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37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事故及有人落水的海上事故中使用的救援设备(10)。救援设备(10)包括一个长的第一板件(12)和两个分别设在第一板件两侧的第二板件(12′)。第二板件(12′)相对第一板件(12)倾斜而在其间形成角(α)。救援设备(10)也包括多个设在第二板件(12′)上使设备(10)可被搬运的搬运装置(16)。使用的板状结构(12,12′)包括一个稳定的第一板(20),一个具有封闭孔,邻近第一板设置的弹性和绝热的第二板(22),以及一个邻近于第二板(22)且中央地相对于第一板(20)设置的光滑的第三板(24)。(*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设备,其用于交通事故,也用于人员落水的海上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发生下述情形,所涉及的机动车辆如汽车损坏得不能以正常的方式从车辆中救出受伤人员。在这种情形中,救援人员以当时情况适宜的方式切割车辆,然后从车辆中救出伤员,并往往根据受伤的情况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由于伤员可能已失去知觉,而救援人员可能并不了解伤员的伤势,因而在上述过程中伤员的上述移动是一种紧要的步骤。在最坏的情形中可能使其伤势加重。在涉及人员落水的海上事故中往往难于从船上营救水中人员。问题难在从水中抬起人员并将其放在救生船上。由于人员衣服的浸透状态,水中人员往往重得难于抬起,而有关人员失去知觉时就更难抬起了。由于人体浸入水中时体温会迅速下降,特别是当水温低时,因而尽可能快速地救起落水人员。在上述情形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所使用的救援设备最好是用不吸收液体例如水和血的材料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这个目的是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设备实现的。这种救援设备包括一个放置伤员的长板状结构,多个沿板状构件纵向设置;用于加固设备的管状构件,以及多个搬运构件,借助它们可搬运设备。救援设备的板状结构包括一个支承该结构的稳定的第一板,一个邻近于第一板设置的具有封闭孔的弹性的第二层,以及一个光滑的第三板,其邻近于第二板设置,中央相对于第一板。第三板是在其上放置伤员的,而且由于该弹性板是由具有封闭孔的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不会吸液。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设备也包括使设备可以固定在船的护栏上的,在第一板上的紧固装置,设置在第一板上的浮子装置,连接于浮子装置的气源装置,以及连接于气源装置,其作用是用来自气源装置的气体充入浮子装置而使救援设备漂浮的启动装置。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装置是按照上述方式构制的,因而它适用于交通事故,也适用于涉及人员落水的海上事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设备不会吸液。附图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救援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救援设备的剖视图,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图3是本专利技术救援设备中使用的板状结构的横剖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救援设备可在人员落水情形中使用的方式的第一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救援设备可在人员落水情形中使用的方式的第二示意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设备10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救援设备10的剖视图。救援设备10包括一个长的板状结构12,12',其最好包括一个第一板件12和二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件12两侧的第二板件12'。如图2所示,第二板件12'是倾斜的,与第一板件12构成角α。角α最好为大约110°。如图所示,角α是通过沿着两条平行的纵向延伸的直线13弯曲板件12,12'形成的。救援设备10也包括管状构件14,它们围绕板件12,12'设置,并且具有稳定救援设备和构成在搬运装置和板件12,12'之间的“中介物”的双重目的。替代管状构件,构件14也可以是带或杆。管状构件14用于支撑或加固救援设备10。如图1所示,救援设备10也包括多个搬运装置16,它们设置在第二板件12'上,通过它们可以搬运设备10。