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324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膨胀材料注塑成型鞋底或部分鞋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模具腔,该模具腔有至少一个主子腔和至少另一个子腔,将可控量的膨胀材料注塑到子腔中,从而使得在子腔内形成由相同膨胀材料构成的具有不同密度的鞋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及制备该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鞋和普通鞋。特别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的鞋底以及用膨胀材料注塑成型以制备该鞋底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术语“膨胀材料”指的是可以形成膨胀结构的材料。术语“膨胀材料”包括可在一封闭腔内膨胀的双组分反应性材料。聚氨酯即是此 类材料之一。这里术语“鞋底”被理解为包括,例如,单密度鞋底和多密度鞋底,所谓多密度鞋 底,例如,指的是大底与中底具有不同的密度。目前,为了改善鞋的舒适性已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对于安全鞋来说,改善舒适性是一个特别的问题。安全鞋通常必须包括保护用部 件,例如增加鞋重量的钢制鞋头,并且长时间在恶劣的地形中使用安全鞋会使其破损。众所周知,改善鞋舒适性的方法是将低密度的“异物”体提供在鞋与地面接触冲击 的主要部位上,例如在鞋的脚趾或后跟处。对于用聚氨酯注塑成型的鞋而言,现有方法是将块状或其他适当形状的低密度材 料,如“P0R0N (商标名),,微孔聚氨酯泡沫注塑到鞋底中。鞋底内注塑“外来”体的方法并不易适用到采用聚氨酯的鞋底注塑成型标准工艺 中。此外,注塑“外来”体的方法会降低鞋类的扭转稳定性,其原因在于在结构上“外 来”体基本上独立于鞋底的其余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利用上述“外来”体而具有改善的舒适性的鞋底。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一种材料在单一注塑成型步骤中,制成在鞋底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密 度的相同注塑成型材料的鞋。不同的密度使得鞋在某些对于舒适性而言很重要的部位可以 具有较低密度,例如在鞋跟和脚趾部位。从中可以看出此类较低密度所具有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鞋底成型材料的整体密度。其优点在于可以减轻鞋的重量,减少 制造鞋的膨胀材料使用量,例如聚氨酯的使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鞋类足尖处的冲击性能,这对于安全鞋而言尤其重要。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膨胀材料注塑成型鞋底或部分鞋底的方法。该方 法的特征在于形成模具腔,该模具腔具有至少一个主子腔和至少另一个子腔,将控制量的 膨胀材料注塑到多个子腔中,在多个子腔内的相同的膨胀材料形成不同密度的鞋底。优选地,模具腔为一包括模具上半部和模具下半部的模具所限定。优选地,模具包括将模具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的壁。优选地,分隔壁上具有一系列开口,可以使得膨胀材料从一个子腔流入另一个子4腔。分隔壁可以是能被安装在模具腔内的隔板。分隔壁也可以是模具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注塑成型鞋底的中底,该鞋底还包括一 大底和一内底,大底和内底分别限定了模具上半部和模具下半部,该内底可以这样形成,其 中将分隔壁作为内底的一部分或与内底相连。在注塑成型鞋中底的方法中,优选地,模具上半部包括鞋模上部组件,该鞋模上部 组件包括鞋内底和鞋面部分;模具下半部包括鞋大底。该方法包括,在该模具腔内用于形成鞋的后跟部和/或脚趾部的部位,提供分隔壁。优选地,该方法包括,至少在模具腔内用于形成鞋脚趾部的部位,提供分隔壁。特别优选地是,该方法包括,在模具腔内用于形成鞋脚趾部和足尖部的部位,提供 分隔壁。该方法包括,提供横跨模具腔宽度以及沿模具腔整个长度的分隔壁。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该方法包括当模具位于第一封闭位置时,将膨胀材料注塑到 主子腔中使得其在模具下半部形成池;将模具移动到第二封闭位置,将分隔壁与已注塑的 膨胀材料相接触,从而使得可控量的材料从分隔壁开口处流向另一子腔,这样不同子腔内 的膨胀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优选地,模具移到第二封闭位置可以迫使膨胀材料到达模具腔各处,即膨胀材料 可以达到远离注塑点或该材料进入模具的点的区域。该方法优于现有技术,其能确保膨胀 材料分布在整个模具腔内,减少了完全填满模具腔所需的对膨胀材料的吹塑程度。因此,减 少了所需的膨胀材料用量,降低了鞋底整体密度。优选地,分隔壁位于模具腔内,这样将模具移到第二封闭位置可以迫使膨胀材料 迅速到达模具腔各处,即,当模具移到第二封闭位置时,膨胀材料可以迅速到达远离注塑点 或该材料进入模具的点的区域。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将材料注塑入主子腔,接着将模具下半部移向模具上半部, 从而将模具从第一封闭位置移到第二封闭位置,模具半部的相对移动使得分隔壁与主子腔 中的材料相接触,并迫使(a)至少部分膨胀材料向外流出到边上以及(b)可控量的材料通 过分隔壁开口由主子腔流向另一子腔。另一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当模具处于一开放位置时,将隔板置于模具下半部之上或与模具下半部相应的位 置;封闭模具达到第一封闭位置;将膨胀材料注塑入模具中,使得可选量的材料沉积在主子腔,而剩余的材料沉积 在另一子腔中;封闭模具达到第二封闭位置;和使得材料在模具室内膨胀并填充模具腔,以形成鞋底或部分鞋底,从而使得不同 子腔内的膨胀材料密度不同。步骤(a)包括将隔板置于模具下半部之上或与模具下半部相应的位置,以便隔板 可以延伸入模具腔,并且其位于本方法步骤(c)中至少部分膨胀材料注塑进模具腔的路5径,因此隔板的向下接触面是方法步骤(C)中材料注塑的边界,从而隔板与方法步骤(C)中 注塑材料相接触时,被选量的注塑材料就从开口或隔板开口流到隔板的向上接触面。