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桥专利>正文

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90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其特征是在车身2后对称分布两个可控制喷杆8升降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上间距有呈“十”字形的通孔3,喷杆8套管上有与通孔3啮合的通孔7,喷杆8上有进液管口10和多个喷头1,支撑杆6间用连杆连接,连杆上有绞轮11,绞轮11内置有牵引索9,管口10经输出阀、泵与液箱5连通,车身2前设有叉口13的支架;液箱5外接连通透明管4;该车能实现机动搅拌,装液直观,喷雾均匀,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gricultural drought resistant motor vehicle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vehic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ody after 2 symmetrical two can control the spray rod 8 lifting supporting rod 6, supporting rod 6 through hole spacing was \ten\ shape of the 3, 8 and a spray rod sleeve through hole through hole 3 mesh 7, 8 on the spray rod 10 fluid inlet nozzles and a plurality of nozzles 1, 6 supporting rods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rod, a cutter wheel 11 connecting rod, a traction rope sheave 11 built in 9, 10 by the nozzle outlet valve, pump and tank 5 connected body 2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fork 13 bracket; the tank 5 is communicated with a transparent external 4; the vehicles can be motorized mixing, liquid spray evenly, intuitiv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动车,具体是指一种具有液体喷射装置的机动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病虫害和干旱是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通喷雾器和机动喷雾器,由于它们的自身结构特点,都必须置于人体背部上在田间或林间作业,一是体力繁重,打一天药后人感到腰酸背疼;二是效率低,每天仅能打药5~20亩;三是加药不方便,加药量也有限,需多次加药配制,配制剂量不直观;四是施药不平衡,有的地方施药重,有的地方施药轻;尤其是容易发生急性中毒或长期吸收有毒药份后慢性中毒;如果用背式喷雾器抗旱则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干旱问题;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拖拉机也由于缺乏合理的喷液雾化装置,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小型机动农机具,用于施药和抗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著提高农业或林业防治虫效率,既能施药,又能抗旱,适合田间作业,具有机动喷雾功能的一种多用途小型机动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包括车身2、液箱5、液箱5置于车身2上,在车身2后对称分布两个可控制喷杆8升降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上间距有呈“十”字形的通孔3,喷杆8套管上有与通孔3啮合的通孔7,喷杆8上有进液管口10和多个喷头1,支撑杆6间用连杆连接,连杆上有绞轮11,绞轮11内置有牵引索9,管口10经输出阀Ⅳ、泵与液箱5连通,车身2前设有叉口13的支架。利用机动车发动机作动力,将泵置于车身2与机动车发动机配接的位置上,通过泵、液箱5、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连通管和控制阀Ⅰ、阀Ⅱ、阀Ⅲ、阀Ⅳ的组合实现液体喷射功能;阀Ⅰ、阀Ⅱ置于泵的进液口一端,阀Ⅲ、阀Ⅳ置于泵的出液口一端,阀Ⅰ控制泵的进液口,阀Ⅱ、阀Ⅲ置于泵和液箱5之间,用于控制泵和液箱5间的液体输送通道,阀Ⅳ一端与泵连接、另一端与管口10连接,有序控制阀Ⅰ、阀Ⅱ、阀Ⅲ、阀Ⅳ的导通和截止,实现施药或抗旱的全过程。