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式曲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0442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四点式曲手机构,包括下端与十字车壁铰接的小连杆、后端与机架铰接的肘曲手、前端与动模板铰接的大连杆,所述的小连杆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连杆的后端共同铰接于同一销轴上;所述的小连杆的在销轴处的铰接部位只与肘曲手或大连杆之一相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力的放大倍数高、合模精度高、小连杆处的销轴抗剪切性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手机构,尤其是用作注塑机的合模机构的 曲手机构。
技术介绍
习知的注塑机合模机构上的曲手机构都是五点式的,如图1所示,其中小连杆r下端与十字车壁5'铰接、上端与肘曲手2'下部铰接,肘曲手2'上部铰接于车架7',肘曲手2'的肘曲部与大连杆3' 铰接,大连杆3'的另一端与模具6'铰接,作为合模和开模的作用端。五点式曲手机构的优点是肘曲手与大连杆铰接处的轴4'的剪切 力较小,轴的寿命较长。其缺点之一是力的放大比例较低,如图2所 示,此缺点将在实施例中与本技术对比分析。缺点之二是肘曲手 的肘曲部在合模时所受到的挤压力很大,容易变形、刚性不够,甚至 失稳,影响合模的精确度。如图1所示,肘曲手2'的肘曲部受小连 杆r的顶推力的分力Fr和大连杆3'顶推力F2'的挤压。目前有人试验的四点式曲手机构,其铰接部的结构如图3、 4所 示,在合模时,主要的剪切力发生在肘曲手2'和大连杆3\小连杆r被夹在两大剪切力发生部件之间,延长了剪切力的力臂,放大了剪切力,使得小连杆r处的销轴4'非常容易被破坏。即便增大销轴的尺寸,也无济于事,原因在于合模时的销轴4、上的剪力太大了。因此,四点式结构虽然有人试验,却一直不能应用于生产实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注塑机的曲手机构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 对力的放大比例大、合模精确度高的注塑机的四点式曲手机构。本技术所述的四点式曲手机构,包括下端与十字车壁铰接的 小连杆、后端与机架铰接的肘曲手、前端与动模板铰接的大连杆,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连杆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连杆的后端共同 铰接于同一销轴上;所述的小连杆的在销轴处的铰接部位只与肘曲手或大连杆之一相邻。进一步,所述的肘曲手通过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三铰接 部、第四铰接部与销轴连接,所述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之间形 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铰接部与第三铰接部之间形成中心凹槽,所 述的第三铰接部与第四铰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关于中心凹槽的中线对称;所述的小连杆的铰接部置于中心 凹槽;所述的大连杆通过第五铰接部和第六铰接部与所述销轴连接, 所述的第五铰接部和第六铰接部的内侧分别紧贴第三铰接部和第四 铰接部的外侧。或者,所述的肘曲手通过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与销轴连接, 所述的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 铰接部之间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小连杆的铰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 所述的大连杆通过第三铰接部、第四铰接部与所述销轴连接,所述的 第三铰接部与第四铰接部的内侧紧贴所述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 部的外侧。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三铰接部、 第四铰接部与销轴连接,所述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之间形成第 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铰接部与第三铰接部之间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 第三铰接部与第四铰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 凹槽关于中心凹槽的中线对称;所述的小连杆通过第八铰接部、第九 铰接部与销轴连接,所述的第八铰接部置于第一凹槽中,第九铰接部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的大连杆通过第五铰接部、第六铰接部、第七 铰接部与所述销轴连接,所述的第五铰接部和第七铰接部关于第六铰 接部的中线对称,所述的第六铰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所述的第五铰 接部与第六铰接部的内侧分别紧贴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外侧。或者,所述的肘曲手通过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三铰接部、 第四铰接部与销轴连接,所述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之间形成第 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铰接部与第三铰接部之间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 第三铰接部与第四铰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三 凹槽关于中心凹槽的中线对称;所述的大连杆通过第五铰接部、第六 铰接部、第七铰接部与所述销轴连接,所述的第五铰接部和第七铰接 部关于第六铰接部的中线对称;所述的第六铰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 所述的第五铰接部和第七铰接部分别置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 槽;所述的小连杆通过第八铰接部、第九铰接部与所述销轴连接,所 述的第八铰接部和第九铰接部的内侧分别紧贴所述的第一铰接部和 第四铰接部的外侧。本技术比较五点式曲手机构具有较大的力的放大比例,如图2、 6所示:现欲对比曲手机构在离完全关模前s距离处,到向前移动s距离后,锁模油缸移动的距离哪个长?设四点式油缸移动S2,五点式移动在锁模力都为F。的状态下,运动距离长的则做功多(W=F。*S。), 由动模板移动距离为S,四点式和五点式力输出分别设F2和Fi,贝U力 放大后为F2=S2*F0/S F^S一Fo/S现若证明S2〉 Sn则可说明F2〉 Fh即四点式放大倍率大于五点式。 如上图,四点式中原曲手四点为PEMA,移动S距离后的图中四点距 离为PCMA。五点式中原曲手五点为P,E,lDiAi,移动S后五点位置为 PAM讽。然后连接AC, A!Ep Aid, Bid,由于曲手移动后CA二dAt 且与水平线AB和夹角相等为6 ,另AE二A^严BC,设其长度为d, 设CA二AiC产a,设dD二b, D^产c, Bid二山 在AABC中得出Sin e/d=Sina/a=SinP/S2..................... ①在AA,BA中得出Sin 6/d产Sina丄/a二SinP a.................. ②在AAJ)^和ABJ3d中可得出d〉di由①/②可得Sin 9 /d =Sin a /a 1 =Sin aSin 6 /diSin a l7/a dSin a i=〉Sina〈Sinai 二> a<di ' P = jx_a — 9P1=ji — a1— 0p — p1= (n — a — e) — (jt — a「e) 二 a 「 aa 〈 a i人3_^>0艮卩P〉Pi Sin P >Sin P丄由①②得S2= Sin P *d/ Sin 0S产SinP 一山/ Sin e Sin3〉Sin^d>山Sin 6 >0 ...S2> Si故可证明F2〉 F工故四点式放大倍率大于五点式。由于本技术中的小连杆的在销轴处的铰接部位只与肘曲手 或大连杆之一相邻,避免了夹在两大剪力部件之间、延长剪力的力臂, 因此在小连杆处的销轴上的剪力得以减小,剪切破坏得以避免。本技术的四点式曲手结构由于避免了肘曲手上的肘曲部受 挤压的情况,其提高合模精度的优点也是显然的。本技术的优点是力的放大倍数高、合模精度高、小连杆处的销轴抗剪切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五点式曲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五点式曲手机构的运动分析图图3是现有四点式曲手结构的铰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现有四点式曲手结构的铰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运动分析图图7是本技术的铰接部的结构形式之一图8是本技术的铰接部的结构形式之二图9是本技术的铰接部的结构形式之三图io是本技术的铰接部的结构形式之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附图5、 6、 7:本技术所述的四点式曲手机构,包括下端与十字车壁铰接5 的小连杆1、后端与机架铰接的肘曲手2、前端与动模板铰接的大连 杆3,所述的小连杆l的上端、肘曲手2的前端、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点式曲手机构,包括下端与十字车壁铰接的小连杆、后端与机架铰接的肘曲手、前端与动模板铰接的大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连杆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连杆的后端共同铰接于同一销轴上;所述的小连杆的在销轴处的铰接部位只与肘曲手或大连杆之一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翔
申请(专利权)人: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陆孝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