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5101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照明装置(12)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17);和配设在所述线状光源(17)的光出射侧的扩散板(31),所述线状光源(17)被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在所述扩散板(31)形成有多个点(40)配置而成的点图案,所述点(40)的光反射率与所述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不同,由所述扩散板(31)与所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17a)向所述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使用非发光型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中,为了 对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面板照射光,在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 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例如具备在液晶面板一侧具有开口 部的底座;收容在底座内的多个灯(例如冷阴极管);和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包含用于将 从冷阴极管产生的线状的光变换为面状的扩散板的光学部件。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的高亮度化和大面积化,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冷阴极管的 个数处于增大的倾向。然而,冷阴极管的使用个数的增加在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加的同时,还 可能招致显示面板的温度上升而降低其可靠性。因此,为了消除背光源装置中的背光源电 力增大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着眼于冷阴极管的排列结构的技术。专利文献1 专利第3642723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为,沿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左右 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多个直管型灯,并且设定为该直管型灯间的距离在显示面板的显 示画面中心部窄,随着接近显示画面的上下端以等比例的间距扩大(也将该结构称为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和配设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出射侧的扩散板,所述线状光源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在所述扩散板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所述点的光反射率与所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由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2-7 2007-31704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和配设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出射侧的扩散板,所述线状光源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在所述扩散板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所述点的光反射率与所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由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间隔部分位于所述线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一侧,所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 源的排列端部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比所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所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扩散板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从所 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并列配置的各线状光源之间的距离在该扩散板的面内一定。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在所述线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从 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从 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水泰守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