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69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床,其床板是由滚轮支撑在床架上,当物品或肢体夹入床板下方时,床板可立即与滚轮分离而避免造成严重伤害,并且床板由连杆组带动作角度变化而让卧床者坐起,其各片床板可同步进行位置调整,让卧床者更为舒适,又该病床可通过改变支脚的角度来调整床板的离地高度,从而可避免造成夹伤。(*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尤其涉及一种病床。病床的设计属于一个专门的领域,基于不同方向的考虑,病床必须能够提供不同的功效,故截然不同于一般的床。就以早期最常见的病床结构来看,是在床板下方设置有两根螺杆,并在床尾处设置两旋柄,当卧床者希望坐起或是希望将脚部抬高时,可要求看护者旋转前述的旋柄进行调整,但该类设计完全仰赖看护者的人力操作,使用上并不方便,不单看护者在操作时费时费力,同时亦无法由卧床者自行进行控制,该种设计显然不够理想;另就是在该类病床的结构设计上无法提供升降床板高度的功能,故而在供高龄老人的疗养及需要看护的病人运用时并不方便。为了达到更佳的操控方便性,乃有电动机控制的电动病床问世,由卧床者自行以按钮来操作调整床板的角度,同时亦可依需要来调整床板的高度,确具方便性与实用性,惟在现有的此类电动控制的病床结构配置上仍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就以其床板的结构看,为了能够达到顺畅控制的目的,调整床板角度的机构是直接衔接在床板底面上,亦即在任何状况下该床板均是与调整机构结合成一体,此即会在使用时发生安全上的顾虑,因为在国外曾经发生过卧床者或照顾卧床者的看护者的手指、手或手腕等肢体不慎被夹入床板与床架之间,同时因为床板被电动机带动持续运动,因而造成骨折或类似的重大伤害,此即是现有病床设计上的一大缺点。另就是现有的病床在床板升降的结构设计上,是将相关的升降机构设置在床板与床架之间,亦即在操作升降时是让床架保持不动,同时让床板相对于床架作运动,此种设计未考虑到安全性,因为病床在调整高度时常是卧床者在床上,不然就是有人站立在病床边,当床板与床架作相对的高度调整时,其间之间隙必然要改变,此即有可能让卧床者或看护者的肢体受夹而造成伤害,这又是现有此类病床的另一缺点。再从另一角度作分析,在现有的电动病床床板设计方面,仍沿袭早期的三片式床板设计,且在三片床板之间分别以枢接装置相枢接,亦即在中段臀部位置设置第一枢接装置,往床头方向为前板,另一方向则为中板,在膝关节位置则是第二枢接装置,用以连接中板与后板,其第一枢接装置的设计是让卧床者在欲坐起时,能够将前板升高让上半身抬起,但就人体的关节而言,仅将上半身直立而双腿保持水平平放的坐姿并不舒适,且当前板调整至倾斜角度时,亦会让卧床者如同坐滑梯般的滑向床尾,故而必须靠第二枢接装置将膝关节处的高度提高,如此才能够提供较舒适的坐姿,但在操作时两枢接装置的调整分别由独立的机构进行,故而在调整时必然是一一进行调整,而卧床者在调整过程的中只能够忍耐身体上的不适,这显然是病床设计上的缺点。另在一些卧床者的反映中亦发现病床在进行上半身角度调整时,枕头是一项相当大的困扰,因为在躺卧时枕头是一项必备的寝具,但在将前板竖起时枕头就会迫使头部前倾,而易压迫卧床者的颈部,又当卧床者进食或饮水而让背部离开前板时,枕头又会因重力而落至卧床者的背部位置或腰部位置,更会让卧床者无法重新靠至前板上,故而在卧床者坐起时即需旁人将枕头取下,而在躺卧时又必须由旁人将枕头放回原位,使用上相当麻烦。再从机械结构方面来作一分析,一般枢接装置的调整均是由电动机带动连杆来进行的,在控制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在床板的升降方面会对设计人员造成相当大的困扰,因为床板在升降操作时受到床板及卧床者体重的影响,当床板上升时,电动机的转动必须克服床板、寝具及卧床者体重的重量才能上升,又当床板下降时,反向旋转的电动机则不承受任何的重量,甚至于会由前述的重量来促使其加速,故而会造成电动机在操作床板升降时的受力差距过大,此一现象对一般电动机而言均会造成相当不利影响,轻者影响其使用寿命,严重的则易让电动机烧毁,此又是现有电动病床在结构设计上的一大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床,这种病床不会对夹入床板下方的物品或肢体造成严重伤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床,这种病床各片床板可同步进行位置调整,让卧床者更为舒适。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床,这种病床可使床板与床架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避免夹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病床,于床架中设置有固定架,其特点是同时在固定架间配置有多组立杆,并于各立杆的顶端分别设有一滚轮,床板安置在滚轮上方。