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权发专利>正文

一种无损伤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17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捕捉工具。主体是有一个筒体(2),在筒体(2)底部有蚊子入口(4),呈倒喇叭状的漏斗,底上、下盖(3),筒体(2)顶部开口带上盖(1),当捕捉蚊子后,蚊子从入口(4)进入,完全无损,可用做属种研究和制作标本,适合科研、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蚊子的捕捉,制作标本之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Non damage tr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sect catching tool.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body (2), in the cylinder body (2)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mosquito entrance (4), a funnel-shaped inverted horn shaped,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3), cylinder (2) with a top opening cover (1), when catching mosquitoes, mosquitoes from the entrance (4) to enter, completely,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a specimen, suitabl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edical,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departments of mosquito capture, making use of specim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蚊子捕捉工具领域。目前,用于医学科研部门、教学、卫生防疫、检疫及其它予防医学部门,作为调查蚊子种属及蚊子制作标本主要使用的工具有人工吸蚊管和电动捕蚊器。它们是利用人工吸气或是利用风扇产生的负压力吸入蚊子的办法来捕捉蚊子。但这样捕捉到的蚊子由于受到强大负压气流的牵扯,翅、腿及全身鳞片都会不同程度的缺损,致使蚊子的种属无法鉴定进行,标本不能制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制成一种简易的捕捉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捕蚊器的主体是一筒体(2),筒体(2)底部有进蚊孔(4),一般是呈漏斗状,筒体(2)顶部开口带上盖(1),筒体(2)的底部入口(4),带下盖(3)。另外,在下盖中央或上盖或筒体上,还可设置一至数个筛孔。捕蚊器可以使用任何材料制作,进蚊孔成倒漏斗形,亦可以是直筒口形。本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筒体可以做成如姆指般大小,亦可以做成像口杯一样大,使用方便,且不会损坏蚊子,制作工艺简单易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图。以下结合附图例举最佳实施例图1作为最佳实施例。图中,当发现蚊子时,打开下盖,将筒体(2)的入口(4)对准蚊子,迅速将捕蚊器按下,如图(3)所示。蚊子受惊后飞起,因无其它出路,只好沿进蚊孔飞入筒体内。然后盖回下盖(3)。回实验室后,打开下盖(3),从蚊子入口(4)放入麻醉药或杀虫药蒸汽,使蚊子致死,也可不打开上盖,直接从筛孔滴入或蒸入麻醉药或杀虫药使蚊子致死。然后打开上盖,把蚊子倒出,插好鉴定或制成标成。筒体(2)可以用玻璃、塑胶等材料制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损伤捕捉器,由此盖的筒体(2)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2)底部有喇叭状的漏斗入口(4),带底盖(3),筒体(2)顶部开口(2)带一上盖(1),在下盖中央或上盖或筒体上均有筛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捕捉器,由此盖的筒体(2)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2)底部有喇叭状的漏斗入口(4),带底盖(3),筒体(2)顶部开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权发
申请(专利权)人:黎权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