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9411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按粗粒浆和细粒浆分类的精碎机。包含:研磨腔、轴向叶轮、以便粗颗粒进入的研磨腔入口、包含研磨腔出口的分离器,细颗粒通过分离器从研磨腔出来,其特征在于:粗细颗粒间的分类在分离器上游的磨机中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精碎机提供改良出口,该精碎机可以降低或消除筛网堵塞,并将分离器区的磨损降至可接受的程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按粗粒浆和细粒浆分类的精碎机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粉磨机主要存在价格高,生产率低的情况(例如低于每小时10立方米)。目前,此领域的开发与其它行业相比,在要求更高通量筛选的开矿行业中,磨碎机己经投入使用。尽管此技术, 以特定参考说明在磨机中的使用,但是不限于此使用,因此对于颗粒 的分离可以有更普遍的应用。以上所说的"磨碎机"包括用于超细研磨的磨机,例如在任何构造不同的搅拌机,例如砂磨机,桩磨湿磨例如球盘磨,胶体 磨,气流磨,超声波磨,小粉磨机,类似的研磨机,通常这些磨 机由研磨腔和轴推动器,轴推动器有一系列轴向导向的研磨元件,例 如杆或圆盘,推动器通过马达经由适当的驱动器旋转。粉碎零件沿 着推动器大约间隔同样大的空间,距离选择上要在临接粉碎零件对 立面之间有充足的循环空间,考虑到磨机整体设计和容积,推动器 的速度和直径,研磨元件设计,磨机生产率和其它因素。此磨机通常安装了研磨体,原材料以灰浆的形式填进磨机研磨。 尽管此方案对于如何使用外源研磨体有特定的参考,但是可以这样理 解,此方案可以用于自磨或半自磨机中。例如,在如下情况下,搅 拌磨机用于研磨黄铁矿,砷黄铁矿,或是类似的,研磨体或是球形, 柱形,多角形或是不规则形状的研磨物质,例如钢,锆石,硅砂,矿3渣等。如果砂磨机用于研磨分布在主脉石中的硫化矿(例如方铅矿,黄铁矿),脉石要筛选至适当的规格范围,例如1-6毫米或1-4毫米,也 可以做为研磨媒介。研磨体的规范范围取决于要研磨的粗细。约40% 至95%的磨机的容积要由研磨体填满。应当承认在碾磨过程中,研磨介质经受了尺寸縮减,原始材料也 如此。研磨介质被研磨至一定尺寸,研磨材料无用时,称之为"无 用"研磨介质。而仍有足够的尺寸,以便研磨原始材料的研磨介质被 称为"有用"研磨介质。原始材料,如原生矿,矿物,浓縮物,煅烧物,填海尾矿,或 类似的物质,通过常规手段使其尺寸经过最初縮减(如,至20-90微 米)后,将其混入水中,然后使其通过碾磨室的入口进入碾磨机。在 碾磨机中,叶轮使部分研磨介质撞击原始材料,部分原始材料相互撞 击,从而将原始材料磨成最终的精细材料(如0.5-25微米)。当精 细物料和无用研磨介质从碾磨机出来时,在碾磨机出口处,将粗料从 精细物料中分离出来,以保留有用的研磨介质和碾磨机里未被碾碎的 原始材料。在现有的碾磨机中,出口分离可通过碾磨机出口处或其附近的多 孔板筛或长方孔筛获得,碾磨机出口的口径应当能使无用研磨介质和 产物通过,但不允许有用研磨介质通过。例如,如果想保留部分lmm 以上的有用研磨介质,出口筛网的孔径最大为lmm,以便仅有部分 小于lmm的有用研磨介质通过筛网出来。另外,出口应包含一个刮 刀或一个分离器转子以降低筛网堵塞。分离器转子削光面与最终的下 游研磨物之间的轴向间距大约等于其它各组研磨物削光面之间的间 距。碾磨机的设计和运作,以及介质的选择完全依照经验。尽管已经 提出各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学模型,但没有一个能够对研磨机性能 做出令人满意的预测。为了精细地研磨硫化矿,可使用具有高产量的砂磨机,如产量 为10TPH以上的砂磨机,可以发现出口筛网被迅速堵塞,从而使产 量降低到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并且,会导致分离器转子和出口筛网 的磨损率出现运作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改良分类和将矿泥 中的精细物料从粗料中分离出来的精碎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碎机, 包含碾磨室、轴向叶轮、允许粗颗粒进入碾磨室进口,和包含碾磨室 出口的分离器,通过该出口,细颗粒可以从碾磨室出来;粗颗粒和细 颗粒之间的分类在分离器上端的碾磨机中进行;与细颗粒相比,碾磨 室出口包括一个或多个大孔的筛眼;作为选择,碾磨室出口也包含一 个类似的,相对较大的筛网孔。