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学异专利>正文

材料重量计算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4400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计算工具,材料重量计算尺由两外尺、框架和内尺组成;两外尺呈矩形板状,它以两侧边缘固接于框架两面,并形成中有收容空间的双面外尺,内尺置于收容空间并与外尺呈可滑动配合。该计算尺包括棒状材料计算尺、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和不同材质的材料重量换算尺四种;在外尺和内尺上,分别刻有由计算公式确定的各参变量的对数尺,用它能快速计算出各种材料的重量。该计算尺的优点:价格便宜、体小质轻、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不需要电源,适用于各种场合。其计算精度为2~3位有效数,能满足一般的仓库管理和贸易的需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计算工具,尤其涉及由对数尺构成的手动 计算尺。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基本建设、仓库物资管理等领域,都需要对使用和保 管的物资材料进行统计计算,以合理使用和节约材料,并使市场交易公 平。目前,对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重量的计算,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通过材料重量计算公式,使用常用计算工具求算材料重量;这不仅需要牢记计算公式,而且还存在计算单位的换算问题,既不方便、很 易发生差错。2、 查材料手册,从手册中查得需要计算的材料的理论重量,再用计 算工具计算出总重量。由于手册很厚,査找麻烦,也不便携带,故很少 有人愿意使用。3、 使用电子计算机,在配备了有关材料重量计算软件的情况下,直 接输入材料主要参数,即可快速得出正确的重量值。但是计算软件不普 及,而且它只能在有电源的场合下使用,直至目前尚未能在现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有的几种材料重量计算工具和存在的问题,本技术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也便 于快速计算的而且不需要电源的手动材料重量计算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设计方案 一种材料重量计量尺,由两外尺、框架和内尺构成;所述两外尺呈矩形平板状,两外尺分别固接在框架的两侧,形成一个套状的、可容纳内尺的双面外尺,所述内尺可在两外尺间抽移,所述外尺和内尺上刻有对数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重量计算尺包括棒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和材料重量换算尺。4所述棒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其特征在于由开设在一外尺面上的2-3 个呈平行排布的窗口透孔和与上述2-3个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构成;在最上位的第1窗口透孔的周沿上,刻有由表示棒状材料3种截面形状 和表示3种不同材质的剖面线构成的9个代表符号以及与上述各代表符 号相对应的9个-lgK,r刻度线;其中,K,为截面形状系数,对于方形K,=l, 对于六角形K^ ^/2,对于圆形K产n/4;在与上述第l窗口透孔相对应 的内尺上,刻有一系列21gD的刻度线,其中D为公称直径,即截面两对 边之间距离,r为材料的材质密度,所述另外1 2个窗口透孔的边沿上刻 有一系列lgL刻度线,而在与上述1~2个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上刻有 一系列lgW刻度线。所述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其特征在于由开设在一外尺面上的、 呈错位列置三个窗口透孔和与上述三个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构成;在 所述3窗口透孔中位置最上的第1窗口透孔的外沿,刻画有由表示管状 材料3种截面形状和表示3种不同材质的剖面线构成的9个代表符号、 以及与上述各代表符号相对应的9个-lgK2r刻度线,而与上述第1窗口 透孔相对应的内尺上,刻有一系列lg(D-t)刻度线;其中K2为管材截面形 状系数;对于方形K^4、对于六角形K2二6/^、对于圆形K2二n, D为公 称直径,即材料截面的外对边的距离,t是管材的壁厚,r为材料的材质 密度;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的第2窗口透孔上、下边沿分别刻有一系列 lgt刻度线,而在与该第2窗口透孔上、下沿相对应的内尺边缘各刻有一 系列的lgW/m刻度线;在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第3窗口透孔的上下边沿 刻有一系列的lgL刻度线,而与第3窗口透孔上下沿相对应的内尺边缘 分别刻有一系列的lgW刻度线。