这种设置中,优选地,方法步骤(C)包括,在材料全部注塑后,相向移动模具下半 部和模具上半部,从而将模具从第一封闭位置移到第二封闭位置,以在模具腔内形成子腔, 两个子腔都包含注塑材料。优选地,隔板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销,该定位销位于隔板的一端,模具下半部包括至 少一个与定位销相配的销座,并且步骤(a)包括定位隔板以便定位销插入销座内,从而使 得隔板被模具下半部固定,并向上延伸至模具腔内。优选地,定位销与销座的配合可以使得隔板以与模具下半部的平面呈30-60°的 方向向上延伸至模具腔。优选地,移动模具至第二封闭位置,从而使隔板与模具上半部接触,使得隔板偏向 模具下半部形成了子腔。优选地,隔板具有底壁和自底壁延伸的侧壁。优选地,隔板包括自隔板侧壁延伸的凸缘,当模具上半部和模具下半部移至第二 封闭位置时,该凸缘与模具上半部相接触,并形成本方法步骤(C)的子腔。开口可以设在隔板的底壁或侧壁上。优选地,隔板包括位于隔板的底壁上的多个开口。优选地,隔板包括一前部,当隔板在模具中时,该前部在模具的足尖部内。优选地,隔板前部适用于设置在鞋头的正下方。优选地,隔板前部包括至少一个开口,使得膨胀材料可以流经/膨胀通过该开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注塑成型方法制备而得的鞋底。优选地,鞋底包括一大底、一内底以及位于大底和内底之间的中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作为鞋底一部分的隔板,该隔板包含有一底壁、一侧壁、以及在底 壁和/或侧壁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开口。优选地,隔板包括延伸自隔板侧壁的凸缘。开口可以设在隔板的底壁或侧壁上。优选地,隔板包括位于隔板的底壁上有多个开口。优选地,开口是开口槽的形式,当隔板在模具腔内时,该开口槽相对被制备的鞋的 纵向轴,即从鞋的前端延伸至鞋的末端的轴,横向延伸。优选地,隔板底壁包括多根肋,当隔板在模具腔内时,该肋相对鞋的纵向轴横向延 伸。该肋作为结构物以在上述方法中协助保持隔板形状。横向设置的肋可以提供上述结构 功能,而不影响正常行走中所需的绕隔板横向轴弯曲性能。优选地,隔板包括一前部,当隔板在模具中时,该前部在模具的足尖部位。优选地,隔板前部适用于设置在鞋头的正下方。优选地,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膨胀材料注塑成型鞋底或部分鞋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模具腔,该模具腔有至少一个主子腔和至少另一个子腔,将可控量的膨胀材料注塑到子腔中,使得在子腔内形成由相同膨胀材料构成的具有不同密度的鞋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AU 2007-9-28 2007905332一种用膨胀材料注塑成型鞋底或部分鞋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模具腔,该模具腔有至少一个主子腔和至少另一个子腔,将可控量的膨胀材料注塑到子腔中,使得在子腔内形成由相同膨胀材料构成的具有不同密度的鞋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腔被一模具限定,所述模具包含模具上 半部、模具下半部以及将模具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的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隔壁上有一系列开口,使膨胀材料通过开 口从一个子腔流入另一子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壁具体为设置于模具腔内的隔板。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壁是模具的一部分。6.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当模具位于第一封闭位置时,将膨胀材料注 塑到主子腔中,使得其在模具下半部形成池;将模具移动到第二封闭位置,使得分隔壁与已 注塑的膨胀材料相接触,从而使可控量的材料通过分隔壁上的开口流向另一子腔,这样不 同子腔内的膨胀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模具移到所述第二封闭位置迫使膨胀材 料流到模具腔各处,即膨胀材料达到远离注射点或膨胀材料进入模具的点的区域。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隔壁位于模具腔内,这样将模具移到 所述第二封闭位置迫使膨胀材料迅速流到模具腔各处,即,当模具移到第二封闭位置时,膨 胀材料达到远离注射点或膨胀材料进入模具的点的区域。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材料注塑入主子腔,接着将模具下半部移 向模具上半部,从而将模具从第一封闭位置移到第二封闭位置,模具半部的相对移动使得 分隔壁与主子腔中的材料相接触,并迫使(a)至少部分膨胀材料向外流出到边上,以及(b) 可控量的材料通过分隔壁上的开口由主要子腔流向另一子腔。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当模具处于一开放位置时,将隔板置于模具下半部之上或与模具下半部相应的部位;在第一封闭部位置封闭模具;将膨胀材料注塑入模具中,使得被选量的材料沉积在主子腔,而剩余的材料沉积在另 一子腔中;在第二封闭位置封闭模具;和使得材料在模具室内膨胀并充满模具腔,以形成鞋底或部分鞋底,从而使得不同子腔 内的膨胀材料密度不同。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将隔板置于模具下半部之上 或与模具下半部相应的部位以便隔板可以延伸入模具腔,并且其是所述方法步骤(c)中至 少部分膨胀材料注塑进模具腔的路径,因此隔板的向下接触面是方法步骤(c)中材料注塑 的边界,从而隔板与方法步骤(c)中注塑材料相接触时,被选量的注塑材料就从开口或隔 板开口流到隔板的向上接触面。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c)包括,在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万尼凯克
申请(专利权)人:布伦德斯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