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排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4071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ERP生产管理软件中排产的一种实现方法,根据生产任务适应资源提供能力进行排产,排产的过程可以自由定义排产的阶段,一般按由粗到细逐渐实现生产任务的排产,使生产任务的生产时间逐步精确,同时在生产任务排产的过程中可以调整资源的能力,使之与任务相匹配,以解决生产管理软件难以实施及与用户现场管理的需求相吻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是用于生产管理软件中生产任务排产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生 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在erp管理软件对生产任务按能力进行排产时,一般分为有限能力排产和无限能 力排产,不管是有限能力还是无限能力都要求对生产任务按资源可提供的能力进行一次性 排产,排产后往往因此车间现场因任务变动、异常情况导致原占用的资源出现生产能力不 均衡现象,也不能及时地变更资源或者变更资源后无法预估对交货日期及其他任务的影 响。从生产任务的排产过程看,排产是逐步细化的过程,每个生产任务单先由计划部 门进行预排产,这时排产只是粗略的安排到车间即可;生产任务单下达到车间,由车间再对 生产任务进行排产,安排具体的设备和班组;生产任务单排工到班组后,班组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具体的职工进行生产。因此针对企业生产特点,如何保证企业排产逐步占用资源进行 能力平衡,保证生产任务有序、均衡的进行,并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本专利要实现的 用于生产管理软件中生产任务适应能力排产的一种实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给出了,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和 内容A、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名称、备注、对应功能号属性生产阶段定义模型;B、建立由日历、资源、工艺关系模型,构成任务排产的数据依据;C、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版本标识等属性构成的生产任务单模型;生产任 务单的生产阶段编号内容由生产阶段定义内容构成;D、建立由功能号模型,其内容由定义生产阶段时自动产生E、通过模型实例化的具体业务的实现方法,实现方法包括3个步骤(1)确定使用 环境,选择实现的IT技术和工具;(2)设计该模型描述的实例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附图1、 2、3、4所示意的数据结构;;(3)选择适当的编程工具实现前台与后台数据交互,实现生产 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过程。在生产任务排产过程中,首先根据企业需求定义生产排产所需要几个阶段,不同 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功能号,功能号由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阶段的排产,可以根据其产品的工 艺安排不同的资源,资源可以由粗到细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细化,由于排产后的生产任务 单结果集是一个,因此不同的用户看到的排产内容是一样的,直至最后一个阶段才是企业 确实要派工生产的实际内容。这样便于企业不同角色的人员分阶段安排生产所需的资源, 直至同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必须包含但不局限于权利要求书1所述及内容A-E描述的步骤和内容,步骤的顺序能够调整和细化;在模型的实现过程中要满足说明书中描述的数据结构,并 在此基础上实现按照上述的算法实现不同阶段的排产,从而解决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 产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现方法日历、资源、 工艺关系示意图。图2是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现方法自定义生产 阶段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现方法生产任务单 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现方法生产阶段部 署功能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方法包括资源、工艺、 日历的初始设置和生产阶段自定义,每个阶段对应的排产功能在初始过程中自动部署生 成,排产过程按照排产算法定义使用,最终实现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保证生产任务 与车间现场状况相吻合以及任务的及时完成。A.生产阶段定义模型属性描述如下1)生产阶段编号唯一标识生产阶段。2)名称标识生产阶段的名称。3)备注记录其他需要详细的信息。4)对应功能号自动生成对应功能的编号。B、日历、资源、工艺属性不再描述,按图1所示C、生产任务单模型属性描述如下1)是否初始标识生产任务单是否是初始生产单。2)生产阶段编号标识该生产任务单处于哪个排产生产阶段。