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益龙专利>正文

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221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其结构特征是软水器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蓄换热水箱通过集热泵与太阳集热器连接;蓄热水箱通过换热泵与叠压换热供水罐连接,形成热水换热系统;蓄热水箱通过采暖循环泵、补水泵及电辅加热器形成采暖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太阳能集热技术、叠压供水技术、采暖技术及先进的控制技术组合,开发出一种先进的节能环保的小型新能源换热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吸收太阳能量为主,以电能辅助加热为辅,分别为地暖系统和生活热水提供热源的一种节能系统工程,本机组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适用于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无集中供热的兵站(军需站)、变电所(站)、公路养护站、小火车站、工厂、别墅、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供热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常压集热型太阳能采暖与热水分 用机组。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利用太阳能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但目前在水暖热水系统中利用太阳能,还存在着建筑水暖设计人员及水暖企业缺少介入的 因素,在热水方面主要是太阳能产品企业在推动市场,而太阳能产品企业在水暖供热方面 缺少配套的系统及水暖产品运用经验,对系统的设计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太阳能做为一 种不稳定的热源,对于水暖企业及水暖设计人员来说,研制和开发太阳能在水暖方面配套 设备,使太阳能在水暖系统上的运用发挥着巨大的市场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压集热型太阳能采暖与热水合用机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分室外集热和室内机组室外太阳集热器 区由集热器及相关管线;仪表、阀门组成,室内机组包括太阳能蓄热水箱、软水器、集热泵、 叠压换热供水罐、采暖循环泵、热水供水泵、电辅加热器、补水泵、智能控制柜、采暖循环泵、 板式换热器电动、电磁阀及阀门仪表;其特征是集热系统的连接软水器的进水管上装有电动阀D1,软水器通过管路与太阳能蓄 换热水箱连接;太阳集热器进水端通过管线上温度传感器Tl和集热泵与太阳能蓄热水箱 连接;出水端设置温度传感器T2与太阳集热器呈环热水路;采暖换热系统的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设有内置换热盘管、水温传感器T3和底 部的压力传感器P1,太阳能蓄热水箱两端管路通过电动调节阀D3、换热泵与板式换热器两 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另两端通过压力传感器P5、电辅加热器、温度传感器T6,压力传感器 P4、温度传感器T7和采暖循环泵分别与采暖供水管、采暖回水管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通 过补水泵与采暖回水管连通;热水换热系统的连接叠压供水罐设有温度传感器T4,底部设有压力变送器P3及 离子棒水处理器,顶部设有真空抑制器及安全阀;太阳能蓄热水箱出水通过管路上换热泵 和切换电动阀D5与叠压换热供水罐内出水换热盘管连接;叠压换热供水罐内进水换热盘 管与太阳能蓄热水箱连通;与叠压换热供水罐连接的热水供水管路上设置加压供水泵和压 力传感器P2,叠压换热供水罐底部连通热水回水管和自来水补水管;热水回水管上设置电 动温控阀D2和温度传感器T5 ;自来水补水管上设置电磁阀D4 ;控制系统的连接各管线上电磁阀D1、D2、D3、D4、D5 ;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压力 变送器:P1、P2、P3、P4、P5 ;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T1、T2、T3、T4、T5、T6、T7 ;分3别通过电缆、电线与控制柜组相连接。本技术与传统设计列表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权利要求1. 