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717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扬机,该卷扬机由一基座、一绞盘及一传动单元所组成。一从动轴同时穿设该基座的两相对挡板及该绞盘,该从动轴的一末端由其中一挡板向外轴向延伸,此其中一挡板可供组设该传动单元,而所延伸的该从动轴末端穿设于该传动单元的涡轮及离合器中,该涡轮表面与该离合器相组合,其环缘边形成有齿牙并与一涡杆表面的齿牙相齿合。经启动传动单元的电动马达后,可依序连动涡杆、涡轮、离合器、从动轴及绞盘,以供收放绕设于该绞盘外围的钢线,而当欲停止收放钢线时,仅需关闭该电动马达使其不再连动涡杆、涡轮等结构,即可达到固定钢线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巻扬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藉由其电动马达及构件之 间的齿合关系来调控或剎止钢线收放的巻扬机。
技术介绍
参考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巻扬机的实施例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巻扬机10由一镀锌铁线20绑固于一塔柱30上,此绑固的方式以 "8字型手法"穿绕于巻扬机10及塔柱30之间,再将镀锌铁线20的两末端 相互绑合便可固定巻扬机10于塔柱30上。经固定该巻扬机10后,由其绞盘101所延伸的钢线102可绕设于塔柱 30的更高处,并于钢线102末端绑固一挂钩或一物体;当欲升降该挂钩或物 体时,使用者可由转动巻扬机10的一握把103以供产生适当的旋转力矩, 此旋转力矩透过巻扬机10内的数个齿轮或\及齿杆之间的齿合作用力连动该 绞盘101进行钢线102收放的动作,即可控制该钢线102末端的物体的升降; 而当欲剎止该钢线102的收放时,仅需拉起一手把104,使该手把104的一 突缘卡置于该巻扬机10的一齿轮的齿牙之间,即可剎止该巻扬机10收放钢 线20。前段所述的剎车模式具有其一定的效果,然而,该手把104的结构通常 较适用于剎止缓慢转动的齿轮,如于紧急状况例如剎止快速逆转的齿轮,该 手把104则无法剎止该齿轮,原因是该手把104的突缘根本无法对应于齿轮 的齿牙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巻扬机具有待在改良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巻扬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巻扬机结 构,以便于提升巻扬机调控或剎止钢线的收放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巻扬机,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两相对端各形成有一挡板;一绞盘,该绞盘穿设有一从动轴,该从动轴的两端同步穿设该基座两挡 板的内表面,该从动轴其中一端穿设该档板后向外轴向延伸;以及一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组设于该基座的其中一个挡板外表面,而具有 一涡杆、 一涡轮、 一离合器及一电动马达,该离合器组设于该涡轮表面并与 该涡轮同步组设于该从动轴向外轴向延伸的末端,该涡轮环缘边的齿牙与该 涡杆表面的齿牙相齿合,而该涡杆的一端组设有该电动马达。该基座表面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由多个纵向杆及多个横向杆所组成,而所述纵向杆组设于所述 横向杆表面并与所述横向杆呈垂直状。 该纵向杆的一端形成有一扣合部。 该横向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固定部。该横向杆的另一端组设有一调控装置,该调控装置具有一第一柱体、一 第二柱体、 一链条、 一转动块及一螺纹区域。该基座表面组设有多个螺丝,该螺丝对应于该固定座的纵向杆表面的螺孔。该涡轮环缘边及涡杆表面以漩涡螺纹相齿合。该涡轮表面形成有多个凸块,该凸块与该离合器抵端的凹槽相卡合。该离合器与该从动杆末端组合后固定呈一体。该离合器表面组设有一握把。该涡杆一端可由一手摇式机件组替代该电动马达。本技术所述的巻扬机中,经启动电动马达后,可依序连动涡杆、涡 轮、离合器、从动轴及绞盘,使该绞盘可进行收放绕设于其外围的钢线。