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736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净水器,是具有多个流路及具备将这些多个流路有选择地开闭的阀体的流路切换器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作为设在流路切换器中的流路,至少具备原水喷淋导入口和原水直流导入口,在上述原水喷淋导入口的下游侧具备原水喷淋吐出口部,在上述原水直流导入口的下游侧具备原水直流吐出口部,在上述原水喷淋导入口与上述原水喷淋吐出口部之间的流路中,配设有设有多个通水孔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整流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器。技术背景作为净水器,已知有具备内装有活性碳等吸附材料或中空线膜的 过滤滤筒、和通过用阀体开闭净水、原水直流、原水喷淋的流路来选 择性地切换流路的主体的固定型、龙头直接连结型、水槽下型的结构。在将主体部安装在龙头上、通过切换阀切换流路而使用的龙头直 接连结型净水器中,提出了原水从主体部直接吐出、净水从主体部吐 出、或从安装在主体部上的滤筒直接吐出的类型的结构。原水或净水 的吐出一般是操作与切换阀联动的切换杆的结构。关于这些净水器,以往以来公开了以下的(1) ~ (3)所示那样 的技术。(1)有关净水器的喷淋吐出的技术在这些净水器中,为了吐出喷淋水, 一般采用从具有多个称作喷 淋孔的较小的孔的喷淋吐出口部吐出水的方法。但是,在净水器主体 中,将流路切换器与喷淋吐出口部连通的流路(以下称作喷淋导入口 ) 与喷淋吐出口部相比截面积较小,所以有从喷淋导入口流入的水没有 被均匀地分配到各喷淋孔、根据喷淋吐出口部的位置而在喷淋水的吐 出方式中出现不均匀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以使喷淋 水流具有沖劲或节水效果为目的、使喷淋孔的开口面积变小的净水器。 在专利文献l中,为了使喷淋孔的开口面积变小,通过在薄板上设置 多个减小了直径的喷淋孔的加工方法来实现。但是,在使龙头全开、 或者原本的自来水水压较高的地方,在处于喷淋导入口的正下方位置的薄板上作用有过大的负荷,薄板有可能变形或损坏,产生喷淋水也 不能被均匀地吐出的问题。此外,作为另一解决方法,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将喷淋吐 出口部和整流机构一体成形的净水器。在该方法中,被从喷淋导入口吐出的原水暂且先被一体成形设置在喷淋吐出口部上的凹部承接,再 被均匀地分配给喷i^吐出口部。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喷Jfr吐出口部 中采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薄板的情况下,不能将整流机构一体成 形,而需要另外设置整流机构。作为另外设置整流机构的一个方法,如专利文献3所示,提出了 在喷淋供给口的上游侧的喷淋导入口与喷淋吐出口部的中间的位置上 设置整流机构的方法。被从喷淋导入口导入的水在被圆环状的整流机 构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散后被从喷淋孔吐出。但是,关于整流机构的 形状并没有任何言及,并没有表示从喷淋吐出口部均匀地吐出的具体 的形态。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作为切换阀而将3个球体内装在主 体部中,能够通过切换杆从原水直流状和原水喷淋状、从滤筒吐出的 净水中选择任意一种吐出方法。原水直流状和原水喷淋状的吐出口 一般设在主体部的下表面上。 主体部多半是树脂制,喷淋部也在树脂上直接设置喷淋孔。因此,如果安装到龙头上长时间使用,则有在厨房中水或洗涤剂等弹回、在喷 淋孔周边形成生物薄膜、或使喷淋孔堵塞等的情况。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5或专利文献6所示,提出了使净水器的 喷淋部为不锈钢板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具有两列以上的 以环状设置的喷淋散水孔的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被从内侧的环状 喷淋散水孔吐出的原水朝向不锈钢板的中心轴吐出。此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在不锈钢板上设置嵌件成形用的 孔、通过树脂将加强肋以嵌件成形固定的形态。 (2)有关净水器的切换杆的技术以往以来,作为切换净水器的吐出模式的方式,已知有将拨盘或 杆的旋转原样传递给轴、经由该轴开闭驱动切换阀的方式、或将旋转 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进行模式切换的方式。这样的以往方式都是必须将 拨盘或杆调节到作为目的的位置的方式,具有每当操作时必须进行然 后要操作的操作位置的确认、以及确认操作的位置是否被准确地调节 到目标位置的不便。如果调节位置偏差,则也有成为各吐出模式的水 混合存在的状态的情况。因而,如果考虑到这些确认及位置调节,则 以往的净水器中的吐出模式的切换很难说是单触操作。