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712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固定机构包括开设有收容周边元件的容置部的机壳、可活动地设于机壳上且邻近容置部的按压件、与按压件相抵持的滑动件、抵持于按压件该机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与该机壳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设于周边元件上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容置部侧壁上设有导向部及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定位部,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设有与第二配合部相卡持的卡合部,按压件通过滑动件推挤该连杆组件,使连杆组件相对于机壳转动,同时使该卡合部沿导向部滑动,直至卡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卡持。上述固定机构固定牢固且取出被固定周边元件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周边元件固定于电子装置上的固 定机构。
技术介绍
笔记本、手机等电子装置上通常设有固定机构,以用于将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可 拆卸地固定于电子装置上。一种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固定机构包括开设有收容周边 元件的容置部的机壳、可活动地设于机壳上且邻近容置部的按压件、与按压件相抵持的滑 动件、抵持于按压件该机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与该机壳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设于周边 元件上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容置部侧壁上设有导向部及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定 位部,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设有与第二配合部相卡持的卡合部,按压件通过滑动件推挤该连 杆组件,使连杆组件相对于机壳转动,同时使该卡合部沿导向部滑动,直至卡合部与第二配 合部相卡持。然而,上述固定机构难以将该周边元件牢固地固定于机壳的容置部内,例如,当电 子装置受到猛烈的撞击时,该定位凸起容易脱离该定位槽,从而使该周边元件容易从机壳 的容置部中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较牢固的固定机构。一种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固定机构包括机壳、按压件、滑 动件、第一弹性件及与机壳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机壳开设有收容该周边元件的容置部, 按压件可活动地设于机壳上且邻近容置部,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机壳上且与按压件相抵 持,第一弹性件抵持于按压件与该机壳之间,周边元件上设有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连 杆组件的自由端设有卡合部,容置部侧壁上设有定位部及导向部,定位部与第一配合部相 配合,卡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卡持,按压件推挤滑动件,滑动件推挤连杆组件,使连杆组件 相对于机壳转动,同时该卡合部沿导向部滑动,直至卡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卡持,从而将该 周边元件固定于容置部内。上述固定机构通过连杆组件的卡合部与周边元件的第二配合部相卡持,以防止该 机壳受到震动时,使该定位部与该第一配合部分离,从而使该周边元件牢固地固定于机壳 的容置部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后的状态示意图。3图4是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取出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100包括机壳10、按压件20、 第一弹性件30、滑动件40、连杆组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按压件20及第一弹性件30可活 动地设于机壳10上。第一弹性件30套设于按压件20上。滑动件40可滑动地设于机壳10 内,且与按压件20及连杆组件50相抵持。连杆组件50可转动地设于机壳10上。第二弹性 件60固定连接连杆组件50与机壳10。固定机构100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200。 周边元件200可为笔记型电脑的电池、硬盘的门盖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周边元件200为 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机壳10的顶面上形成有收容周边元件200的容置部11。机壳10邻近容置部11 的一侧形成有一个台阶部12。台阶部12的底部形成第一容置槽13及与第一容置槽13相 连通的第二容置槽15。按压件20、第一弹性件30及滑动件40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3内。 第一容置槽13底部开设有通孔131。连杆组件50收容于第二容置槽15。容置部11靠近 台阶部12的侧壁上形成导向部17。容置部11与导向部17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部 19。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17为贯穿于容置部11的侧壁上的腰形通孔,定位部19 为开设于容置部11的侧壁上的定位槽。按压件20包括按压部21、设于按压部21的一侧的抵挡凸起23,及设于按压部21 上与抵挡凸起23相邻的一侧的支撑柱25。