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824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表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件之间配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母线电极(20)彼此通过接片相互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在母线电极(20)与接片(40)之间,设置有由包含多个导电粒子(70)的树脂(60)构成的粘结层,母线电极(20)与接片(40)通过导电粒子(70)电连接,树脂(60)还覆盖母线电极(20)的侧面,粘结接片(40)和光电变换部(10)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表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件之间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接片(tab)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用电极彼此相互 电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HIT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如图1所示,多个太 阳能电池单元的母线(busbar)电极20相互之间通过由铜箔等导电材 料构成的接片40电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在玻璃、透光性塑料等 具有透光性的表面保护部件、和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Poly Ethylene Terephtalate)等的薄膜构成的背面保护部件之间,通过EVA 等具有透光性的密封材料密封。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利用导电性膏,在光电变换部IO表面上形成 母线电极20和指形电极30而被制作。而且, 一般在母线电极20上利 用焊锡接合接片40,由此串连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l)。利用图2说明该焊接的情况。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图。 接片40由铜箔等金属制的材料构成,在其周围预先涂敷有镀焊锡 90。在由银膏构成的母线电极20上焊接接片40的情况下,在母线电 极20的表面或接片4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侧表面上涂敷熔剂(flux), 之后,将接片40配置在母线电极20的表面上,进行加热。这时,通 过熔剂除去母线电极20表面的氧化层,同时利用使接片40的焊锡部 分和银膏合金化后的合金层50进行焊接,由此,将接片40固定在母 线电极20上。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2171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作为可靠性试验的一种的温度循环试验(JISC8917)中,存在输出降低的问题。作为输出降低的原因, 导电性膏(母线电极)的破坏,导电性膏与光电变换部的界面的剥离, 和导电性膏与合金层的界面的剥离这些导电性膏部的破坏导致接触电 阻的增加。作为引起该现象的理由,考虑如下所述的主要原因。在图2所示 在现有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接片的热膨胀系数为约1.7X1(T5/ 。C (Cu),光电变换部的热膨胀系数约为3.6X10—6/°C (SO。艮卩,这些 热膨胀系数存在大约5倍的差。因此,在被施加温度循环的情况下, 存在于它们中间的导电性膏被施加应力。进一步,由于继续进行温度 循环,使得在导电性膏部积蓄损伤。认为,其结果是,由于导电性膏 部被破坏而导致接触电阻的增加。这种导电性膏的应力导致的破坏, 认为是由于使导电性膏中包含的金属粒子的比例大而引起的。具体而 言,当为了尽量减小导电性膏的电阻而增大金属粒子的比例时,金属 粒子相互之间的接合力、导电性膏与合金部的接合力、以及导电性膏 与光电变换部的接合力变弱。认为,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HIT结构 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光电变换部的基础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接片的 芯材的热膨胀系数的差较大的情况下也发生。于是,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模块输出的 降低,且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表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 件之间配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用电极彼 此通过接片相互电连接,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在连接用电 极与接片之间,设置有由包含多个导电粒子的树脂构成的粘结层,连 接用电极与接片通过导电粒子电连接,树脂还覆盖连接用电极的侧面, 粘结接片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因为通过柔软性高的树脂 粘结连接用电极和接片,还粘结太阳能电池单元和接片,所以能够抑 制模块输出的降低,提高可靠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连接用电极为母线 电极,粘结层也可以配置在连接部分与接片之间,其中,指形电极与 母线电极连接,该连接部分为指形电极的与该母线电极的连接部分。利用此太阳能电池模块,能够粘结指形电极和接片,能够进一步 提高粘结力。另外,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指形电极和接片也可以通过 导电粒子电连接。利用此太阳能电池模块,即使在母线电极和指形电极的连接断开 的情况下,也能够电连接指形电极和接片。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导电粒子以体积率 3 20%的比例包含在配置于连接用电极的侧面的树脂中。利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能够在侧面的区域中缓和内部应力。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连接用电极的表面 具有凹凸形状,凸形状的部分也可以与接片相接。利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因为连接用电极的一部分与接片连接, 所以能够使连接用电极和接片的电连接良好。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粘结层中包含的树 脂也可以是与在连接用电极中使用的树脂材料同种类的树脂。利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用电极和粘结层的粘结相适性变好, 能够进一步强化粘结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模块输出的降低,可靠性得到提 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截面图。图2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其一)。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其二)。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其三)。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其四)。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其五)。 图IO是表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其5一)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其二)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其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其四)。图14是表示比较例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比较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图17是温度循环试验后的比较例1和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放大 截面图。图18是温度循环试验后的比较例1和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图。图1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使导电粒子的种类和 密度变化时的试验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 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其中,应该注意, 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物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 等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括 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具有HIT结构的太阳能电 池单元为例进行以下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截 面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在n型单晶硅基板10d 的上表面侧,隔着i型非晶硅层10c形成有p型非晶硅层10b。并且, 在p型非晶硅层10b上形成有ITO膜10a。另一方面,在n型单晶硅基 板10d的下表面侧,隔着i型非晶硅层10e形成有n型非晶硅层10f。并且,在n型非晶硅层10f上形成有ITO膜10g。如图3和图4所示, 在ITO膜10a、 10g上,形成有由母线电极20和指形电极30构成的集 电极。集电极利用将环氧树脂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表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件之间配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用电极彼此通过接片相互电连接,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用电极与所述接片之间,设置有由包含多个导电粒子的树脂构成的粘结层, 所述连接用电极与所述接片通过所述导电粒子电连接, 所述树脂还覆盖所述连接用电极的侧面,粘结所述接片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9-28 265871/2006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表面保护部件和背面保护部件之间配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用电极彼此通过接片相互电连接,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用电极与所述接片之间,设置有由包含多个导电粒子的树脂构成的粘结层,所述连接用电极与所述接片通过所述导电粒子电连接,所述树脂还覆盖所述连接用电极的侧面,粘结所述接片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用电极为母线电极,所述粘结层配置在连接部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村泰史吉岭幸弘冈本重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