于 使用过程中,如欲停止收放钢线时,仅需关闭该电动马达的启动开关使其停 止运作,而由于该电动马达的内件机械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来维持绞盘的 固定状态,因此可达到固定效果,从而大大提升了巻扬机调控或剎止钢线的 收放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巻扬机的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巻扬机与其固定座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巻扬机与其固定座的组合完成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巻扬机及其固定座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巻扬机及其固定座的仰视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巻扬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巻扬机与其固定座的分解图。如图所 示,本技术巻扬机40由一基座401、 一绞盘402及一传动单元403所组 成。该基座401的两相对端各形成有一挡板4011,于两挡板4011之间容置 有该绞盘402。 一从动轴50穿设该绞盘402中央,而该从动轴50的一末端 组设于该基座401的其中一个挡板4011中,其另一末端则穿设基座401的 另一挡板4011表面并向外轴向延伸,此另一挡板4011外表面组设有该传动 单元403,而传动单元403的一离合器4031及一涡轮4032组设于该从动轴 50的向外轴向延伸的末端上,该离合器4031与从动轴50之间的组合接触面 呈卡合状,例如从动轴50表面可形成有一轨道以供离合器4031的一突块卡 设于其中,并使得离合器4031可基于从动轴50做轴向滑动。及巻扬机40 于运作时该从动轴50与离合器4031 —体转动,而涡轮4032与从动轴50之 间的组合接触面则仅为平面靠合,因此涡轮4032的转动不会直接影响从动 轴50。该涡轮4032表面形成有数个凸块4033,各凸块4033分别卡设于离 合器4031底端的各相对凹槽4034中,使涡轮4032与离合器4031达到相组 合状。该涡轮4032的环缘边则形成有齿牙,并与一涡杆4035表面的齿牙相 齿合。此涡杆4035的一末端组设有一电动马达4036。另,该离合器4031外 表面组设有一握把4037,而该基座401表面则穿设有数个螺丝4012。一固定座60由数个横向杆601及数个纵向杆602所组成,数个该纵向 杆602同时组设于数个横向杆601表面上。各该纵向杆602的一末端形成有 一扣合部6021,而于表面形成有数个螺孔6022。此螺孔6022供锁固该基座 401表面的螺丝4012。另,该横向杆601的一末端组设有一调控结构70。由 此调控结构70延伸有一链条701,而该横向杆601的另一末端则形成有一固定部60U。参考图3,图中所示为本技术巻扬机与其固定座的组合完成图。如 图所示,并配合参考图2,为了提升巻扬机40的组装便利性,可预先将固定 座60暂时与巻扬机40分离,并将重量较轻的固定座60预先组设于一外界 的平面或座体上(例如墙面或塔柱),再将重量较重的巻扬机40的基座401的 一边缘扣设于固定座60的固定部6011上,以供巻扬机40—适当的支撑点。 此时,巻扬机40的基座401与固定座60相靠合,而基座401表面的数个螺 丝4012便可分别对应于固定座60的各螺孔6022,再将此各螺丝4012锁进 螺孔6022内,如此组装模式可更快速又同时可节省许多人力即可达到固定 巻扬机40的效果。参考图4,图中所示为本技术巻扬机及其固定座的实施例图。如图 所示,本技术巻扬机40可装设于一建筑场所的塔柱80上,即透过预先 将塔柱80的部份镙丝拆卸使产生一平滑面。再将固定座60靠置于此平滑面, 并由该调控装置70所延伸的链条701绕设于该塔柱80背面,而该链条701 末端组设于固定部6011中。由于链条701以数个铁圈相扣而成,且每两个 相扣合的铁圈之间呈垂直状,故当链条701末端组设于固定部6011后,其 一个铁圈卡设于固定部6011的一开口中,而下一个铁圈则可倒扣于开口的 边缘,即可将该链条末端固定于固定部6011。配合参考图5,图中所示为本 技术巻扬机及其固定座的仰视剖视图。如图所示,链条701组设于该调 控装置70的一第一柱体702的一端,而此第一柱体702的另一端则组设有 一旋转块703。该旋转块703及该第一柱体702组设于一第二柱体704中, 而旋转块703与第二柱体70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两相对端各形成有一挡板; 一绞盘,该绞盘穿设有一从动轴,该从动轴的两端同步穿设该基座两挡板的内表面,该从动轴其中一端穿设该档板后向外轴向延伸;以及 一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组设于 该基座的其中一个挡板外表面,而具有一涡杆、一涡轮、一离合器及一电动马达,该离合器组设于该涡轮表面并与该涡轮同步组设于该从动轴向外轴向延伸的末端,该涡轮环缘边的齿牙与该涡杆表面的齿牙相齿合,而该涡杆的一端组设有该电动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炎增曾文焕谢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巨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