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下面的说明概括而言涉及无线 通信,具体而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调度。
技术介绍
广泛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通信;比如,通过这些无线通信系统 可以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的资源 的多用户访问。例如,系统可以使用多种多址技术,比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 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等。普通的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典型的基站可以发送 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以是移动设备有兴趣对其进 行独立接收的数据的流。该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移动设备可以用来接收组合流所携带的一 个、多于一个或者所有的数据流。同样,移动设备可以将数据发送给基站或另一移动设备。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 以通过在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 路)是指从基站到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设备到基站 的通信链路。无线通信系统常常调度下行链路和上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第一扇区,所述方法包括:广播根据与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系数,所述第一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广播根据与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系数,所述第二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所述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二负载偏移水平相差至少0.5dB;在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内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与评估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一负载系数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7-11-20 11/943,517一种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第一扇区,所述方法包括广播根据与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系数,所述第一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广播根据与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系数,所述第二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所述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二负载偏移水平相差至少0.5dB;在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内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与评估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一负载系数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二负载系数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将与被调度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包括与分配给相应的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相关的信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三负载系数, 所述第三负载系数基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四负载 系数,所述第四负载系数基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所述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四负载 偏移水平至少相差0. 5dB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三负载系数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 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四负载系数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所述第 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偏移水平与所述第三负载偏移水平 之和对于所述第二负载偏移水平与所述第四负载偏移水平之和相差0. 5dB以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联的第一频率带宽和与所述 第二信道相关联的第二频率带宽是非重叠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第二扇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二扇区的路径损耗比的第三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五负载系数,所述第五负载系数基于第五负载偏移水 平;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二扇区的路径损耗比的 所述第三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六负载系数,所述第六负载系数基于第六负载偏 移水平,所述第五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六负载偏移水平至少相差0. 5dB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五负载系数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六负载系数调度第六移动设备在所述第 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和所述第三时变 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是周期性的且具有不同周期。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和所述第三时变 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是周期性的、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周期以及不同的相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网络还包括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 第三扇区,所述方法还包括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三扇区的路径损耗比的 第四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七负载系数,所述第七负载系数基于第七负载偏移水 平;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三扇区的路径损耗比的 所述第四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八负载系数,所述第八负载系数基于第八负载偏 移水平,所述第七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八负载偏移水平至少相差0. 5dB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七负载系数调度第七移动设备在所述第 一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八负载系数调度第八移动设备在所述第 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和所述第四时变 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是周期性的且具有不同周期。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和所述第四时变 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是周期性的、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周期以及不同的相位。1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广播根据与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一时变负载 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系数,所述第一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广播根据 与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系数,所述第二负载 系数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所述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二负载偏移水平相差至少 0. 5dB ;在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内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与评估的路径损耗 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一负载系数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 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二负载 系数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将与被调 度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以及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包括从进行服务的所述第一基站到相应的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 信号强度的加权总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其中,所述加权是根据特定时隙的相应负载 系数而定的。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三负载系 数,所述第三负载系数基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 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四负载系数,所述第四负载系数基于第四负载偏移水 平,所述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四负载偏移水平至少相差0. 5dB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 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三负载系数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 进行上行链路传输;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四负载系数调度第四移动 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有关的 指令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二扇区的路径损耗比 的第三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五负载系数,所述第五负载系数基于第五负载偏移 水平;广播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被用来评估对应于所述第二扇区的路径损耗比 的所述第三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六负载系数,所述第六负载系数基于第六负载 偏移水平,所述第五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六负载偏移水平至少相差0. 5dB ;至少部分地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五负载系数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所述 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六负载系数调 度第六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隙内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扇区 和所述第二扇区。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扇区, 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和所 述第三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具有不同周期和不同相位中的至少一种。19.一种能够通过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实现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通信装 置,包括用于广播根据基于第一时隙的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系数的模 块,所述第一负载系数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用于广播根据基于第二时隙的所述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系数 的模块,所述第二负载系数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用于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获得与分析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一负载系数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 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和所述第二负载系数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隙 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以及用于将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模块。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广播基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的第三负载系数以及基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的第四 负载系数的模块,根据与所述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所述第 三负载系数,并且根据与所述第二时隙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所 述第四负载系数,所述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和所述第四负载偏移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X吴,S兰格恩,P汉德,A达斯,厉隽怿,
申请(专利权)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