一种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分室外集热和室内机组室外太阳集热器区 由集热器(1)及相关管线;仪表、阀门组成,室内机组包括太阳能蓄热水箱( 、软水器(3)、 集热泵(4)、叠压换热供水罐( 、采暖循环泵(6)、热水供水泵(7)、电辅加热器(8)、补水泵 (9)、智能控制柜(10)、采暖循环泵(11)、板式换热器(12)电动、电磁阀及阀门仪表;其特征 是集热系统的连接软水器(3)的进水管上装有电动阀D1,软水器C3)通过管路与太阳 能蓄换热水箱( 连接;太阳集热器(1)进水端通过管线上温度传感器Tl和集热泵(4)与 太阳能蓄热水箱( 连接;出水端设置温度传感器T2与太阳集热器(1)呈环热水路;采暖换热系统的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 设有内置换热盘管、水温传感器T3和底部 的压力传感器P1,太阳能蓄热水箱( 两端管路通过电动调节阀D3、换热泵(6)与板式换 热器(1 两端连接,板式换热器(1 的另两端通过压力传感器P5、电辅加热器(8)、温度 传感器T6,压力传感器P4、温度传感器T7和采暖循环泵(11)分别与采暖供水管、采暖回水 管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 通过补水泵(9)与采暖回水管连通;热水换热系统的连接叠压供水罐( 设有温度传感器T4,底部设有压力变送器P3及 离子棒水处理器,顶部设有真空抑制器及安全阀;太阳能蓄热水箱O)出水通过管路上换 热泵(6)和切换电动阀D5与叠压换热供水罐(5)内出水换热盘管连接;叠压换热供水罐 (5)内进水换热盘管与太阳能蓄热水箱( 连通;与叠压换热供水罐( 连接的热水供水 管路上设置加压供水泵(7)和压力传感器P2,叠压换热供水罐(5)底部连通热水回水管和 自来水补水管;热水回水管上设置电动温控阀D2和温度传感器T5 ;自来水补水管上设置电 磁阀D4 ;控制系统的连接各管线上电磁阀D1、D2、D3、D4、D5 ;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压力变送 器:P1、P2、P3、P4、P5 ;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T1、T2、T3、T4、T5、T6、T7 ;分别通 过电缆、电线与控制柜组(10)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其结构特征是软水器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蓄换热水箱通过集热泵与太阳集热器连接;蓄热水箱通过换热泵与叠压换热供水罐连接,形成热水换热系统;蓄热水箱通过采暖循环泵、补水泵及电辅加热器形成采暖换热系统。本技术将太阳能集热技术、叠压供水技术、采暖技术及先进的控制技术组合,开发出一种先进的节能环保的小型新能源换热站。本技术主要通过吸收太阳能量为主,以电能辅助加热为辅,分别为地暖系统和生活热水提供热源的一种节能系统工程,本机组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适用于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无集中供热的兵站(军需站)、变电所(站)、公路养护站、小火车站、工厂、别墅、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上。文档编号F24D3/00GK201875791SQ20102064051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罗益龙 申请人:罗益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暖与热水分用太阳能换热机组,分室外集热和室内机组:室外太阳集热器区由集热器(1)及相关管线;仪表、阀门组成,室内机组包括太阳能蓄热水箱(2)、软水器(3)、集热泵(4)、叠压换热供水罐(5)、采暖循环泵(6)、热水供水泵(7)、电辅加热器(8)、补水泵(9)、智能控制柜(10)、采暖循环泵(11)、板式换热器(12)电动、电磁阀及阀门仪表;其特征是:集热系统的连接:软水器(3)的进水管上装有电动阀D1,软水器(3)通过管路与太阳能蓄换热水箱(2)连接;太阳集热器(1)进水端通过管线上温度传感器T1和集热泵(4)与太阳能蓄热水箱(2)连接;出水端设置温度传感器T2与太阳集热器(1)呈环热水路;采暖换热系统的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2)设有内置换热盘管、水温传感器T3和底部的压力传感器P1,太阳能蓄热水箱(2)两端管路通过电动调节阀D3、换热泵(6)与板式换热器(12)两端连接,板式换热器(12)的另两端通过压力传感器P5、电辅加热器(8)、温度传感器T6,压力传感器P4、温度传感器T7和采暖循环泵(11)分别与采暖供水管、采暖回水管连接;太阳能蓄热水箱(2)通过补水泵(9)与采暖回水管连通;热水换热系统的连接:叠压供水罐(5)设有温度传感器T4,底部设有压力变送器P3及离子棒水处理器,顶部设有真空抑制器及安全阀;太阳能蓄热水箱(2)出水通过管路上换热泵(6)和切换电动阀D5与叠压换热供水罐(5)内出水换热盘管连接;叠压换热供水罐(5)内进水换热盘管与太阳能蓄热水箱(2)连通;与叠压换热供水罐(5)连接的热水供水管路上设置加压供水泵(7)和压力传感器P2,叠压换热供水罐(5)底部连通热水回水管和自来水补水管;热水回水管上设置电动温控阀D2和温度传感器T5;自来水补水管上设置电磁阀D4;控制系统的连接:各管线上电磁阀:D1、D2、D3、D4、D5;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压力变送器:P1、P2、P3、P4、P5;及各管线及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T1、T2、T3、T4、T5、T6、T7;分别通过电缆、电线与控制柜组(1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益龙
申请(专利权)人:罗益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