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114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包括屏蔽壳体、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斜板斜向地连接底板及其中一个侧板,顶板、底板、二侧板及斜板共同形成一防误插空间,绝缘本体设置于屏蔽壳体的防误插空间内,顶板、底板及二侧板的前端缘形成一开口,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导电端子分别穿设绝缘本体且排列设置于舌板上;藉此,防误插空间为不对称几何外形,开口为对称几何外形,可提升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因为使用者强行插接而造成插座电连接器的结构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尤指一种可防止使用者误插从而造成 损坏的电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插座通常设置于电路板上并显露于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或 个人计算机)的外壳,以供电连接器插头插接从而连接其它的电子产品,并进 行信号传输。然而,碍于电连接器插座及插头的规格种类繁多,造成使用者辨识不易, 因此,常有使用者将电连接器插头倒插或将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头插设于电 连接器插座内,从而造成电连接器插座与插头发生短路。有鉴于此,市面上研发出一种防呆的概念,其中较为普遍的方式以金属板 片沖压后,再以转折的方式在屏蔽壳体的开口形成不对称的几何外形,相对地, 在电连接器插头上亦对应形成一角落斜切的不对称几何外形,如此,迫使电连 接器插头仅能在正确的方向上插设于电连接器插座。即便有了防呆的结构可防止反插而造成导电端子不当接触致使发生短路, 但有些使用者仍会在反插的情况下强行插入电连接器插座,然而,以板片沖压 转折成型的防呆结构的强度较弱,在承受过度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即会发生变 形而造成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除了可防止使用者不正确 地误插电连接器插头在电连接器插座之外,同时还能提升结构强度,有效避免 因为使用者强行插接而造成插座电连接器结构的损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包括 一屏蔽壳体,其具有一顶板、 一底板、二侧板及至少一斜板,该斜板斜向地连接该底板及其 中一个侧;板,该顶;〖反、该底板、该二侧板及该斜板的内侧共同形成一防误插空 间,该顶板、该底板及该二侧板的前端缘形成一开口 ,该斜板与该开口相距一 段距离; 一绝缘本体,其设置于该屏蔽壳体的防误插空间内,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该舌板由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延伸成型;以及多个导电端子,其分别 穿设该绝缘本体且排列设置于该舌板上;藉此,该防误插空间为一不对称的几 何外形,该开口为一对称的几何外形。本技术系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除了可防止使用者不正确地将电连接器 插头误插于电连接器插座之外,同时还能提升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因为使用者 强行插接而造成插座电连接器的结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屏蔽壳体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绝缘本体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组合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的组合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对应电连接器插头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屏蔽壳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14侧板15斜板16防误插空间17开口2绝缘本体21舌板22端子孑L23防误插延伸部 231锥部24承托板241弹性卡接柱 3导电端子31本体部32接触部33焊接部 4电连接器插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至图8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插座,其包括一屏蔽壳体1、 一绝缘本体2及多个导电端子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屏蔽壳体1为金属板片冲压转折一体成型,该 屏蔽壳体1具有一顶板11、 一底板12、 二侧板13、 14及至少一斜板15,在 本实施例中该斜板15并排设置有两个,该斜板15斜向地连接该底板12及其 中一个该侧板13,该顶板ll、该底板12、该二侧板13、 14及该斜板15的内 側共同围绕形成一防误插空间16,该顶板ll、该底才反12及该二侧板13、 14 的前端缘共同形成一开口 17。藉由该斜板15斜向地连接该侧板13及该底板12,该防误插空间16形成 一不对称的几何外形,而该开口 17则形成一对称几何外形(长方形),该斜板 15与该开口 17相距一段适当距离。请参阅图l及图4至图7,该绝缘本体2为绝缘材料一体成型的块状结构 体,其设置于该屏蔽壳体1的防误插空间16内。该绝缘本体2具有一舌板21、 多个端子孔22、 一防误插延伸部23及一承托板24。该舌板21为一横板状外形,该舌板21由该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延伸成型。该等端子孔22贯穿成型于该绝缘本体2的前后两端并对应该舌板21而排列成 型。该防误插延伸部23由该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的角落对应该斜板15延伸成 型,该防误插延伸部23为一三角柱,该防误插延伸部23的斜边在该屏蔽壳体 1之外抵靠于该杀+板15的外侧,且该防误插延伸部23的前端具有一锥部231, 该锥部231与该开口 17相距一段距离,其可供导引插头电连接器沿着该锥部 231的斜面进入该防误插空间16内。该承托板24由该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下缘延伸成型,并贴接于该屏蔽壳 体1的底板12下端缘。该承托板24具有一弹性卡接柱241,该弹性卡接柱241 由该承托板24的下端缘延伸成型,该弹性卡接柱241可弹性地卡接于电路板 的固接孔上(图略未示)。该等导电端子3更具有一本体部31、 一接触部32及一焊接部33。该等导 电端子3的本体部31各穿设于该等端子孔22内,而该等接触部32则伸出该 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并排列设置于该舌板21,该焊接部33则伸出该绝缘本体 2的后端面并转折延伸成型。该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2可与该电连接器插头的端子作电接触,该等焊 接部33则焊接于电路板上(图略未示)以进行信号传输。请参阅图8所示,电连接器插头4也对应该防误插空间16而具有一不对 称的几何外形,当插头电连接器4的插接方向正确时(即两者的不对称几何外 形相对应),可经由该开口 17而插入该防误插空间16内,并与该舌^反21上的 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2作电连接。反之,当该电连接器插头4反插或规格不 同时,由于两者的不对称几何外形并不相对应,因此使用者无法顺利将该电连 接器插头4插入,再者,若使用者在误插的情况下仍强行施力,由于该防误插 延伸部23在该屏蔽壳体1外抵靠于该斜板15的外侧,可有效抵抗不正确插接 的作用力而不致于轻易造成结构损坏。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藉由将该防误插延伸部23于该屏蔽壳体1外抵靠于该斜板15外侧,如此, 除了可防止使用者不正确地将电连接器插头误插于电连接器插座之外,同时可 提升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因为使用者强行插接而造成插座电连接器的结构损7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屏蔽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及至少一斜板,所述斜板斜向地连接所述底板及其中一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二侧板及所述斜板的内侧共同形成一防误插空间,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二侧板的前端缘形成一开口,所述斜板与所述开口相距一段距离;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的防误插空间内,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所述舌板由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延伸成型;以及多个导电端子,其分别穿过所述绝缘本体且排列设置于所述舌板上;所述防误插空间为不对称的几何外形,所述开口为对称的几何外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防误插延伸部,所述防误插延伸部由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的角落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蔽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及至少一斜板,所述斜板斜向地连接所述底板及其中一个所述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二侧板及所述斜板的内侧共同形成一防误插空间,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二侧板 的前端缘形成一开口,所述斜板与所述开口相距一段距离; 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的防误插空间内,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所述舌板由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延伸成型;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其分别穿过所述绝缘本体且排列设置于所述舌板上 ; 所述防误插空间为不对称的几何外形,所述开口为对称的几何外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侑伦林宪昌许金汉
申请(专利权)人: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