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装置及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32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床装置,具有床架(5),设置在该床架(5)上的床板(21)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中的至少一侧部上形成有向所述床架(5)的宽度方向内方凹入的第2凹部(24),在该第2凹部(24)内设有可向床板的宽度方向内方移动的支承体(61),在放置于床板(21)上的床垫装置(51)上,在与第2凹部(24)对应的部分设有可压缩变形的辅助构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对仰卧在床板上的使用者进行诊断或护理时,操作者可容易地移动使用者的身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让难以靠自身力量移动身体的病人或老人等长期卧床用的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例如养老院或医院等,老人或病人等不能靠自身力量自由移动身体的使用者在住院时使用一种医院用的床装置。这种床装置有多种类型,其中之一是起床式的床装置。众所周知,起床式的床装置具有床架,在该床架上设有分割成多个床部的床板。多个床部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床架上,与使用者上半身对应的床部由驱动机构作起伏驱动。因此,使用者即使不能靠自身力量将上半身坐起来,但只要利用上述驱动机构将床部抬起,就可将上半身坐起来,从而便于吃饭和读书等。然而,躺在床装置上的使用者有时必须定期接受诊断,或得到为了排泄的护理。在接受诊断或护理时,当使用者靠自身力量不能自由移动身体时,诊断者或护理者(下面称作操作者)必须部分扶起使用者的身体,进行翻身。当部分扶起使用者身体进行翻身之类的作业时,操作者要尽量使身体接近使用者才容易进行作业。例如,若在操作者的身体离开使用者的状态下进行那样的作业时,因难以用力而有时会难以进行作业的情况,有时会使操作者的腰承担较大的负担而使腰疼痛等。因此,当护理使用者时,操作者的身体最好尽量接近使用者进行作业。但是,床装置的床板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在使用者仰卧在该床板的宽度方向中央或宽度方向一端部侧的情况下,操作者有时必须在不能从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将身体充分接近使用者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所以,会产生难以进行该作业或使腰疼痛等情况。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对使用者进行诊断或护理等时、可使操作者的身体充分接近使用者的床垫装置及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形态是,在一种具有垫子体、而该垫子体被袋状的包装体包覆的床垫装置中,其特点是,所述垫子体具有本体部和辅助构件,该辅助构件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部上、且通过向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内方按压从而可向该内方产生弹性的压缩变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形态是,在一种具有床架、而在该床架上设有床板的床装置中,其特点是,它具有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中的至少一侧部上向所述床架的宽度方向内方凹入形成的第2凹部;配置在该第2凹部内的、可向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内方弹性移动的支承体;配置在所述床板上、与宽度方向侧部的至少所述第2凹部相对应的部分可向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内方压缩变形的床垫装置。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的床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A是将图2床板的设有支承装置的部分局部剖切并从下面侧看到的俯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IIIB-IIIB线的剖视图;图3C是沿图3B中IIIC-IIIC线的剖视图;图4是将床垫装置的包装体一部分去除后的立体图;图5是床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床装置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的床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设有支承体的部分的立体图;图9A是沿图8中X-X线的剖视图;图9B是沿图8中Y-Y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形态的将包装体一部分去除后的床垫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形态的辅助构件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形态的固定床部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3是导向体与滑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4A是导向体与滑块的装配状态的俯视图;图14B是使滑块向导向体内滑动后状态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6实施形态的导向体与滑块的装配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7实施形态的导向体与滑块的装配状态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8实施形态的设在固定床部的宽度方向两端上的一对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9实施形态的床垫装置的本体部的一部分立体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第1实施形态)图1至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图5与图6所示的床装置具有在下面四个角部设有脚2的底架1。在该底架1的四个角部上设有安装部3,在各安装部3上转动自如地连接着上下驱动臂4的一端。各上下驱动臂4的另一端与床架5连接。也就是说,在床架5两侧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分别向下设有撑架6。在与床架5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各一对撑架6上架设有旋转自如的横轴7。在各横轴7上固定有所述上下驱动臂4的另一端。所述一对横轴7由未图示的上下驱动机构旋转驱动。若横轴7被旋转驱动,则所述上下驱动臂4被起伏驱动。由此,与所述臂4的另一端连接的床架5就被上下驱动。所述床架5呈矩形框状,该矩形框状由连接构件11将沿床架长度方向的一对长杆8和沿宽度方向的一对短杆(未图示)的端部连接而成。在位于长度方向一端侧的一对连接构件11上安装有靠背框12,在位于另一端侧的一对连接构件11上安装有搁脚框13。在所述床架5的上面设有床板21。该床板21由沿床架5的长度方向分割的5个床部22a~22e所构成。该床板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成为固定在所述床架5上的固定床部22a,在该固定床部22a的一侧依次连接有转动自如的床腰部22b和床背部22c。在所述固定床部22a的另一侧依次连接有转动自如的第1床脚部22d和第2床脚部22e。所述各床部22a~22e是吹塑合成树脂而形成中空状,互相连接成转动自如的端部如图1或图3所示,成为交替形成凹部23a与凸部23b的凹凸状。即,相邻的床部装入双方的凹部23a与23b,该部分由图3A所示的中空连接轴20而连接成转动自如。此外,如图1所示,在床板21的上面向宽度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条23c。在所述床板2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平面形状构成为大致矩形状的一对第2凹部24。即,所述第2凹部24是这样形成的将固定床部22a做成短于位于该固定床部22a两侧的床腰部22b及第1床脚部22d,并且,方角形地去除与床腰部22b和第1床脚部22d的所述固定床部22a邻接的部分。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床架5的一对长杆8的间隔做成与所述固定床部22a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由此,所述长杆8不会露出所述第2凹部24。如图5所示,在所示床架5的下面侧设有升背驱动机构41。在该升背驱动机构41的一侧面上具有设置了驱动源40的盒子42,在该盒子4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使轴线沿着床架5宽度方向的第1驱动轴43和第2驱动轴44。在位于靠背框12侧的第1驱动轴43上固定有第1臂45的一端。在该第1臂45的另一端以规定间隔旋转自如地设有一对第1滚柱46。该滚柱46转动自如地与设在所述床部背部22c下面的截面为コ字状的导轨47相卡合。在所述第2驱动轴44上连接有第2臂48的一端。在该第2臂48的另一端旋转自如地设有第2滚柱49。该第2滚柱49与所述第1床脚部22d的下面抵接。所述第1驱动轴43和第2驱动轴44由所述升背驱动机构41旋转驱动。当第1驱动轴43被旋转驱动而使第1臂45向抬起方向转动时,床腰部22b与床背部22c就被抬起。当第2驱动轴44被旋转驱动而使第2臂48向抬起方向转动时,就向抬起方向驱动第1床脚部22d,第2床脚部22e与该第1床脚部22d联动。在第2床脚部22e与床架5之间转动自如地设有连杆38。由此,第2床脚部22e就被保持成与第1床脚部22d联动的状态,即用第1床脚部22构成大致ヘ字状的状态。在所述床板21上设置床垫装置51。如图4所示,该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垫装置,具有垫子体,该垫子体由袋状的包装体包覆,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子体具有本体部和辅助构件,该辅助构件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部上、且通过向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内方按压从而可向该内方产生弹性的压缩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茂佐佐木登镰田达夫
申请(专利权)人:法兰西床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