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红兵专利>正文

高增益宽频带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9287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增益宽频带全向天线。主馈线(6)给主振子馈电,主馈线(6) 连接一分为四功分器(26)的输入端,一分为四功分器(26)输出端等长的第一馈线(17)、 第三馈线(24)、第二馈线(18)、第四馈线(25)分别给上下直线排列的四元主振子馈电, 上下主振子的间距约为0.8入0,入0为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主振子包括上振子(12)和下 振子(13),上振子(12)、下振子(13)的下端口(32)短接在一起且之间设有塑料固定小 盘(5),在主振子中间穿有中空的铜管(4),铜管(4)外面分别套有内层套筒(8)和外层 套筒(7),在上振子(12)的内层套筒(8)中添加有两层介质环块(14)。(*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电通信设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移动通信天线。
技术介绍
由于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朝着多功能,小型化,超宽带及与周围环境友好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使得宽频带,小型化天线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行业的热点课题,它涉及到天线的加载和电抗补偿技术,小天线外型的优化设计,适合于不同小区信号覆盖的小天线宽带匹配网络的设计以及多频段共用天线的集成设计,把多个频段集成为一种天线结构是当前天线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实现设备小型化的推动力。以往的天线产品是针对不同的工作频段进行设计的, 一般尺寸和体积都比较大,各不同的通信网络系统独立设计,是否兼容或兼容的程度取决于天线系统的带宽及相应的性能,有些通信产品系统集成时使用频率和路器,不便于安装,提高了成本,而且开发的都是定向天线产品,虽然也有为数很少的宽频带全向天线产品,但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较高,而且性能上存在一些缺陷,不宜推广,这样给移动通信小区覆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发多频段小型化,结构简单,省电减排,成本低廉的宽频带全向天线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增益宽频带全向天线。本技术的主馈线6给主振子馈电,主馈线6连接一分为四功分器26的输入端, 一分为四功分器26输出端等长的第一馈线17、第三馈线24、第二馈线18、第四馈线25分别给上下直线排列的四元主振子馈电,上下主振子的间距约为0.8入o,入o为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主振子包括上振子12和下振子13,其特征在于上振子12、下振子13的下端口 32短接在一起且之间设有塑料固定小盘5,在主振子中间穿有中空的铜管4,铜管4外面分别套有内层套筒8和外层套筒7,在上振子12的内层套筒8中添加有两层介质环块14。主振子中间起始段采用渐变过渡形式,渐变部分与中心铜管4的夹角为30° —45° 。介质环块14由四氟已烯制成。介质环块14的厚度是可调的,两层介质环块14的间距亦是可调的。本实用新4型还可以增加垂直大补偿片9接于外套筒7的外壁,且垂向主振子中心的水平线;在上下振 子形成的夹角处设有垂直小补偿片IO和倾斜补偿片11,倾斜补偿片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振子的外壁,倾斜补偿片11与馈电点34在电气上连接在一起,与倾斜补偿片11对称的另 一侧有垂直小补偿片10,垂直小补偿片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振子的外壁。在四元主振 子的外部介质天线罩3,在天线罩3的两端设有上、下定位盖1和2,中心铜管4穿过下定位 盖2。此分路器可选用一分为六功分器,给六元主振字馈电,也可选用一分为八功分器,给 八元主振字馈电。 有益效果1、 由于该天线采用了粗振子及渐变段和双套筒电抗补偿措施,不仅保证了宽频带的阻抗 匹配特性,同时大大减小了辐射单元的尺寸,更有利于省电减排。2、 在天线结构中,中空的铜管起到三重作用 a 、支撑天线辐射体b 、馈线从中空铜管中穿入及穿出,在管中铺设,有效地防止了馈线对天线辐射方向图 的影响,使馈线辐射单元可沿该管自由移动有利于改变阵元间距及馈电相位,达到方便地改 变方向图特性,调节天线波束宽度的目的。c、它起着双层同轴扼流套筒内导体的作用,同时套在它上面的介质套管起到调谐作用, 省去了多种补偿片,保持了辐射振子在结构上的对称性,因而使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均 匀性。