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3651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结构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空腔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与收集电极之间设有绝缘体,其中,在空腔内设有一个α源,收集电极与空腔分别连接可调电源的正负极,收集电极与电流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弱电流源具有输出阻抗高,可持续输出电流,并且输出电流强度可控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
技术介绍
在弱电流测试、高绝缘电阻测量、真空度测量、pH值测量、加速度测量等需要弱电流信号刻度和测量的技术应用中,需要有可调的内阻大的理想弱电流源。现在能用到的弱电流源,大致有三种 一、电子学方法实现的用稳定电压通过高阻产生弱电流,其电流可控但内阻小;二、对平板电容以一定的速率充放电,其产生的电流可以足够小且内阻足够大,但只能维持几分钟就要从头开始;三、电离室内部放置(3源做成固定输出的标准电流源,其输出电流固定,无法控制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控理想弱电流源结构,为相关的技术应用持续提供可调的理想弱电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空腔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与收集电极之间设有绝缘体,其中,在空腔内设有一个a源,收集电极与空腔分别连接可调电源的正负极,收集电极与电流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中,所述的a源的活度为33. 3Kbq。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中,所迷的可调电源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100V。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电流源采用类似电离室结构,密封电离室本身的内阻基本上就是电离室绝缘体的电阻,大约在10"D到10"n或者更高,它具备了内阻足够大的特点,其测量射线时产生的电流会随着射线的强弱线性变化,当把一个活度合适的a源安装在这个电离室内部并在电离室两极加上合适的极化电压时,电离室会输出电流,这样就产生了理想电流源,当改变极化电压时,就实现了所谓可控制的理想弱电流源。本技术克服了其它弱电流源的输出阻抗低、输出时间有限、输出电流不可控及体积大等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l所示,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l,空腔中留有空气,空腔l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2,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l与收集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体3,在空腔1内设有一个a源5,收集电极2与空腔1分别连接可调电源(图中未画出)的正负极,收集电极2与电流输出端4连接。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当把一个活度合适的a源安装在这个电离室内部并在电离室两极加上合适的极化电压时,电离室会输出电流,这样就产生了理想电流源,当改变极化电压时,就实现了所谓可控制的理想弱电流源。本技术所采用的a源的活度为33. 3Kbq,任何材质均可,没有特殊要求,通过螺钉固定在空腔内壁上,加在收集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 100V,内阻大于1015Q,这个装置随着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单调的0 3PA弱电流。本技术所提供的弱电流源具有输出阻抗高,可持续输出电流,并且输出电流强度可控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1),空腔(1)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2),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1)与收集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体(3),其特征在于在空腔(1)内设有一个α源(5),收集电极(2)与空腔(1)分别连接可调电源的正负极,收集电极(2)与电流输出端(4)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源(5)的活度为33. 3Kbq。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电源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 100V。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其结构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空腔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与收集电极之间设有绝缘体,其中,在空腔内设有一个α源,收集电极与空腔分别连接可调电源的正负极,收集电极与电流输出端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弱电流源具有输出阻抗高,可持续输出电流,并且输出电流强度可控的优点。文档编号G05F1/10GK201319153SQ20082012404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伟 任, 钱仲敏, 根 靳 申请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的弱电流源,包括一个作为高压电极的密封空腔(1),空腔(1)内设有一个收集电极(2),作为高压电极的空腔(1)与收集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体(3),其特征在于:在空腔(1)内设有一个α源(5),收集电极(2)与空腔(1)分别连接可调电源的正负极,收集电极(2)与电流输出端(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根钱仲敏任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