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052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防护用品,具体是一种抗菌口罩。所述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束紧装置,所述口罩本体由多层叠合而成,并包括至少一层麻纤维布层。由于麻纤维天然的抗菌性能,麻纤维抗菌特性在加工过程中未受到任何破坏,所以由麻纤维制得的所述口罩具有优于所述竹纤维口罩的抗菌性能;同时又由于麻纤维加工技术成熟,加工、制造成本非常低,大大降低了口罩生产成本。由于麻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未受到破坏,仍然保持天然麻纤维的结构特征:即横截面为带空腔的八角形,具有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提高口罩的舒适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生防护用品,具体是一种抗菌口罩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44660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口罩, 在传统口罩主体的内层、中间层、外层中,至少内层采用由竹纤维原料制成 的纱布或者无纺布,所述内层指靠近人体口鼻部位的一侧的布层。由于竹纤 维纱布或者无纺布质地较硬,口鼻直接接触感觉不舒服,上述结构非常不合 理。通过竹纤维天然具有的抗菌性能获得具有天然抗菌效果、防臭、对人体 无毒、无副作用的口罩。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原竹纤维都是由竹浆纺 丝制得,是一种化学纤维,并不天然环保。所述通过竹浆纺丝制得的竹纤维, 其截面为实心圆面,导致由上述竹纤维制得的口罩的吸湿和透气性能都4艮 差。而且原竹经打成竹浆,再纺出竹纤维这一系列过程,大大增加了口罩的 制造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上述一系列过程,竹子抗菌防臭的特性大部 分已经失去,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抗菌防臭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吸湿和透气 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抗菌效果的口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束紧装置,所述口罩本体由多层叠合而 成,所述口罩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麻纤维布层。所述麻纤维布层为麻纤维纱布层或者麻纤维无纺布层。3所述麻纤维布层构成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个次外层。 所述麻纤维布层构成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个次外层。 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个最外层均为棉布层。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个最外层为棉布层。 所述口罩本体的各层均为麻纤维布层。所述口罩本体的层数为3-40。所述麻纤维为黄麻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中的一种或者 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麻纤维为脱胶后的麻纤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口罩包括由多层叠合而成的口罩本体和束紧装置,所述口 罩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麻纤维布层。由于麻纤维天然具有抗菌效果,麻纤维在 加工过程中又未受到破坏,仍然保持麻纤维天然抗菌的特性,所以麻纤维布 具有天然的抗菌效果,由此制得的口罩比所述竹纤维口罩具有更好的抗菌性 能;由于麻纤维加工技术成熟,加工、制造成本非常低,大大降低了口罩生 产成本。同时,由于麻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未受到破坏,仍然保持天然麻纤维 的结构特征即横截面为带空腔的八角形,具有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提高 口罩的舒适度。所述口罩的两个次外层均为麻纤维布层,其他各层均为棉布 层。上述结构的抗菌口罩,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传统纯棉口罩的外观、质地, 佩戴非常舒适,同时还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选择在口罩本体的次外层设置 麻纤维布层,能保证吸进空气中的细菌被充分过滤,次外层设置的麻纤布层 使得呼出和吸进的气体能立即被充分过滤,不仅由最外层吸进的气体被充分 过滤,而且从多层侧边吸进的气体在进入口鼻之前也能被靠近口鼻一边的麻 纤维布次外层充分过滤;呼出的气体经由口鼻一边的次外层首先被过滤,防 止呼出的含病毒的气体扩散,所述两个次外层都为麻纤维布层,保证所述口 罩在两面佩戴时能发挥同样的抗菌效果。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个最外层均为棉布层,方便两面使用;由于棉布层质地柔软,口鼻直接接触感觉比较舒适, 而且最外层采用传统的棉布层也不改变原有口罩的外观、质地,容易被接受。 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个最外层为棉布层,适合一面佩戴使用。所述口罩的其他 各层均为麻纤维布,能获得比较好的抗菌效果。所述麻纤维选用麻纤维、大 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由于不同种类的 麻纤维对不用的菌种的杀菌、抑菌效果不同,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麻纤维混 合、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获得对多种菌的杀菌效果都比较好的口罩。由于脱 胶后的麻纤维质地柔软,使用脱胶后的麻纤维制造口罩能提高佩戴的舒适 度。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为本技术抗菌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l-口罩本体,2-束紧装置,12-麻纤维纱布层, 13-麻纤维无纺布层。务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l所示,本技术的口罩包括口 罩本体1和束紧装置2,所述束紧装置2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所述 口罩本体1连接,所述束紧装置2将所述口罩本体1固定于使用者的口鼻处。 所述口罩本体1由20层叠合而成。所述口罩本体1的两个次外层分别为麻 纤维纱布层12和麻纤维无纺布层13,其他18层均为纯棉纱布层。上述结 构的抗菌口罩,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传统纯棉口罩的外观、质地,佩戴非常舒 适;同时还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次外层设置的麻纤布层使得呼出和吸进的 气体被立即充分过滤,不仅由最外层吸进的气体被充分过滤,而且从多层侧 边吸进的气体在进入口鼻之前也能被靠近口鼻一边的麻奸维布次外层充分 过滤;呼出的气体经由口鼻一边的次外层首先被过滤,防止呼出的含病毒的 气体扩散,所述两个次外层都为麻纤维布层,保证所述口罩在两面佩戴时能发挥同样的抗菌效果。作为本技术的另 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束紧装置2,所述束紧装置2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口罩本体1 连接,所述束紧装置2将所述口罩本体1固定于使用者的口鼻处。所述口罩 本体1由40层叠合而成,所述口罩本体1的一个最外层为棉无纺布层,所 述口罩本体1的其他39层均为麻纤维纱布层12。佩戴口罩时,将所述棉无 纺布层所在的面靠近口鼻,由于棉无纺布层质地非常柔软,直接接触人的皮 肤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为了方便两面使用本实施例的口罩,可以将所述口罩 本体1两个最外层都做成棉无纺布层,所述口罩本体1的其他38层为麻纤 维纱布层12。由于麻纤维纱布层12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佩戴上述40层的 口罩也不会感到憋闷,提高口罩的舒适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为 进一步提高所述口罩的柔软度,也可将所述口罩两个外表面相邻的若干层, 比如2-3层都设为棉无纺布层。作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 束紧装置2,所述束紧装置2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口罩本体1 连接,所述束紧装置2将所述口罩本体1固定于使用者的口鼻处。所述口罩 本体1由8层麻纤维无纺布层13构成,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所述 麻纤维布层可为纯麻纤维布层,也可为含有一定量麻纤维的布层,比如麻纤 维的质量百分含量在20%-80%的棉麻布层,所述棉麻布层即能获得良好的抗 菌效果,又能获得良好的柔软性能。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麻纤维纱布层12和麻纤维无纺布层13均可替换使 用,只要是麻纤维布层,均能实现本技术抗菌的目的。同理,所述各实 施例中的纯棉纱布层也可用纯棉无纺布层替换,只要是纯棉布层均能更好的 实现本技术获得柔软口罩的目的。本技术中的所述麻纤维布层特指 麻纤维纱布层12或者麻纤维无纺布层13。本技术中的所述棉布层特指 棉纱布层或者棉无纺布层。作为本技术的最后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6和束紧装置2,所述束紧装置2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口罩本体 l连接,所述束紧装置2将所述口罩本体1固定于使用者的口鼻处。所述口 罩本体1由3层构成,其中,所述中间层为麻纤维无纺布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束紧装置(2),所述口罩本体(1)由多层叠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至少一层麻纤维布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忠胡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