在图示实施例中,搬运装置16的形式是第二板件12'上的孔,设置在管状构件14的外缘处,因而在搬运救援设备10时也可以使用所述构件。图1的实施例在救援设备的每个长侧上包括4个孔16,不过这些孔也可为两个或更多个。救援设备10最好长140cm。如图2所示,第一板件12最好宽约17cm,而第二板件12'最好宽约13cm,这样,在救援设备10纵向外缘之间的总宽度约为40cm。图3是本专利技术救援设备10中使用的板状结构12,12'的横剖图。板状结构12,12′包括一个稳定的第一板20,它用于支撑或加固板状结构12,12'及救援设备10。板状结构还包括一个弹性的和绝热的第二板22,第二板具有封闭孔,设置在第一板20上,以及一个光滑的第三板24,它与第一板相对设置在第二板22板上。第三板24是用于放置伤员的板。第一板20最好是刚性和牢固的,可以方便地由铝板制成,厚度为2mm。这进一步增加了救援设备10的稳定性。第二板22,即,中间的板,可以由具有致密晶胞(cells)的相互粘合的聚乙烯泡沫制成。第二板22也沿着两条纵向延伸直线13拼合,以便于板状结构12,12'沿直线13弯曲。第二板也具有3-9mm的厚度和大约0.05Kg/m3的密度。第三板24最好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被点状负荷(punctiform loads)引起可以查觉的变形,不过也要足够的柔软,以防止被救人员由于小的冲击力而进一步受伤。第三板24的表面最好使伤员能够沿该表面方便地拉动。第三板24可以为密度约为0.9-1.0Kg/m3,厚度约为0.6-1.5mm的无孔聚乙烯。第三板24接近于救援设备10的凹形部分设置。上述结构的板状结构12,12'形成了一种救援设备10,当沿救援设备10拉动被救人员时,救援设备将阻碍被救人员骨胳部分的位移。由于救援设备10可在一定程度上屈让,因而当剧烈搬动时被救人员不会受到挫伤。救援设备10也是绝热的,因而当救援设备10放在地上,被救人员躺在救援设备上时可防止被救人员的体温下降。救援设备10也不会吸收液体,例如体液和清洗液。上述救援设备10可在交通事故中使用。下面描述一个假想的交通事故。假定在两辆机动车如两辆小汽车之间发生了交通事故,每辆车中只有一人,车辆已损坏到救援人员打不开车门的程度。救援人员开始借助适当的工具切掉车顶。然后,将救援设备10伸过车顶上的孔,将设备放在伤员和车座之间,使例如铝制的第一板20抵靠车座,使例如较为刚性的塑料制成的第三板24抵靠伤员。这样,第一板件12用作前、后板件中的支承件,第二板件12'构成限制人体侧向移动的“中空部”。下一个步骤是沿着救援设备10拉动伤员,使伤员“躺”在所述设备10上,即,斜靠在所述设备10上,这是由于设备10可能基本平行于车座的靠背的缘故。然后,沿着一条假想轴线使救援设备10倾斜,使其基本水平,使伤员躺在所述设备上,然后将救援设备10用作一个担架。伤员最好用紧固装置(未画出)在该位置上固定在救援设备10上。例如,这些紧固装置的形式可以是条带。下一个步骤是从车中移出救援设备10及固定在其上的伤员,以便送到如急救车上,一般是通过搬运装置16来搬运救援设备10的。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设备10也可以用于有人落水的海上救援作业中。下面结合一个假想的船舶事故进行描述。假定发生了一次船舶事故,其中船舶驾驶员仅一人并落水,在事故中受撞击而失去知觉,还假定一只装备有本专利技术的救援设备10的救援船被呼叫至事故地点,以便营救在水中失去知觉的伤员。参阅图4和5更易于理解在这种情形中救援设备10的使用。图4表示伤员42失去知觉地浮在水40中。载有救援人员的救援船44已靠近伤员42,并将救援设备10降入水中。例如,如图4所示,救援设备10包括一个用于将设备10连接于救援船44的护栏的连接装置46。连接装置46的形式可以是借助于铰接装置48连接于第一板件12的一个短端部的钩子(参阅图1和2),铰接装置48使第一板件12可沿铰接装置48的轴线相对于连接装置46摆动。救援设备10在第一板件12的另一端也包括一个浮子装置50,一个容纳气体并连接于浮子装置50的气源52和一个连接于气源52的启动装置(未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最好在交通事故或海上事故中使用的救援设备(10),其中,该设备(10)包括一个在其上放置例如伤员的板状结构(12,12′),多个围绕板状结构(12,12′)设置,用于加固或支撑救援设备(10)的管状构件(14),以及多个设置在板状结构(12,12′)上使救援设备(10)可被搬运的搬运装置(16),其特征在于,板状结构(12,12′)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板状结构(12,12′)的稳定的第一板(20),一个具有封闭孔,邻近于第一板(20)设置的绝热的第二板(22),以及一个邻近第二板(22)设置,中央地相对于第一板(20)的基本光滑的第三板(24),第三板(24)是在其上放置伤员的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斯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法莱尼亚投资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