3)版本号记录对应生产阶段的版本,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版本。4)生产任务号等属性不再详细描述。D、排产算法在每一个阶段生产任务排产过程中,由于首先根据企业需求定义生产排产所需要 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功能号,功能号由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阶段的排产,可以 根据其产品的工艺安排不同的资源,资源可以由粗到细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细化,在每一 个排产阶段都可以对生产日历、所需的资源进行调整,由于资源划分可以逐级进行明细,排 产时可以对资源逐步细化,并随时可以查看资源使用状况及产品排产后的情况,资源的占 用状况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展示,用不同的图形标识全负荷、有负荷、空负荷三种状 态,如果资源全负荷,可以调整其工作日历以增加能力,或者增加更换成空负荷的资源,由 于排产后的生产任务单结果集是一个,因此不同的用户看到的排产内容是一样的,排产确 认后形成一个新的版本号,供下一阶段排产使用,直至最后一个阶段才是企业确实要派工生产的实际内容,同时形成企业对人员工作时间的安排。这样便于企业不同角色的人员分 阶段安排生产所需的资源,直至同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实施例A.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实例化方法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模型描述的生产逐步排产前,需要使用模型来描述生产物料需 求计划管理物料采购、生产、外协的数量及产出日期,为生产任务产生输入。模型实例化需 要如下步骤1)根据附图1描述数据结构首先建立日历、资源、工艺的定义及关联关系。2)根据附图2描述数据结构建立生产阶段管理,实现用户能够自定义,每个阶段 定义完成后能够生成对应的功能号。3)根据附图4描述数据结构用来保存系统提供的功能供用户使用。4)根据附图3描述生产任务单模型用来保存系统的生产任务结果及排产后的能 力使用状况,通过其版本号识别不同阶段的排产结果。B.模型实例化后的实现方法通过模型实例化方法将具体的出、入使用流程实例化后,需要借助IT技术将实例 实现出来,为最终的用户提供使用。实例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用户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IT技术和工具,如数据库技术、编程工 具等;2)根据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设计后台数据结构。凭证数据结构的关键字段属性参 照附图1 ;3)使用编程工具,实现用户前台展现。通过编程实现对后台数据结构中数据的访 问,能够给用户平常进行生产计划制单,通过上述算法排产任务数据,这样用户可以实现排 产与资源能力逐步适应。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根据生产任务适应资源提供 能力进行排产,排产的过程可以自由定义排产的阶段,一般按由粗到细逐渐实现生产任务 的排产,使生产任务的生产时间逐步精确,同时在生产任务排产的过程中可以调整资源的 能力,使之与任务相匹配,以解决生产管理软件难以实施及与用户现场管理的需求相吻合,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和内容A、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名称、备注、对应功能号属性生产阶段定义模型;B、建立由日历、资源、工艺关系模型,构成任务排产的数据依据;C、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版本标识等属性构成的生产任务单模型;生产任务单 的生产阶段编号内容由生产阶段定义内容构成;D、建立由功能号模型,其内容由定义生产阶段时自动产生E、通过模型实例化的具体业务的实现方法,实现方法包括3个步骤(1)确定使用环 境,选择实现的IT技术和工具;(2)设计该模型描述的实例的数据结构;(3)选择适当的编 程工具实现前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任务排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生产任务适应资源提供能力进行排产,排产的过程可以自由定义排产的阶段,一般按由粗到细逐渐实现生产任务的排产,使生产任务的生产时间逐步精确,同时在生产任务排产的过程中可以调整资源的能力,使之与任务相匹配,以解决生产管理软件难以实施及与用户现场管理的需求相吻合,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和内容:A、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名称、备注、对应功能号属性生产阶段定义模型;B、建立由日历、资源、工艺关系模型,构成任务排产的数据依据;C、建立由自定义生产阶段编号、版本标识等属性构成的生产任务单模型;生产任务单的生产阶段编号内容由生产阶段定义内容构成;D、建立由功能号模型,其内容由定义生产阶段时自动产生:E、通过模型实例化的具体业务的实现方法,实现方法包括3个步骤:(1)确定使用环境,选择实现的IT技术和工具;(2)设计该模型描述的实例的数据结构;(3)选择适当的编程工具实现前台与后台数据交互,实现生产任务逐步适应能力排产的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诚智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