按压部21上远离抵挡凸起23的一侧形成有斜 面212。斜面212上形成有燕尾槽213。抵挡凸起23防止按压件20从第一容置槽13中脱 落。支撑柱25穿设第一容置槽13底部的通孔。第一弹性件30为圆柱形的压缩弹簧,其套设于按压件20的支撑柱25上。滑动件40大致呈三角形,其一个侧面上设有燕尾形的滑动凸起41。滑动凸起41 可在按压件20的燕尾槽213中的滑动。连杆组件50包括一个长连杆51及与长连杆51的短连杆53。长连杆51的两端分 别设有转轴513、515。长连杆51通过转轴513可转动地设于机壳10上,通过转轴515与短 连杆53可转动连接。短连杆53的自由端设有卡合部531。卡合部531可在机壳10的导向 部17内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31为基本垂直地固定于短连杆53的端部的卡合 凸柱。第二弹性件60为圆柱形的拉伸弹簧,其一端固定于机壳10的第二容置槽15的侧 壁上,另一端固定于连杆组件50的长连杆51的中部。周边元件200的另一相对侧设有两个第一配合部201。周边元件200的一侧边缘 设有长条状的凸台202及对应于凸台202的中部的第二配合部204。凸台202的一端开设 有缺口 203。按压件20的按压部21可收容于该缺口 203内。连杆组件50的卡合部531与 第二配合部204相卡合。具体在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201为设于周边元件200侧面上 的凸块,第二配合部204为开设于周边元件200 —侧的腰形槽,且一端形成有缺口 206,连杆 组件50的卡合部531可从该缺口 206滑入该第二配合部204内。组装固定机构100,首先,通过转轴515将长连杆51与短连杆53可转动连接起来。然后,将短连杆53的卡合部531穿过机壳10上的导向部17。接着,通过转轴513将长连杆 51可转动地固定于机壳10的第二容置槽15的侧壁上。接着,将第二弹性件60的一端固 定于机壳10上,另一端固定于长连杆51的中部。接着,将滑动件40安置于第一容置槽13 内。接着,将第一弹性件30套设于按压件20的支撑柱25上。最后,将按压件20安置于第 一容置槽13内,使按压件20的支撑柱25穿设第一容置槽13底部的通孔131,同时使滑动 件40的滑动凸起41容置于按压件20的燕尾槽213内。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固定周边元件200时,首先,将周边元件200—端放置于机 壳10的容置部11内,使周边元件200的第二配合部204收容于机壳10的定位部19内,按 压件20对应于周边元件200的缺口 203。然后,按压周边元件200的另一端,使短连杆53 的卡合部531对应于周边元件200的第二配合部204的缺口 206。最后,使周边元件200抵 压连杆组件50的长连杆51与短连杆53相连的一端,从而使长连杆51朝向第二容置槽15 底部转动,第二弹性件60拉伸,短连杆53的卡合部531沿机壳10的导向部17滑动,直至 卡合部531与周边元件200的第二配合部204相卡合,第二弹性件60收缩,最终将周边元 件200固定于机壳10的容置部11内。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取出周边元件200时,首先,按压按压件20,第一弹性件30 压缩,按压件20推挤滑动件40,使滑动件40朝向连杆组件50滑动。滑动件40推挤连杆组 件50的长连杆51与短连杆53相连的端部,使长连杆51朝向第二容置槽15的开口方向转 动,同时使短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该固定机构包括开设有收容该周边元件的容置部的机壳、可活动地设于该机壳上且邻近该容置部的按压件、与该按压件相抵持的滑动件、抵持于该按压件该机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设于周边元件上的第一配合部,该容置部侧壁上设有与该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定位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还包括与该机壳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及设于该周边元件的第二配合部,该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设有与该第二配合部相卡持的卡合部,该容置部侧壁上设有导向部,该按压件通过该滑动件推挤该连杆组件,使该连杆组件相对于该机壳转动,同时使该卡合部沿该导向部滑动,直至该卡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相卡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该固定机构包括开设有收容该周 边元件的容置部的机壳、可活动地设于该机壳上且邻近该容置部的按压件、与该按压件相 抵持的滑动件、抵持于该按压件该机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设于周边元件上的第一配合 部,该容置部侧壁上设有与该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定位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还包括 与该机壳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及设于该周边元件的第二配合部,该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设 有与该第二配合部相卡持的卡合部,该容置部侧壁上设有导向部,该按压件通过该滑动件 推挤该连杆组件,使该连杆组件相对于该机壳转动,同时使该卡合部沿该导向部滑动,直至 该卡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相卡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向部位贯穿于该容置部侧壁的定 位槽,该第一配合部为设于周边元件一侧的凸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向部为开设于该容置部侧壁上的 腰形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为基本垂直地固定于该连杆 组件自由端的卡合凸柱,该第二配合部为开设于该周边元件一侧的腰形槽,该第二配合部 一端形成有缺口,该卡合部从该缺口滑入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