此外,在以往6的净水器中,作为其内部的切换阀部的构造,为了实现密封的可靠性而采用使阀体经由o形环等密封部件嵌合到通水孔中的构造的情况较 多。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虽然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性,但在阀体 对通水孔的拆装中需要较大的力,随之在切换吐出模式时的操作力中 也要求较大的力。作为不需要操作位置的调节等而能够真正通过单触的动作很简单 地切换吐出模式、特别是实现切换杆的操作性和操作感的提高的净水器,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7所述那样的净水器,是具有用来切换吐出 模式的杆、该杆在两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承、设有用来带来杆操作时的 卡搭感的棘爪机构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杆往复运动以使其向一个 方向动作后回到原位置,上述杆的两端部被支承以使其夹持龙头的连接部,在上述棘爪机构中,设有设在将杆的运动传递给阀体的轴的一 部分上的弹簧、被该弹簧施力的被施力部件、和该被施力部件的收纳 部。但是,净水器由于在其上表面上与自来水龙头连结,所以如果杆 在两端部被支承,则杆的动作方向在净水器的前面上沿上下方向被限 制,所以通过杆操作而在自来水龙头上作用有负担,有自来水龙头损 坏、或如果净水器与自来水龙头的连结较弱则在杆操作时净水器从自 来水龙头脱落的问题。(3)有关净水器的抗菌的技术在构成净水器的主体部的机体中,较多使用由ABS等树脂构成的 树脂成形品,主体部的外表面是成形的树脂层原样的情况较多。此外, 还有为了带来光泽而将外表面涂装的情况。但是,在厨房中常用的净水器的外表面上,含有洗涤剂液或污浊 的水等容易飞溅而附着,所以细菌在附着的污浊中增殖,容易在外表 面上形成污浊层,具有难以维持干净的状态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8所示,提出了将氟树脂喷吹 到管路内壁面上之后、再喷吹活性碳进行烧成的形态。虽然本方法对 于通过或滞留在管路中的水是有效的,但对于附着在净水器外表面或 吐出口附近的污浊没有达到效果。此外,如专利文献9所示,提出了将含有银的胶体状物质涂敷在 净水器用部件上的形态。银离子具有抗菌效果,如果预先涂敷在接水部件上,则银离子溶析而能够带来抗菌作用。进而,如专利文献10所示,提出了将净水器表面用氟树脂涂层的形态。为了抗菌效果而涂层氟树脂的方法是公知的,但是没有对于安 装在龙头上使用的净水器使用的例子。专利文献l:特开2004-174472号公净艮 专利文献2:特开2004-500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平3-4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9-144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230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4-322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许第3831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9-192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2003-136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10:特开2003-108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下那样的有关净水器的喷淋吐出的问题、 有关切换杆的问题、有关抗菌的问题。(1) 有关喷淋吐出的问题没有提供不妨碍净水器的紧凑度、能够使喷淋水的水分散形状变 得均匀且良好的净水器。在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中公开那样的以往的净水器中,由于 使用0.3mm左右的不锈钢薄板,所以构成为,在不锈钢薄板的内周缘 附近设置嵌件成形用的孔、从内周和外周的两方向保持不锈钢薄板, 以使直接承受原水压力的不锈钢薄板不会变形。结果,能够配置喷淋 孔的范围变小,所以根据喷淋孔的位置改变喷射的朝向,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器,是具有多个流路及具备将这些多个流路有选择地开闭的阀体的流路切换器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作为设在流路切换器中的流路,至少具备原水喷淋导入口和原水直流导入口,在上述原水喷淋导入口的下游侧具备原水喷淋吐出口部,在上述原水直流导入口的下游侧具备原水直流吐出口部,在上述原水喷淋导入口与上述原水喷淋吐出口部之间的流路中,配设有设有多个通水孔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整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悟山口伸中西贵之安永三喜子板仓纯二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