所述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其特征在于由开设在外尺一面上的呈上下列置的四个窗口透孔和与上述四个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构成;所述四个窗口透孔中最上位的第1窗口透孔的下沿刻有一系列的-lgt刻度线,而在与该窗口透孔下沿相对应的内尺上刻有一系列的lgL刻度线;所述另外三个窗口透孔上下的上下沿分别刻有一系列lgB刻度线,在与该三个窗口透孔上下沿相对应的内尺边缘上分别刻有一系列对应于三种最常用材质之一的材料的lgW刻度线。所述材料重量换算尺,其特征在于它是从一种材质的材料重量值, 计算出具有相同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另一种材质材料重量的计算尺;它由一个开设在外尺一面的窗口透孔和与该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构成; 在所述窗口透孔的上沿或下沿刻有一系列的lgr刻度线,而在与该窗口 透孔对应的内尺上刻有一系列的lgW刻度线。附图说明图1是材料重量计算尺的A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材料重量计算尺的B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材料重量计算尺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棒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5A-图5B是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6是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7是根据已知材料重量求算另一种材质在相同几何尺寸条件下的 重量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I-外尺,II-内尺,III-框架, IA-外尺的A面,IB-外尺的B面, IIA-内尺的A面,IIB-内尺的B面,1.1- 用于计算棒状材料重量的第一窗口透孔,1.2- 用于计算棒状材料重量的第二窗口透孔,1.3- 用于计算棒状材料重量的第三窗口透孔,2. 1-用于计算管状材料重量的第一窗口透孔,2.2- 用于计算管状材料重量的第二窗口透孔,2.3- 用于计算管状材料重量的第三窗口透孔,3. 1-用于计算板状材料重量的第一窗口透孔,3.2- 用于计算板状材料重量的第二窗口透孔,3.3- 用于计算板状材料重量的第三窗口透孔,3.4- 用于计算板状材料重量的第四窗口透孔,4.1-用于从上述棒状、管状、板状材料计算尺算出的重量,换算出 相同几何尺寸的其它材质的材料重量的窗口透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人已按所述技术方案制作了一个结构如图3所示的材料重量计算尺,该尺由外尺i、内尺n、框架m构成。所述材料重量计算尺,由于制造材料使用最多的材质是黄铜、钢和 硬铝合金,最常用的材料截面形状为方形、六角形和圆形的棒材,截面 形状为方形环、六角形环和圆环形状的管状材料,以及板状材料;而且 其使用量和贸易量也最大。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将上述三种材料作为 优先材料,以便快速直接计算出其重量。由于其它材质的材料相对较少,而且其重量很容易通过材料重量换算尺计算出来;所以在棒状、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上没有刻画过多的 -lgKr刻度线,以避免因刻度线零乱而造成计算失误。所述材料重量计算尺包括以下四个计算尺① 由开设于外尺A面右侧的三个窗口透孔1.1、 1.2、 1.3和与该三个窗 口透孔对应的内尺A面构成的,用于计算黄铜、钢、硬铝合金材质的 方形、六角形、圆形棒状材料重量的计算尺;② 由开设于外尺A面左侧的三个窗口透孔2. 1、 2.2、 2.3和与该三个窗 口透孔对应的内尺A面构成的,用于计算黄铜、钢、硬铝合金材质的 方形、六角形、圆形管状材料重量的计算尺;③ 由开设于外尺B面左侧的四个窗口透孔3. 1、 3.2、 3.3、 3.4,和与该 四个窗口透孔相对应的内尺B面构成的,用于计算黄铜、钢、硬铝合 金材质的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 由开设于外尺B面左下侧的一个窗口透孔4. 1和与该窗口透孔相对应 的内尺B面构成的,用于从上述计算尺算出的材料重量,换算出具有 相同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其它材质的材料重量的计算尺。 以上各计算尺的设计和使用方法详见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2:所述用于计算黄铜、钢、硬铝合金棒状材料重量的计算尺 由根据公式W二K,D'tr确定的对数尺构成;其中,W为棒材重量,K,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材料重量计量尺,由两外尺、框架和内尺构成;所述两外尺呈矩形平板状,两外尺分别固接在框架的两侧,形成一个套状的、可容纳内尺的双面外尺,所述内尺可在两外尺间抽移,所述外尺和内尺上刻有对数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重量计算尺包括棒状材料 重量计算尺、管状材料重量计算尺、板状材料重量计算尺和材料重量换算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宦响邵学异
申请(专利权)人:邵学异宦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