3、 值得进步说明的是2中b点由于天线结构上的特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天线的波束宽 度,对于低增益全向天线而言,它的波束已经足够宽了,不便于也无需调整了,主要针对中 高增益的全向天线进行调整,可以把它们当作二元天线阵处理,根据需要,天线要覆盖高层 建筑,就要展宽波束宽度,展宽的办法就是改变阵元间距和改变各阵元的馈电相位(不再是 各单元等长的馈线了),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改变天线波束宽度,比如,达到60%左右的波束宽 度是不成问题的,相应地天线增益就要降低2-3dBi左右,甚至损失更多一点。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主振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00820160549.7说明书第3/4页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l、图2,其中l为上定位盖,2为下定位盖,3为天线罩,4为铜管,5为塑料固定小 盘,6为主馈线,7为外层套筒,8为内层套筒,9为大补偿片,IO为小补偿片,ll为倾斜补 偿片,12为上振子,13为下振子,14为介质环块,17为第一馈线,18为第二馈线,24为第 三馈线,25为第四馈线,26—分为四功分器,31为上端口, 32为下端口, 34为馈电点。来自通信机的信号经主馈线6连接一分为四功分器26的输入端, 一分为四功分器26输出 端等长的第一馈线17、第三馈线24、第二馈线18、第四馈线25分别给上下直线排列的四元 主振子馈电,上下主振子的间距约为0.8入o,入o为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主振子包括上振 子12和下振子13,上振子12、下振子13的下端口32短接在一起且之间设有塑料固定小盘 5,在主振子中间穿有中空的铜管4,铜管4外面分别套有内层套筒8和外层套筒7,外层套 筒7和内层套筒8形成多频工作的主辐射单元,双层套筒在上端口31接于中空的铜管4,起 到双层厄流的作用,弥补了由于主振子过长上端电流弱的缺点,使电流形成回路,从而使天 线上的电流为行波分布,减小了电流的反射,这是电抗补偿措施之一。上振子12、下振子13 的下端口 32短接在一起且之间设有塑料固定小盘5,并共同由同轴线馈电。下振子13在上 端口 31接于中心铜管4之上,由于同轴线在高频时可以实现能量的辐射,等效于天线,采用 此种安装方案,中空的铜管4可以屏蔽掉同轴线向外辐射电磁能量,而且对偶极子馈电,起 到了巴伦的作用。这种偶极子近似工作于l/2波长,外层套筒7尺寸对低频段设计,内层套 筒8尺寸针对高频设计。下面的两层套筒作为主振子的负极,这种结构是一种偶极子单元。 在上振子12的内层套筒8中添加有两层介质环块14 (一般用四氟已烯制成),可以对天线特 性阻抗进行进一步调试,使天线的输入阻抗接近于50欧姆,与轴线特性阻抗相匹配,这是电 抗补偿之二,该介质环块14的厚度是可调的直到频率发生谐振即匹配最佳为止,两层介质环 块14的间距亦是可调的,为了进一步改善匹配,可增加垂直大补偿片9和垂直小补偿片10 及倾斜补偿片ll;垂直大补偿片9接于外套筒7的外壁,且垂向主振子中心的水平线;在上 下振子形成的夹角处设有垂直小补偿片IO和倾斜补偿片11,倾斜补偿片11的两端分别连接 在上下振子的外壁,倾斜补偿片11与馈电点34在电气上连接在一起,与倾斜补偿片11对称 的另一侧有垂直小补偿片10,垂直小补偿片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振子的外壁。为了改 善阻抗匹配,主振子中间起始段采用渐变过渡形式,渐变部分与中心铜管4的夹角为30。 一 45° 。在四元主振子的外部介质天线罩3,它是由PVC熟料或玻璃钢管做成的保护天线的外 罩, 一般要求它对电磁的衰减要小,机械强度好,环境适应性强,最后利用上、下定位盖1 和2进行封装,中心铜管4穿过下定位盖2。此分路器可选用一分为六功分器,给六元主振字馈电,也可选用一分为八功分器,给八元主振字馈电。这种振子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易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增益宽频带全向天线,主馈线(6)给主振子馈电,主馈线(6)连接一分为四功分器(26)的输入端,一分为四功分器(26)输出端等长的第一馈线(17)、第三馈线(24)、第二馈线(18)、第四馈线(25)分别给上下直线排列的四元主振子馈电,上下主振子的间距约为0.8入0,入0为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主振子包括上振子(12)和下振子(13),其特征在于:上振子(12)、下振子(13)的下端口(32)短接在一起且之间设有塑料固定小盘(5),在主振子中间穿有中空的铜管(4),铜管(4)外面分别套有内层套筒(8)和外层套筒(7),在上振子(12)的内层套筒(8)中添加有两层介质环块(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红兵徐燕李渠塘
申请(专利权)人:邢红兵徐燕李渠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