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组协商的认知分布式网络信道分配的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20484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分组协商的认知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法,将邻居节点分成两类并分别在不同的阶段与之进行分组协商,实现了认知用户能动态对信道进行分配和接入,保证了其在移动无线网络的场景中能高效地维持通信,降低了节点的高速移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分布式网络中的贪婪分配和本地协商分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节点移动(尤其是高速移动)的场景下以大约50%的通信开销取得和前者相近的性能,有效提高了信道分配的效率和收敛速度,保障了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正常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基于分组协商的认知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规定协商由单个节点发起,由其部分邻居共同参与,并将协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发起,发起节点将请求消息(RQST)进行组播,发起该次协商;②响应,发起节点的邻居收到RQST后,如果满足条件,响应并返回确认/否定消息((N)ACK);③执行,在发起节点收到(N)ACK和响应节点在发出(N)ACK后,各自都要对信道分配作出相应变更,并终止此次协商;  2)其次,在节点的移动过程中,将第i个时间考察点处节点n的邻居集合记为N↓[n](i)*{node↓[k]|c↓[n,k、(i)=1,n,k<N},其中c代表节点n、k的邻居关系;并将邻居分为两类:新邻居和旧邻居,分别记为NewN↓[n](i)和OldN↓[n](i),定义如下:  NewN↓[n](i)=N↓[n](i)-N↓[n](i-1)OldN↓[n](i)=N↓[n](i)∩N↓[n](i-1)  其中i=2,3,...,在初始状态下(i=1时)所有邻居都属于NewN↓[n](i),定义了“贫困线”PL↓[n]=L(n)/[d(n)-1]用以反应节点本地的“贫富”状况,其中L(n)和d(n)分别代表节点n的可用信道数和邻居数。将第i个时间考察点的“贫困线”记为PL↓[n](i),将第i个时间考察点的已分配信道数和“贫困线”之差称作净分配信道数;  3)再次,将信道分配分为以下两个协商阶段:  a.第一个协商阶段:在一个新的时间考察点,当节点n检测到本地拓扑发生改变时即便此节点静止,将与新邻居节点发起协商,协调与这些邻居的分配冲突,在RQST消息中包括发起节点的信道分配矩阵、信道分配数和PL,发起节点将这些信息向新邻居进行组播,响应节点在收到后找出分配冲突;  b.第二个协商阶段:如果节点n在第一个协商阶段中被动放弃了部分信道,那么在此阶段首先对自己的第一个旧邻居k1发送Feed消息,k1在收到后立即将该消息转发为RQST消息,面向自己的全体邻居广播,k1的邻居在收到RQST后转换为响应状态,并查询自己的分配情况,如果自己没有占用这些信道中的任何一条,就直接回到空闲状态,否则将占用的信道通过NACK消息回复给k1然后再回到空闲状态,k1将一定时间内收到的NACK消息进行整合,放弃其中的相应信道;如果没有收到任何NACK消息则在超时后自动返回;随后k1向节点n回复ACK,表示自己的这轮协商结束,节点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品毅龚敏康吴广恩王熠晨尹稳山晏双成张世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