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竹炭纺织面料及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8127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570~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粘胶40%;三角有光涤纶20%,所述的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470~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面料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竹炭纤维和钻石丝等功能纤维结合其他纤维,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各自的特性,使成品面料具有变幻、闪光、多彩效果,独特的外观使面料的档次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竹炭纤维的面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 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服装的不断更新,多异型、功能型的保健纺织品已深受市场的欢迎,其 中竹炭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产生负离子、吸收电磁波、抑制细菌繁殖、吸附有害细菌等 多种用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也较多。公开的文献可参考专利号为 ZL200510111769. 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竹炭纤维混色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授权公告号 CN100558963C),类似的还可以参考 CN101307526A、CN101117749B 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具有闪光效 果的竹炭纤维纺织面料。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闪光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由经纱 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 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570 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 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粘胶40%;三角有光涤纶20%,所述的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 度为470 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 加捻度为570 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 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 ;粘胶40% ;三角有光涤纶20%,接着整经,采用分条整经,整经 车速180 220r/min,穿综;②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 470 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③织造,采用前述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以2/1斜纹加以1/2提条 组织制织,车速为690 710r/min,经纱张力为3. 0 4KN ;④染整,依次包括配缸,平整,预缩,预定型,染色,皂洗,定型和罐蒸。作为最佳,步骤①中所述的加捻度为600T/M,整经车速为200r/min,步骤②所述的加捻度为500T/M。作为优选,步骤②所述的网络复合条件为网点控制在120个/米,重网,气压控制 在2. 6气压点,氨纶牵引配比为3. 5作为空气包覆网络标准。作为最佳,步骤③中所述的织造车速为700r/min,经丝张力3. 5KN。作为最佳,步骤③中所述织造后的面料经纬密度比为1.5 1,成品经纬密度为 420X270根/10厘米,门幅为150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竹炭纤维和钻石丝等功能纤维结合其 他纤维,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各自的特性,使成品面料具有变幻、闪光、多彩效果, 独特的外观使面料的档次大大提升,同时,采用创新工艺,所得面料手感好,回弹性好,穿着 舒适,是高档休闲服的理想面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 在加捻度为570 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 重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 ;粘胶40% ;三角有光涤纶20%,上述这种合理的交织方法使 织物既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又有独特的外观性及手感,服用性佳,接着整经,采用分条整经, 上排数位680颗,整一个经轴后统一换一批筒纱,减少结头,整经车速180 220r/min(以 200r/min为最佳),筒子架用“八”字形,依靠纱线自重来均勻张力,穿综;②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 470 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其中,网络复合条件为网点控制在120个/米,重网, 气压控制在2. 6气压点,氨纶牵引配比为3. 5作为空气包覆网络标准,网络要求定长,无结 头的操作方式,从而使网好的纱线无结头、均勻一致;③织造,采用前述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以2/1斜纹加以1/2提条 组织制织,为了使布面达到丰满勻整的效果,车速为690 710r/min (最佳为700r/min),经 纱张力为3.0 4KN(最佳为3. 5KN),织造后的面料经纬密度比为1.5 1,成品经纬密度 为420X270根/10厘米,门幅为150厘米;④染整,依次包括配缸,平整,预缩,预定型,染色,皂洗,定型和罐蒸。采用环保染 料染色,最终产品风格新颖、花型时尚、素雅大方、回弹性好、穿着舒适、色牢度好,同时又具 有发射远红外线,产生负离子、吸收电磁波、抑制细菌繁殖、吸附有害细菌等功能。⑤检验,所得产品通过浙江方圆检测中心检测,耐磨性4级,透气性^Omm/S,起毛 起球2-3级,径向断裂强度839N,纬向断裂强度602N,耐光色牢度3_4级,耐汗渍色牢 度3-4级,耐水色牢度3 4级,pH小于7. 0,甲醛含量< 20mg/kg,属于一等品。权利要求1.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为100D阳 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570 630T/M, 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 ;粘胶40% ;三角有光涤纶20%,所述的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 470 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2.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 度为570 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量混 纺比阳离子涤纶40%;粘胶40%;三角有光涤纶20%,接着整经,采用分条整经,整经车速 180 220r/min,穿综;②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 470 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③织造,采用前述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以2/1斜纹加以1/2提条组织 制织,车速为690 710r/min,经纱张力为3. 0 4KN ;④染整,依次包括配缸,平整,预缩,预定型,染色,皂洗,定型和罐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的加捻度为600T/M,整 经车速为200r/min,步骤②所述的加捻度为500T/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所述的网络复合条件为网点控 制在120个/米,重网,气压控制在2. 6气压点,氨纶牵引配比为3. 5作为空气包覆网络标 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所述的织造车速为700r/ min,经丝张力3. 5KN。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所述织造后的面料经纬密度 比为1.5 1,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光竹炭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为10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32S三合一单纱及40D氨纶先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570~6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前述的32S三合一单纱包括如下原料及其重量混纺比:阳离子涤纶40%;粘胶40%;三角有光涤纶20%,所述的纬纱为200D竹炭纤维、80D有光扁平涤纶、40D氨纶网络复合,然后在加捻度为470~530T/M,S向条件下完成加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芳汪春波王兴来王炳奎庄建刚冯国民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