在上述的病床中,床板可由四片板体组成,从床头起依次为头板、背板、中板及后板,其间分别以枢接件作衔接;床架下方可以倾斜的脚架配合三角支杆作支撑;在床架与床板之间可设置有控制床架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以调整床板角度的调整机构;升机构中可设有一固定在床架中的升降电动机,用以驱动一升降螺杆转动,该升降螺杆的两端设有不同方向的螺纹,并分别螺合有移动螺帽,脚架的上端即枢设在移动螺帽处,可随着移动螺帽的移动而改变脚架的角度;在两移动螺帽的内侧可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簧套筒,并在其间组装一储能弹簧;升降机构的两脚架之间可设有向外侧推压的气压缸;调整机构可包括一固定在床架中的调整电动机,用以驱动一调整螺杆转动,在该调整螺杆上螺合有滑动螺帽,该滑动螺帽用以带动结合一体的滑动座作移位,在滑动座上枢设有一顶杆,该顶杆的另端枢接在床板上的适当位置,又在滑动座上枢设有连杆组,该连杆组的末端亦枢接在背板的适当位置,藉以调整床板的角度;连杆组可包括驱动杆、转动杆、移动杆、作动杆,该驱动杆的枢接端枢设在滑动座上,另端则与转动杆的一端相枢接,该转动杆中段处设有一枢接点,该枢接点固定枢设于床架上,在转动杆的另端则与一移动杆的一端相枢接,该移动杆的另端则与作动杆的一端相枢接,在该作动杆的中段亦设有一枢设于床架上的枢接点,作动杆另端的作动端则枢接于背板上。转动杆上可设置有一长孔,移动杆的一端则枢设在该长孔中;一副连杆的一端可枢设在背板上,另端则可与延伸连杆相枢接,该延伸连杆的末端穿设于固定架的一水平长槽中,另端则枢设于头板的底面处。本技术的病床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以适切的结构配置而形成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病床,其克服了现有病床对卧床者或看护者具有潜在危险的缺点,且可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的使用方便的服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病床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病床的床板位于平放状态时的结构配置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病床的床板位于平放状态时的升降机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病床的床板位于平放状态时的连杆组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病床的升降机构将病床高度降低时的结构配置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病床的调整机构将病床床板的角度作调整后的结构侧视配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病床的床板位于倾斜状态时的控制机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病床的床板位于倾斜状态时的连杆组位置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病床的升降机构运用气压缸来储存能量的另一实施例结构配置侧视示意图。请参看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病床床板14位于平放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它示出了其中的结构配置,从中可以见到本技术的整体结构配置状况,在床架10中设置有固定架11,同时在固定架11间配置有多组立杆12,并于各立杆12的顶端分别设有一滚轮13,将床板14安置在滚轮13上方,于图中可以见到本技术的床板14是由四片板体组成,其由床头起依次为头板141、背板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病床,于床架中设置有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同时在固定架间配置有多组立杆,并于各立杆的顶端分别设有一滚轮,床板安置在滚轮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修一小幡成
申请(专利权)人:政达龙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