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军伍专利>正文

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74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由棒体和其前部的尖嘴体构成,棒体和尖嘴体有白蚁喜食的饵料和化学药剂复配的毒饵。将毒饵棒像打桩似的打在建筑物以及园林、古树周围,或在江河堤坝等地,一方面引诱白蚁,让其食之中毒,以达到杀灭的防治,另一方面将这种毒饵棒埋入土中,可通过观察毒饵棒被蛀蚀情况来判断是否有白蚁,以及严重程度,来监测在使用范围内白蚁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he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of termite ba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ermite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the bait stick, composed of a bar body and its beak body at the front part of the rod body and beak body bait and chemical compound termites eating the bait. The best bait just like the pile driving i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gardens, trees, or in the river dike, on the one hand to lure termites, let the food poiso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trolling of kill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it rods embedded in the earth, by observing the bait rod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termite eaten well, the severity, monitoring in the damage degree caused by the use range of term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白蚁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
技术介绍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至今已有几亿年的历史,世界上已知的白蚁种类有3000余种。在我国从最北的省份辽宁、丹东以南的各省份均遭白蚁危害,它肆无忌惮地危害着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如房屋、园林、古树、古迹文物,铁路、桥梁、电线光缆以及水利工程等等。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受白蚁危害的大、中、小型水库多达84000个,堤防长达20余万公里。堤坝经常出现管涌,就是白蚁在堤坝上做洞穴所致,曾经在长江中游上段的荆江大堤全长182公里,就出现过66处,最大的直径可达3米。早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子在《喻老篇》中就写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对白蚁防治的重要性。在白蚁的分布区,白蚁不仅对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造成危害,甚至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同样造成危害,据各地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海南省有近80%,湖北省约20-30%,四川省约30-70%,福建省为60%,广西自治区为64%的建筑遭白蚁危害,其它如上海、北京、青岛、大连等城市的房屋均遭白蚁的不同程度危害。白蚁对光缆的危害也极大,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19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毒饵棒(1)由棒体(1-1)和其前部的尖嘴体(1-2)构成,棒体(1-1)和尖嘴体(1-2)具有白蚁喜食的饵料和化学药剂复配的毒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毒饵棒(1)由棒体(1-1)和其前部的尖嘴体(1-2)构成,棒体(1-1)和尖嘴体(1-2)具有白蚁喜食的饵料和化学药剂复配的毒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和监测白蚁的毒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1-1)由设有壁孔的管壳(1-11)和灌装在管壳(1-11)内的内毒饵构成,其下部的尖嘴体(1-2)由壳体(1-21)和灌装壳体(1-21)内毒饵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伍麻毅
申请(专利权)人:刘军伍麻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