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皮楷端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467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枕,它包括有一下垫以及一可放置在所述下垫上的上垫,所述下垫的前端面为一斜面,所述下垫的后端面为一凹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为一平面,所述上垫的下表面为可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凹曲面相配合的一凸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上各设置有一空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头枕可以稳定地使头部位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气道轴线变为短直,充分显露声门,极其利于气管内插管,喉罩及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置入。在“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时,颈部前伸而充分暴露,有利于颈部手术的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有利于推广和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枕头,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可以稳定保持头部呈“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的医用枕。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图3所示,由口腔开口至声门裂隙的气道不是一条直线通道,它拟想中的中央径路(或称轴线),从一段到另一段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需要充分显露喉腔开口(即声门裂痕),为最充分显露喉腔开口,必须将口腔、咽部和喉部的曲线通道变为一条直线通道,这是经喉部气管插管的关键(图中的A轴为口轴、B轴为咽轴、C轴为喉轴)。抬高头部,轻度使头部弯曲于胸部位置(35度)以及在环枕关节处足够的后伸头部,可以使得轴线几乎变为一条直线,上述的头颈姿势称为“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sniff position,简称sniff位)。在麻醉中放入喉镜时,为实现上述的“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或维持实际上的气道直线轴,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因素。首先,以置于头枕部下的垫物抬高病人的头部,这样就使得咽部轴和喉部轴成为一直线(因素a,如图2所示),然后,头部在环枕关节处的后伸就产生了从门齿至声门口的最短且接近直线的距离(因素b,如图3所示)。因素a很容易实现,那就是将支撑垫物放于患者头下;而因素b是不易实现的,因为即使是一名清醒的患者,使他保持其头部在垫物上向后伸展也是不容易的,而对于一名接收了静脉内诱导药物后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其头部会处于一种自然前曲倾向。目前,在临床使用中,有一种称为“头圈”的具有中心圆孔的圆圈垫最常被麻醉师们在气管插管中使用;另一种支持性软垫称为“头篮”(head cradle),也同样在一些医院里使用。然而无论“头圈”还是“头篮”均仅仅能够抬高病人的头部,而不能保持患者的头部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为保持头部在环枕关节处的后伸,往往麻醉医师使用一手提升患者的下颌向上而用另一手去推病人头部向前;或者仅用一手用力提升患者下颌向上,造成头部后伸,实现患者头部于环枕关节处的向后伸展,即“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因此,多数情况下,麻醉医师以其左手用喉镜舌片提升患者下颌向上,保持患者头部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而在同时,用右手将气管内插管送入喉开口及气管内。在教学医院,常常有这种情形,即麻醉医师用其手来保持患者头部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协助住院医师完成气管内插管。可以想像,当以喉镜舌片提起患者下颌来保持患者头部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小小的喉片承受了多么大的负荷,而直接与喉镜舌片接触的部位是患者的上门齿及咽喉部软组织,这样就很容易使上门齿及咽喉部软组织损伤。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患者位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而不能清楚地显露声门,则可能丧失气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可以稳定保持头部位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的医用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枕,包括有一下垫以及一可放置在所述下垫上的上垫,所述下垫的前端面为一斜面,后端面为一凹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下表面为可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凹曲面相配合的一凸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上各设置有一空穴。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下垫前端面的斜面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凹曲面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一肩部,在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上的中央位置各设置所述空穴。此外,所述下垫前端面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0到70度之间。所述上垫及下垫的材料为塑料泡沫或乳胶材料。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头枕可以稳定地使头部位于“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气道轴线变为短直,充分显露声门,极其利于气管内插管,喉罩及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置入;2、利用本技术的头枕,非常有利于颈部手术的进行,如甲状腺切除、喉切除等(“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位时,颈部前伸而充分暴露);3、利用本技术的头枕,非常有利于面罩通气,有助于心肺复苏术在一个迅速和有效的方式下进行;4、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颈部特点,不同麻醉师和手术医师的要求,将上垫沿下垫的曲面向后移动,从而改变上平面与下垫曲面间的角度,来选择最佳的头部后仰程度;5、在本技术中,上垫和下垫中央位置设置的空穴,可以适应和容纳患者的头枕部;空穴结构不仅使患者头部稳定于枕上,更使头枕部免于外来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避免长时间手术所造成的头枕部头皮受压缺血的现象;6、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性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有利于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时头部的位置示意图,揭示出头部平躺的位置。图2为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时头部的位置示意图,揭示出咽轴和喉轴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图3为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时头部的位置示意图,揭示出“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下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上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应用本技术使头部呈“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5、图6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医用枕,它包括有一下垫1以及一可放置在下垫1上的上垫2。下垫1的前端面为一斜面11,下垫1的后端面为一凹曲面12;上垫2的上表面21为一平面,上垫2的下表面为可与下垫后端面的凹曲面12相配合的一凸曲面22。上垫2的上表面21与下垫1的后端面的凹曲面12上各设置有一空穴3,一般来讲,空穴3设置在上垫的上表面21与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12上的中央位置处,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偏离中央位置设置。上垫1和下垫2中央位置设置的空穴3,其主要作用在于适应和容纳患者的头枕部。空穴结构不仅使患者头部稳定于枕上,更使头枕部免于外来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避免长时间手术所造成的头枕部头皮受压缺血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下垫1前端面的斜面11与下垫1后端面的曲面12之间还设置有一肩部13,这样就使得下垫1的侧截面近似于梯形(如图7所示),使患者的颈部放置在上面十分的舒适;当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也可不设置该肩部13,这样使得下垫1的侧截面近似于三角形(图未示)。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本技术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尺寸,以一般的成人为例,本技术所提供的医用枕的一个实施例中,长、宽、高分别可以为28cm、24cm、12cm,下垫前端面的斜面11的长度为12cm,且倾斜角度以30到70之间为最佳,肩部13的宽度为2cm,而空穴3的直径为10cm,此外,曲面12的末端距离下垫的底部4cm;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尺寸上做相应适当的调整。当本技术应用于小孩时,只需要将尺寸缩小即可,而结构并不需要改变。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垫和下垫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泡沫或乳胶。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当麻醉静脉诱导完成后,患者逐渐丧失意识,这时可以直接移走上垫,患者的头部会落至下垫的凹面上;而对于颈部较为细长的患者,则移动上垫前部朝下朝后,患者的头部会落至于上垫和下垫间的凹面部位,以避免头部的过度后伸,因为头部过度后伸可移动甲状软骨和喉部向前而阻挡喉腔开口的视野。本技术所提供的医用枕的下垫填充了头颈下的空间,并使得头部在环枕关节处向后伸展成为“经鼻孔用力吸气之仰头位”;在通气呼吸或气管插管时,患者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枕,包括有一下垫以及一可放置在所述下垫上的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的前端面为一斜面,后端面为一凹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下表面为可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曲面相配合的一凸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上各设置有一空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枕,包括有一下垫以及一可放置在所述下垫上的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的前端面为一斜面,后端面为一凹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下表面为可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曲面相配合的一凸曲面;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的凹曲面上各设置有一空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前端面的斜面与所述下垫后端面的凹曲面之间设置有一肩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垫的后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楷端
申请(专利权)人:皮楷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