另外,分离器可以带有一个分离器转子。优选的,从碾磨机中出来颗粒的最大尺寸完全不依赖于碾磨室出 口的最小孔径。碾磨室出口的最小孔径,至少是从碾磨室中出来的无用研磨介质 的平均最大尺寸的2倍;在优选项中,应至少为出来的无用研磨介质 的平均最大尺寸的10倍(20倍以上更好)。装置中粗细颗粒的分类 应通过分离器上端的分类工具中进行,最好以颗粒质量为基础。碾磨 室出口的最小孔径取决于控制其它因素(如背压)的需要,而不取决于从出口处出来的颗粒的大小。另一个优选形式存在于,另外包含至少两个碾磨元件的碾磨机中,这些碾磨元件在轴向叶轮方向上相距"g",在分离器上游还有一个分类元件,该分类元件在轴向叶轮方向上与相邻的碾磨元件相距 "C",其中"c"小于"g"。"c"最好小于0.75g。理想情况下,"c"小于0.6X "g",大于 0.01X "g"。更理想的情况下,"c"小于0.6X "g",大于0.4X "g"。同样地,挑选"g"使磨碎达到最佳,挑选"c"以便将细颗粒 从粗细颗粒的混和物中分离出来。用另一种方式表示,挑选适宜的"g"以便粗细颗粒在碾磨元件 和叶轮轴之间径向循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形式,应当提供一个包括下列部件的精碎机分离器出口; 包含碾磨元件的叶轮;至少局部装有矿泥的碾磨室,包括通常轴向通过碾磨室的研磨介质;分离器元件,有一个或多个轴孔在分离器转子出口上游或靠近分 离器转子出口 ,该分离器元件主要将研磨介质径向向外引离叶轮;其中分离器元件环绕着分离器出口 ,至少使部分矿泥朝着分离器 出口流动,并通过分离器元件上的轴孔。本技术为精碎机提供改良出口,该碾磨机可以降低或消除筛 网堵塞,并将分离器区的磨损降至可接受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用侧视图显示事前技术碾磨机。图2为图1所示碾磨机的事前技术分离器装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3为分类区的最初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图11用截面图进一步示意性地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具体 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事前技术碾磨机,包括由圆柱侧 壁2界定的碾磨室1,入料端壁4和排料端壁5。碾磨室1装备有一 个进口 3和一个出口管6。碾磨室1被安装到基础上。轴向叶轮轴10 贯穿密封装置11上的入料端壁4。叶轮轴10由传动系统(图中未标 示)驱动,由轴承12和13支撑。在碾磨室1内部,叶轮轴10用一 系列径向砂轮14安装。每个砂轮从平面图上看成是由等角间距开口 15贯穿。在现有的实例中,砂轮14被连接到叶轮轴10上,且与临 近的砂轮14相距"g"。图2更加详细地显示了碾磨机事前技术分离器区的部分,类似于 图1的事前技术碾磨机。排料端壁5为环形,且界定了一个圆形开孔,可以让通常用20 表示的位移体通过,该位移体20由圆筒形部分21和外板22组成。 圆筒形部分21用排料端壁5和出口管6密封。位移体20还可以包括 位移体内板23,其在轴向上与外板22隔开以界定通常为圆筒形的出 口孔25。出口孔25四周装有位移体内板23,出口孔在内板23和外 板22之间扩展。出口孔25上面覆盖着一个柱形筛网24。筛网24具 有经过选择的孔径,以允许经精细碾磨的产物从碾磨机里出来,而保7留碾磨机中的有用研磨介质。分离器转子30安装在最后一个砂轮14的下端,在叶轮轴10末 端或毗邻叶轮轴10末端。转子30与位移体内板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碎机,包含:研磨腔(1)、轴向叶轮(10)、以便粗颗粒进入的研磨腔入口(3)、包含研磨腔出口(6)的分离器,细颗粒通过分离器从研磨腔出来,其特征在于:粗细颗粒间的分类在分离器上游的磨机中进行; 研磨腔出口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和细颗 粒相比,这些孔尺寸较大;或者 研磨腔出口包括一个筛网,和细颗粒相比,筛网上的孔尺寸较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可莫卡帕
申请(专利权)人:耐驰上海机械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