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27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内设置两电机,所述组件下方固设一连接键;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其一侧设有一分离片,所述分离器上表面有一向外延伸的限位臂;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在所述吸环的吸环上平面上固设的一吸环立柱,在吸环立柱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一接管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与吸环成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简单快速地把角膜上皮与角膜的基质层分离开来,它不使用酒精和其他化学药剂,避免上皮松动,而是连续的进行上皮分离,保护分离后的上皮瓣和被分离的上皮基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中一种眼科屈光校正使用的激光手术器械“微型角膜刀”的Epi-LASIK无压力进刀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以下简称LASEK),本装置就是用机械力使角膜上皮与基质层分离而不是用酒精或别的化学品浸泡后再分离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屈光不正校正手术,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以下简称PRK)发展到LASIK和LASEK。LASIK是制作一个角膜瓣,而LASEK是制作一个上皮瓣,前者手术会带来像差大、角膜并发症,眩光等不利手术后果,后者由于用酒精浸泡,因而刺激大,手术时间长,手术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不高,术后恢复慢等缺点。由于随着波前像差的引入,准分子手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进行个体化切削就对角膜瓣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申请人于2003年11月19日申请的国家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角膜瓣无压力退刀装置”(申请号200310108685.3),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微型角膜刀“无压力退刀装置”,即在角膜切割后、退刀前使角膜瓣处于无压力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制作超薄角膜瓣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其切割刀片仍然是传统的、一次性使用的不锈钢刀片的锋利度仍会切破角膜基质层,因此基质瓣并发症还会存在,经过进一步实践,申请人又发现直接采用另一种“机械力分离装置”,取消进刀前切割刀头前平面的加压结构,在角膜无压力状态下直接进刀,简单快速的把角膜上皮和角膜基质层分离,而其分离片的锋利度要恰到好处,既能确保分离角膜上皮而又不能切破角膜基质层。本技术就是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制作上皮瓣的装置,这是一种不用酒精浸泡的LASEK,而是用机械力直接分离上皮,因此称为EPI-LASIK,使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更趋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力分离装置,简单快速地把角膜上皮与角膜的基质层分离开来,它不使用酒精和其他化学药剂,避免上皮松动,而是连续的进行上皮分离,保护分离后的上皮瓣和被分离的上皮基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内设置两电机,所述组件下方固设一连接键;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其一侧设有一分离片,所述分离器上表面有一向外延伸的限位臂;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在所述吸环的吸环上平面上固设的一吸环立柱,在吸环立柱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一接管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与吸环成一体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
的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包括内装设了双电机7、8的双电机组件1,该组件1下方固设一连接键13,分离器2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18,其一侧固设有一分离片3,此外本装置还有一吸环组件,具体由吸环5,以及吸环5上平面固设的一吸环立柱12组成,在吸环立柱12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14。本装置还设有一接管4,接管4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2与吸环5成一体连接。组装时,将连接键13向下插入分离器2的内圆通孔18内,该内圆通孔18与吸环组件上的吸环立柱12紧密滑配合,这样扁平键槽14与双电机组件1下方的连接键13相互卡设,三部分组合形成一个联动机构。下面请参见附图2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图2所示,本技术在切割角膜上皮前,将分离片3插入分离器2后与双电机组件1联成一体,此时吸环5已在控制箱11输出的负压作用下稳定可靠的吸附在眼球上并套在吸环5的立轴12上,实施进刀操作,启动高速电机7,使分离片3在分离器2中高速运动,慢速电机8带动双电机组件1连同分离片3,分离器2围绕着吸环5上的立轴12贴在吸环上平面15按逆时针自动旋转,直到分离器2上的限位臂16触及分离器2上的限位凸起17止动停下。此时实施退刀操作,慢速电机8反转带动双电机组件1即按顺时针方向退回到原位。切割过程中眼球上皮9未受到来自分离器2的正压力,手术方案已创新为在无压力状态下,直接用机械力来自动分离角膜上皮和基质层。所以术后的上皮瓣是很完美的,无任何撕裂等异常情况,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基质瓣并发症的可能。其中,分离器2是一种船坞式柔性分离器,即分离片3在分离器2中并非刚性连接,而是有一定间隙在弹簧钉下上、下浮动范围≥200um。在角膜上给角膜以柔性压力分离上皮,在切开上皮、分离上皮与基质层过程中,对基质层的分离压力随着分离器2在角膜上下坡给予了柔性调整,解决角膜由于上下坡角膜挤压堆积和对基质层分离器2分离压力逐步刚性导致损伤基质层。其中分离片3的材料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它的锋利度应不能切破基质层,确保能用机械力分离上皮。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不论是平推还是旋转,分离器2的前进速度均在不大于1.5mm/sec,而且分离片3与角膜的切入角≤35°,摆动频率≥12000rpm,摆幅≥0.5mm。从上述过程来看,本技术的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自动机械力分离上皮;2)分离器可反复消毒,反复使用没有耗品;3)不使用酒精浸泡;4)不伤及基质层;5)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以上诸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内设置两电机,所述组件下方固设一连接键;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其一侧设有一分离片,所述分离器上表面有一向外延伸的限位臂;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在所述吸环的吸环上平面上固设的一吸环立柱,在吸环立柱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一接管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与吸环成一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前进速度不大于1.5mm/se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与角膜的切入角≤3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的摆动频率≥12000rp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的摆幅≥0.5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为一船坞式柔性分离器,所述分离片在分离器中的浮动范围≥200u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内设置两电机,所述组件下方固设一连接键;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其一侧设有一分离片,所述分离器上表面有一向外延伸的限位臂;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在所述吸环的吸环上平面上固设的一吸环立柱,在吸环立柱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一接管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与吸环成一体连接。本技术可以简单快速地把角膜上皮与角膜的基质层分离开来,它不使用酒精和其他化学药剂,避免上皮松动,而是连续的进行上皮分离,保护分离后的上皮瓣和被分离的上皮基质。文档编号A61F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双电机组件,内设置两电机,所述组件下方固设一连接键;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一上下贯通的内圆通孔,其一侧设有一分离片,所述分离器上表面有一向外延伸的限位臂;    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在所述吸环的吸环上平面上固设的一吸环立柱,在吸环立柱的环面上部开设有一扁平键槽,一接管通过其一端固定的止动环与吸环成一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仁远张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