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690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瘀散,由中草药配制,属外敷药,它主要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这种消瘀散的成品为散剂,其成份包括大黄、丹皮、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栀子、羌活、薄荷;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用中药散剂一消瘀散,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技术介绍
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中药也有一 些,主要有云南白药、红花油等,另外,还有一些己申请专利的药物,如申请号为01137315.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由大黄粉、芒硝粉、利福平粉、头 孢氨苄粉组成的药,该药为非纯中药;如申请号为200610104699.1的专利申 请也公开了一种由龙眼核、冰片组成的药。上述药物,有的配方单一,有的 功效较低,有的见效慢,总之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消瘀散", 通过精选的复方,经过大量临床疗效观察,能有效满足当前临床需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药的主要成份包括大黄、丹皮、白芷,各成份之间的重量比为大黄丹皮白芷等于io 30 : 4 6 : 4 6。该技术方案还包括这种药的成份还包括大黄、丹皮、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栀子、羌活、薄荷,各成份之间的重量比为大黄丹皮 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栀子羌活薄荷等于io 30 : 4 6 : 4 6 : 4 6 : 8 12 : 4 6 : 4 6 : 8 12 : 1 4 : i 4。上述配方还包括大黄丹皮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栀 子羌活薄荷等于io i5 : 4 5: 4 5 : 4 5 : 8 io : 4 5 : 4 5 :8 10 : 2 3 : 2 3。上述药的制备方法是将大黄、丹皮、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 栀子、羌活、薄荷按配比混合研细末,过筛80 100目,然后加水、食用米 醋、酒、蜂蜜适量,调成膏状即为成品(赋形剂调制外敷)。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①中药资源丰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疗效 显著,无副作用。②中药配制成膏状,携带、使用方便。③快速消炎止痛, 疗效优于其它同类药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配方取大黄10克、丹皮4克、白芷4克、姜黄4克、香附8克、蒲 黄4克、赤芍4克、栀子8克、羌活2克、薄荷2克。配制将大黄、丹皮、白芷、姜黄、香附、蒲黄、赤芍、栀子、羌活、 薄荷按配比混合研细末,过筛80 100目。用法将过筛后的配方药加水、食用米醋、酒、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敷在损伤处(赋形剂调制外敷)。疗效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598例以消瘀散外敷损伤处治疗,并与对照组(双柏散)96例进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对比观察,结果消瘀散治疗急性软组 织损伤临床治愈率74. 92%,显效率92.14%,总有效率98. 33%,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3. 54%,显效率79. 17%,总有效率88.54%,两组疗 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就急性 软组织损伤制定以下标准。 (一)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①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 体活动功能障碍。②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 下血肿,波动征阳性。③损伤后3天内。④X线检査主要是排除骨折、脱位 及骨病等。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气滞血瘀型。②血虚寒凝型。(二) 纳入标准(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 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 受试年龄为18 60岁。(三) 排除标准(1) 不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者。(2) 不属于药物作用范围内病例。(3) 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症者。(4) 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5) 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6)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7) 病情危重、难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二、 病情程度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分为轻、中、重三级。三、 一般资料依据上述指导原则纳入本组观察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例,年龄18 60 岁;病程1 3天,平均2 (±0.5)天;疗程5天,平均数为4 (±0.5)天。 治疗组以消瘀散外敷,对照组以双柏散外敷。其两组临床资料祥见表l、表2。表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来源、病情、及中医分型情况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统计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来源、病情及中医分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变伤部位分布(例)组别肩部肘部手部前臂胸部背部腰部骶尾部臀部膝部踝足部总数(例)_治疗组29~~84 106~~~~~~^ ^~S~~^ 对照组61612 7 2 5 8 53 9 23 96经SPSS软件分析,t= 1.6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消瘀散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药方由大黄、姜黄、香附、薄荷等10味中 药等组成。制法上药适量共研细末,过筛80 100目。用法取药粉加水、食用米醋、酒、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敷在损伤处,厚度0.5cm,药膏面积 比肿胀面积略大,用专用胶纸敷盖,心要时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双柏 散的药物组成由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份2、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备用,用法与消瘀散同。治疗结果一、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5天后评定疗效,不足5天即痊愈者停止用药,并评定疗效。两组 病例根椐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统计结果见3消瘀t^且平均痊愈时间为3.12 ( ± 0.54)天,双柏散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21 (±0.57)天;通过对照观察,结 果表明消瘀散组疗效优于双柏散组,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本药在损伤后用药越早越好。未发现 其不良反应。消瘀散组有9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皮肤与药物接触处有轻度 皮肤发红现象,停用后即消失。表3消瘀散、双柏散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观察<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结论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骨伤科的瘀痛证、痹证、 骨折筋伤、关节炎、骨疾病等方面应用广泛。急性软组织损伤为骨伤临床常 见病,外治方药较多,大多疗效显著。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味透入皮肤以 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 邪,从而治愈疾病。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 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 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 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以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 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皮肤作为一个给药入口,局部给药后,活血化瘀等中药外用通过皮 肤粘膜转运,大部分直接进入给药部位发生药效,同时药物可被皮 肤毛细血管网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又对全身发生作用。可使局部组 织的微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了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而内治药物要 经消化、吸收、转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瘀散,由中草药配制,属外敷药,它主要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其特征是这种消瘀散的成品为散剂,其成份包括大黄、丹皮、白芷,各成份之间的重量比为大黄∶丹皮∶白芷等于10~30∶4~6∶4~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力平徐宁达林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