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的液箱5外接连通透明管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机动车行进中喷雾药水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施药可在100亩以上,是背式喷雾器效率的5~20倍,因为该机动车可用多孔喷枪与泵通过阀Ⅳ连接,具有向高处喷雾药水的能力,能直接向果树等较高植物施药,这种机动车设计合理,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实现机动搅拌,形象直观地配制各种浓度的药水,避免了人在施配药时发生中毒,且喷雾均匀,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示意图;图2是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工作流程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详细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包括车身2、液箱5、液箱5上有进液口12,液箱5置于车身2上,利用机动车发动机作动力,将泵置于车身2与机动车发动机配接的位置上,通过泵、液箱5、液体喷射装置、连通管和控制阀Ⅰ、阀Ⅱ、阀Ⅲ、阀Ⅳ的组合实现液体喷射功能;阀Ⅰ、阀Ⅱ置于泵的进液口一端,阀Ⅲ、阀Ⅳ置于泵的出液口一端,阀Ⅰ控制泵的进液口,阀Ⅱ、阀Ⅲ置于泵和液箱5之间,用于控制泵和液箱5间的液体输送通道,阀Ⅳ一端与泵连接、另一端与管口10连接,有序控制阀Ⅰ、阀Ⅱ、阀Ⅲ、阀Ⅳ的导通和截止,实现施药或抗旱的全过程;其工作分三个过程,第一过程是关闭阀Ⅱ、阀Ⅳ,将进液口一端的连通管置于水中,在机动车发动机带动下,泵将水经过阀Ⅰ、阀Ⅲ抽入液箱5内,直至液箱5内的液量达到取液要求;第二过程是在液箱5中加入事先计算好的配制液所需的药物原液,关闭阀Ⅰ,打开阀Ⅱ,通过阀Ⅱ、阀Ⅲ而将液箱5内的药液机动搅拌均匀;第三过程是在作业时,关闭阀Ⅰ、阀Ⅲ,液箱5中的药水从阀Ⅱ流经泵后,经过阀Ⅳ进入液体喷射装置的管口10,打开喷头1的开关,或者在阀Ⅳ的输出端接入多孔喷枪,即可实施喷雾,若用于抗旱时,可省去第二过程。如图1所示,给出一种具有具体结构的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液体喷射装置经过以下设置而构成在车身2后对称分布两个可控制喷杆8升降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上开有过支撑杆6中心,水平面上沿车纵横向呈“十”字分布的通孔3,并在支撑杆6上,上下布置多个这样的通孔3,喷杆8套管上有与通孔3啮合的通孔7,喷杆8套管套接在支撑杆6上,并能在支撑杆6上绕杆转动,通过通孔3与通孔7啮合而固定,喷杆8上开有进液套接管口10和多个喷头1,两个支撑杆6之间用连杆固定后,在连杆上设有绞轮11,通过置于绞轮11内的牵引索9而将两喷杆头拉紧,使喷杆8在该车使用时保持水平;在车身2前设置搁放喷杆8的具有叉口13的支架。该车工作时,展开喷杆8,置于所需高度后,用插接件穿过喷杆8套管上的通孔7和通孔3后,将喷杆8固定,绞紧牵引索9,使喷杆8水平,将阀Ⅳ控制的连通管输出端接于喷杆8上的进液套接管口10上,根据作业时所需,控制喷头1的闭合和其数量,进入作业区后再打开阀Ⅳ进行喷雾;不用时,松开牵引索9,将插接件从通孔3和通孔7内抽出,将喷杆8朝车前旋转90°后搁在车身2前支架的叉口13上,将插接件再插入啮合的通孔3和通孔7内,将喷杆8固定;不用喷头1,而使用多孔喷枪时,既可由人拿在手上站立于车进行喷雾,也可用螺母和螺杆穿过通孔3后,将多孔喷枪固定在支撑杆6上,并使多孔喷枪的朝向能够调整,主要用于果树、林木等防治病虫。如上所述的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为了能直观显示液箱5内液体的液量在液箱5上有一外接显示液箱5内液体液量的连通透明管4。给出一种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车宽0.83米,液箱5的容量为300公升,满载时连车身2自重500公斤,喷杆8长2.6米,各接8个双喷头1,双喷头1交叉布置,工作时能将药水喷到作物底部,支撑杆6用空心铁管制作,支撑杆6最高处距地2米,发动机功率为3KW,水泵的匹配功率为1KW,多孔喷枪的扬程7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包括车身(2)、液箱(5)、液箱(5)置于车身(2)上,其特征在于在车身(2)后对称分布两个可控制喷杆(8)升降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上间距有呈“十”字形的通孔(3),喷杆(8)套管上有与通孔(3)啮合的通孔(7),喷杆(8)上有进液管口(10)和多个喷头(1),支撑杆(6)间用连杆连接,连杆上有绞轮(11),绞轮(11)内置有牵引索(9),管口(10)经输出阀(Ⅳ)、泵与液箱(5)连通,车身(2)前设有叉口(13)的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农用施药抗旱机动车,包括车身(2)、液箱(5)、液箱(5)置于车身(2)上,其特征在于在车身(2)后对称分布两个可控制喷杆(8)升降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上间距有呈“十”字形的通孔(3),喷杆(8)套管上有与通孔(3)啮合的通孔(7),喷杆(8)上有进液管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桥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