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仁敏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476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采用生地、大黄、枳壳、厚朴、蒲公英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灌肠液,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20~4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厚朴10~20份、蒲公英10~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凉血止血、通腑逐瘀、消痈散结的显著功效。患者应用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适用于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防治,治愈好转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 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
技术介绍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属世界性常见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中,中国人占一半。我国现患乙型肝炎病人约 2800万人,母婴传播和婴幼儿感染形成的免疫耐受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 突出点。目前,虽有乙肝疫苗用于预防HBV感染,但仍缺乏确实有效的抗 HBV的药物,因此,肝病患者最终不可避免地发展至重型肝炎或肝硬化、 肝癌等,其治疗至少在今后50年内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庞大的医疗费 用支出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中腹腔感染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发生率达50 60%,在住院肝硬化腹水病人中发生率30%。 50%腹腔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 死亡,幸存者69%将在一年内复发,又将有50%死亡。近年由于早期诊断和 抗菌药物的进步,生存率可达50 70%,但亦随之出现耐药菌株增加及继 发二重感染等,进而引起肝功能恶化,给治疗带来新的难度及挑战,使患 者的精神、身心及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资料表明在腹腔感染患者腹水培养出的细菌中,绝大多数为肠道内 的正常需氧菌,且以单一菌种多见,60 80%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大 肠埃希氏菌占40 50%,其他为肺炎克雷白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等。以上 表明从感染者腹水中分离的肠道细菌绝大多数为单一细菌感染,少数为 多重感染。出现腹腔感染的机制考虑与细菌肠腔迁移至腹腔;其次是血源 性及从横隔淋巴系统进入腹腔。患者容易出现腹腔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肠道因素患者存在肠道菌群上移,在小肠上部、空肠、回肠都有大肠杆菌繁殖,而正常人除回肠有少量细菌生长外,在此以上均无细菌生 长。小肠段肠壁较薄,细菌可通过肠壁进入腹腔。肝硬化门脉高压致肠道淤血,淋巴流量增加并淤积,以至内脏组水肿,屏障功能遭到破坏,肠壁 通透性增加,细菌可通过肠壁迁移至血液或腹腔。2侧枝循环开放肝脏 对清除血液循环的细菌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因肝内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由于肝内外功能和解剖上的分类,使经胃肠道 进入血循环的细菌能通过肝脏的单核巨噬细胞进入体循环,并长期存在。3机体防御功能低下(1)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k叩ffer细胞功 能低下,使得本来能被k卯ffer细胞清除的肠道细菌直接进入体循环,进 而引起腹腔感染。(2)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慢性肝病有营养不良,机体抵 抗力下降,加上脾功能亢进,进而干扰、削弱免疫机制。肝硬化机体内白 细胞趋化功能下降,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受损,血浆补体水平降低,纤维 连接蛋白降低,调理作用低下,多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程度减低,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细菌逃避血液清除的条件。(3)腹水蛋白低腹水对细菌的调理作用与腹水蛋白容量成正比。调理性蛋白被稀释到一定阔植以下时,腹水就失去了清除细菌的能力。4创伤性检查如腹穿、锁骨下静脉穿剌等操作性检查都可导致菌血症,进而引起腹腔感染。鉴于以上因素,对于腹腔感染均需治疗。目前国内外研究应用于门诊 患者预防性用药最多的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中具备氟哌酸具备了仅 抑制肠道内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群,对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作用甚微,且 不宜产生耐药性,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轻,可显著增加肝硬化腹水总蛋白及补体(V浓度等条件,故首选其进行预防性用药,但长期用药将导致细菌生态紊乱,造成潜在的危险,故有学者不主张常规给药。而对于住院患 者目前仍以去除诱因、利尿、抗感染、补充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为措施, 无有效预防手段,故极易出现病情反复,继发感染机会增加,病情进行性 加重而导致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能有 效地清洁肠道、防治腹腔感染,又不能导致肠道细菌生态紊乱的副作用, 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及降低血氨,利于病情恢复,又能縮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本专利技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 提供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为防治慢性重型 肝炎并发腹腔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 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采用生地、大黄、枳壳、厚朴、蒲公英为原料, 经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灌肠液,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20 40份、大黄10 20份、枳壳10 20份、厚朴10 20份、蒲公英10 20 份。本专利技术原料的重量份优选范围为生地30份、大黄15份、枳壳15 份、厚朴15份、蒲公英15份,前述原料混合浸泡、煎煮、过滤后制得灌 肠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凉血止 血、通腑逐瘀、消痈散结的显著功效。患者应用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适用于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防治,治愈好转率较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使用下列用量配比的原料药为一剂生地30g、大黄15g、枳壳15g、厚朴15g、蒲公英15g,每副药物先加水300ml,没过药面为宜, 浸泡30分钟,头煎每副药物煎至150ml, 二煎再加水300ml,煎至150ml, 两煎混均灌肠,每次300ml,每日一次,七日为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本专利技术选用采用生地、大黄、枳壳、厚朴、蒲公英进行组合,组合后 使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治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 其中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 功效。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 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枳壳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 肺、大肠经。具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之功效。蒲公英味苦、甘,性 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之功效。诸药合理 配用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凉血止血、通腑逐瘀、消痈散结之功效; 能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达到虚实兼顾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 生地含e-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 等。生地中有效成分水苏糖,不被消化酶分解及肠道吸收,能降低肠道PH, 增加肠蠕动,因而加快了肠道内有毒代谢物质的排出,减少了有毒代谢物 质重吸收,大大减少肝脏分解毒素的负担。同时,水苏糖可以提供能源, 促进体内自身多种双歧杆菌成倍增长,使肠内fl引哚等胺类物质减少,从而 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此外尚具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 血糖等作用。生地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白鼠口服生地炭,能缩 短出血时间。生地水提取液及煎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提高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量,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并且 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大黄根茎中含有多种蒽衍生物、主要为蒽 醌类大黄酸、芦荟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还含有大黄 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大黄在经灌肠后,由 肠道内细菌代谢转变为8 —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并进一步变成大黄酸蒽酮, 产生泻下活性成分,主要是番泻甙,直接作用于大肠,能增加肠蠕动抑制 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另外,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等多种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采用生地、大黄、枳壳、厚朴、蒲公英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灌肠液,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20~4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厚朴10~20份、蒲公英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腔感染的中药灌肠液,采用生地、大黄、枳壳、厚朴、蒲公英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制备成灌肠液,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20~4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厚朴10~20份、蒲公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敏常爱娜刘淑惠王海涛隋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仁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