口 P2;34和回油口 T235,下安装面 24上开有工艺孔D1Ml、工艺孔DJ42、负载油口 AJ43和负载油口化对4,其中,如图2所示, 负载油口 A2243经腔孔Q211、工艺孔D1Ml及工艺孔D7212通至工作油口 Κ,2 ,2,负载油口 Β2244经腔孔C2221、工艺孔仏242及工艺孔D8222通至工作油口 B1233,工作油口 A:232经工 艺孔D3251、工艺孔D5253通至工作油口 BP33,工作油口 Βρ33经工作油口 Βρ33及工艺孔 D5253通至工作油口 ~232,1号平衡阀插件1阀体和2号平衡阀插件3阀体分别插入阀块2的腔孔Q211和腔孔C2221,并采用密封件密封连接,1号平衡阀插件1的阀口仏11和负载 口氏12分别与工作油口 AP32和负载油口 AJ43连通,2号平衡阀插件3的阀口 E231和负 载口 H232分别与的工作油口 &233和负载油口化244相通,所述的进油口 P安装通孔231、 进油口 P234和回油口 T235,为贯穿阀块2本体的直通孔。如图3所示,本装置上安装面23开有贯穿阀块2的安装通孔231,可用四颗M5 (12. 9级)螺钉将原理上的叠加阀及阀块2安装在液压缸(马达)附加安装阀块上,如图2、 图6、图7和图8中所示,阀块2上安装面23的工作油口 Ai232、工作油口 Bp33与功能控制 的叠加式阀,如与节流阀、电磁换向阀等一起安装,通过电磁换向阀,获取供油压力。阀块2 的下安装面M上的P、T 口,即油口 P234和回油口 T235直通的进、回油口与液压缸(马达) 附加安装阀块上的进、回油口连接,且面M上负载油口 A2243和负载油口 B2244与液压缸通 过液压缸(马达)附加安装阀块实现与液压缸液压油流腔连通。如图2和图9所示,由于平 衡阀插件的阀口与工作油口 AP32或工作油口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加式平衡阀,包括1号平衡阀插件(1),其阀体端头设有阀口E1(11),中部设有负载口H1(12)和先导口F1(13),其中阀口E1(11)、负载口H1(12)和先导口F1(13)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阀块(2)和2号平衡阀插件(3),所述的阀块(2)的左侧插入端(21)开有腔孔C1(211)和工艺孔D7(212),右侧插入端(22)侧开有腔孔C2(221)和工艺孔D8(222),工艺面(25)上开有工艺孔D3(251)、工艺孔D4(252)、工艺孔D5(253)、工艺孔D6(254),上安装面(23)上开有安装通孔(231)、工作油口A1(232)、工作油口B1(233)、进油口P(234)和回油口T(235),下安装面(24)上开有工艺孔D1(241)、工艺孔D2(242)、负载油口A2(243)和负载油口B2(244),其中负载油口A2(243)经腔孔C1(211)、工艺孔D1(241)及工艺孔D7(212)通至工作油口A1(232),负载油口B2(244)经腔孔C2(221)、工艺孔D2(242)及工艺孔D8(222)通至工作油口B1(233),工作油口A1(232)经工艺孔D3(251)、工艺孔D5(253)通至工作油口B1(233),工作油口B1(233)经工作油口B1(233)及工艺孔D5(253)通至工作油口A1(232),1号平衡阀插件(1)阀体和2号平衡阀插件(3)阀体分别插入阀块(2)的腔孔C1(211)和腔孔C2(221),并采用密封件密封连接,1号平衡阀插件(1)的阀口E1(11)和负载口H1(12)分别与工作油口A1(232)和负载油口A2(243)连通,2号平衡阀插件(3)的阀口E2(31)和负载口H2(32)分别与的工作油口B1(233)和负载油口B2(244)相通,所述的安装通孔(231)、进油口P(234)和回油口T(235),为贯穿阀块(2)本体的直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刘福兰谢常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