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终端和终端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67711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能够仅在用户之间为熟人的情况下识别相互的接近,而不向第三者公开涉及隐私的信息的无线通信终端。该终端包括:自我识别信息存储单元(202),存储作为本终端的识别信息的自我识别信息;其他识别信息存储单元(203),存储作为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204),根据自我识别信息和其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一相互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发送接收单元(205),从其他终端通过无线而接收第二相互识别信息;以及判定单元(206),判定由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204)生成的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与由信息发送接收单元(205)接收到的第二相互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无线技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在该无线通信终端中识 别其他终端的终端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Bluetooth(注册商标)、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等近距离无线接口主要用于便携式终端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经由无线访问点(radio access point)的互联网通信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在便携式电话、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各种便携式终端上安装近距离无线接口的普及,便携式终端 之间直接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日渐活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有效利用便携式终端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并通知用户之间的接近而辅助用户之间的交流(Communication)的技术。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终端在进行电话通话、交换电子邮件等通信时(Sll),存储 包含作为该通信的对方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的通信履历(S12)。然后,无线通信终端使用 近距离无线通信接口,搜索存在于作为该无线通信终端能够通信的范围的近距离范围内的 其他终端(以下称为“其他终端”)(S13)。在近距离范围内存在其他终端时(S14 “是”), 无线通信终端在与该其他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接(S15),相互参照各自存储的通信履历 (Sie)0其结果是在确认了对方的通信履历时(S17:“是”),无线通信终端对用户进行报告 (S18)。由此,用户例如在街中与熟人接近时,作为识别出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接近的结果, 能够得知该熟人正在接近。即,专利文献1记载的无线通信终端,通过有效利用近距离无线 通信从而识别在终端之间相互的接近,能够辅助用户之间的交流的活跃。〔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25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无线通信终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对不知是否为熟 人的其他终端也不得不公开通信履历中包含的本终端(自己携带的终端)以及其他终端的 识别信息。从保护隐私和确保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不期望这样。尤其还有可能怀有恶意的 第三者仅出于取得其他用户的通信履历的目的,而使无线通信终端反复进行图1所示的处理。因此,优选的是,仅在用户之间为熟人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才能够识别相互的 接近,而不向第三者公开本终端的识别信息和熟人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这样的有关隐私 的信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仅在用户之间为熟人的情况下才识别相互的接近,而不向第三者公开有关隐私的信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通信终端所采用的结构包括自我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 终端的识别信息的自我识别信息;其他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终端之外的其他终 端的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根据所述自我识别信息和所述其 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其他终端通过 无线而接收第二相互识别信息;以及判定单元,判定由所述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 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是否 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通信终端所采用的结构包括自我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本终端 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根据 所述本终端的识别信息和所述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相互识别信息; 以及识别信息发送单元,将由所述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相互识别信息通过无 线而发送到所述其他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通信终端所采用的结构包括自我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 终端的识别信息的自我识别信息;其他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终端之外的其他终 端的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根据所述自我识别信息和所述其 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一相互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发送接收单元,从所述其他 终端通过无线而接收第二相互识别信息,并且将由所述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 第一相互识别信息通过无线而发送到其他终端;以及判定单元,判定由所述相互识别信息 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相 互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本专利技术的终端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作为本终端的识别信息的本终端识别 信息和作为本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一 相互识别信息;将生成的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中;从所述其他终端通过 无线而接收第二相互识别信息;在所述存储单元中搜索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 一致的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以及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在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 信息一致的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时,判定为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的发送源是作为所述 第一相互识别信息的基础的所述其他识别信息表示的其他终端。本专利技术的终端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本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通过无线而接收 第一相互识别信息;根据作为本终端的识别信息的本终端识别信息和作为所述其他终端的 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二相互识别信息;判定接收到的所述第 一相互识别信息与生成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以及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相互 识别信息与生成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一致时,判定为所述第一相互别信息的发送源是 作为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的基础的所述其他识别信息表示的其他终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相互识别信息成为不是有关隐私的信息,而是 仅在发送端终端和接收端终端双方相互存储有对方的识别信息时才能够在接收端终端与 发送源的识别信息关联对应的信息。因此,仅在用户之间为熟人的情况下才能够识别相互6的接近而不向第三者公开有关隐私的信息。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配置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网络系统的结 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表(table)的内容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表的内容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表的内容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识别帧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用于存储本实施方式的通知类型的识别帧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通信终端的关联识别信息表的内容的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互识别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近通知和记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互识别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时序的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接近通知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图17是表示一例图16所示的接近通知系统的通信时序的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图19是表示一例图18所示的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0是表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生活日志(Iifelog)显示画面的图。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无线通信终端,包括:自我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终端的识别信息的自我识别信息;其他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作为本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的其他识别信息;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根据所述自我识别信息和所述其他识别信息,使用规定的算法生成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信息接收单元,从所述其他终端通过无线而接收第二相互识别信息;以及判定单元,判定由所述相互识别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相互识别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相互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泽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