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1969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有细胞培养瓶,其特点是:细胞培养瓶内注入有放射性培养基,在细胞培养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同时,在细胞培养瓶上连接有用于终止细胞代谢反应的注入装置。并且,细胞培养瓶通过传输组件连入闪烁瓶,该闪烁瓶瓶口亦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闪烁瓶内设置有吸收液。由此,各个组件均可以构成模块化的装配,针对放射性实验需要一次性使用,能够随时替换各个已使用的组件,既有效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废物体积,同时满足了灭菌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总体体积小,节约培养空间,适合批量培养,能满足批量实验的要求,实现放射性气体从产生到收集、测量的全过程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2所示,现有的细胞培养装置作用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收集细胞代谢产生 的放射性二氧化碳,其瓶底中间的柱子,为一支持物,作用是支撑上面的圆柱形的管子,管 子内加上二氧化碳的收集液体氢氧化季胺。但是,现有的细胞培养装置有如下的缺点1、不易培养贴壁细胞,其不易加入细胞悬液、不易换液、不易消化细胞和传代。2、体积太大,不易放入培养箱内批量培养,不易满足批量实验的要求。3、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易达到细胞培养所需的无菌要求,灭菌、搬运过程容易损 坏装置部件。4、需要将收集了放射性气体的液体转移至闪烁瓶,增加了操作步骤,从而增加了 放射性物质损失与污染的风险。5、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批量生产,从而增加了单件装置的成本。6、装置体积较大,作为放射性实验,一次性使用,相应地增加了放射性废物的体 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放射性气 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包 括有细胞培养瓶,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瓶内注入有放射性培养基;所述的细胞培养瓶瓶口 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细胞培养瓶上连接有用于终止细胞代谢反应的注入装置;所述的 细胞培养瓶通过传输组件连入闪烁瓶;所述的闪烁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闪烁瓶 内设置有吸收液。进一步地,上述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其中所述的注入装置为医用注 射器,注入物质为H2so4。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其中所述的传输组件为一次 性真空采血导管,所述的一次性真空采血导管两端设有穿针。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其中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 翻口乳胶塞,所述的翻口乳胶塞箍在细胞培养瓶、闪烁瓶的瓶口外沿;翻口乳胶与瓶口接口 处缠绕有封口膜。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各个组件均可以构成模块化的装配,针 对放射性实验需要一次性使用,能够随时替换各个已使用的组件,既有效降低了成本又减 少了废物体积,同时满足了灭菌需求。并且,本技术的总体体积小,节约培养空间,适合批量培养,能满足批量实验的要求。再者,本技术体积较小,利用本技术可以实现 放射性气体从产生到收集、测量的全过程。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 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 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1是本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图2是现有培养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细胞培养瓶2培养基3闪烁瓶4吸收液5医用注射器6真空采血导管7封口膜8翻口乳胶塞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有细胞培养瓶1,其与众不同之 处在于采用的细胞培养瓶1内注入有放射性培养基2,在细胞培养瓶1瓶口设置有密封组 件。同时,在细胞培养瓶1上连接有用于终止细胞代谢反应的注入装置。并且,细胞培养瓶 1通过传输组件连入闪烁瓶3,该闪烁瓶3瓶口亦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闪烁瓶3内设置 有吸收液4。由此,构成了一个模块化的培养装置。就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考虑到放射性示踪便利性,采用的放射性 培养基2含有14C-葡萄糖,其含量可以为0. 1 2μ Ci。具体来说,活度越大放射性越强, 最后测量得到的放射性计数也越多,但同样也增加了放射性废物的放射性强度,增加了废 物处理的成本。所以为了实现一般的实验,0. 1 2μ Ci的活度应该可以满足,而过低的活 度则可能造成放射性计数过低,进而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显著而出现假阴性(结 果)的后果。进一步来看,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注入相关的终止物质,本技术采用的注 入装置为医用注射器5,且注入物质为H2SO4,并且H2SO4的含量为4 lOmol/L。具体来说, 这里使用医用注射器5的目的是注射器有针尖,可以刺入箍在瓶口的翻口乳胶塞8从而在 不破坏整个装置密闭性的前提下将液体注入培养瓶中,因为实验最重要的便是整个装置的 密闭性,如果漏气的话,将导致放射性气体的外溢,不仅造成放射性污染,更重要的是将严 重地影响实验结果。注入物质的使用培养细胞用的培养基2是碱性的,而我们需要测定的是放射性 二氧化碳的量,与非放射性的正常的二氧化碳相同,放射性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的气体,所 以,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被周围的碱性培养基2吸收。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在注酸终止代 谢反应之前是几乎不会通过导管进入闪烁瓶3而被闪烁瓶3内的液体吸收的。我们注入硫 酸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溶解在碱性液体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在装置密闭的前提下被闪 烁瓶3内的吸收液4体吸收。进一步来看,关于至于注入的种类和浓度,原则如下首先、酸的体积不易过大 因为整个装置是密闭的,所以额外的从体系外加入液体将会改变整个体系的压强,当体系 压强过大时,将有可能造成密闭性的破坏,甚至出现少量液体被压强排除瓶外的情况。所 以,我们需要选用强酸,并且是浓酸。而我们可以选择的有容易得到的强酸有硫酸、盐酸和 硝酸。又因为同样浓度的三种酸,硫酸的H+浓度最大(越是其余两者的2倍),所以我们选择 硫酸。其次,浓度不能过浓因为,酸碱中和会发出大量的热,如果用浓硫酸注入培养瓶,势 必会产生大量的热而使培养瓶有爆炸的危险。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的硫酸浓度为< IOmol/ L0综上所述,优选方案为4 lOmol/L硫酸。当然其他酸和浓度只要作用于此相当 亦可。再进一步来看,本技术采用的密封组件包括有翻口乳胶塞8,所述的翻口乳胶 塞8箍在细胞培养瓶1、闪烁瓶3的瓶口外沿;翻口乳胶与瓶口接口处缠绕有封口膜7。由 此,通过封口膜7是缠绕在翻口塞的外面的,能够有效密封翻口塞和瓶口之间可能存在的 缝隙,封口膜7缠绕在两者衔接的部位,进一步增加密封性。并且,传输组件为一次性真空 采血导管6,该一次性真空采血导管6的两端设有穿针。结合本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实验室的大多数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均属于 贴壁细胞,而本技术十分适合贴壁细胞的培养,从而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本 装置操作简便,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与普通细胞培养瓶1相似。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后,各个组件均可以 构成模块化的装配,针对放射性实验需要一次性使用,能够随时替换各个已使用的组件,既 有效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废物体积,同时满足了灭菌需求。并且,本技术的总体体积 小,节约培养空间,适合批量培养,能满足批量实验的要求。再者,本技术体积较小,利 用本技术可以实现放射性气体从产生到收集、测量的全过程。权利要求1.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有细胞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瓶 内注入有放射性培养基;所述的细胞培养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细胞培养瓶上连 接有用于终止细胞代谢反应的注入装置;所述的细胞培养瓶通过传输组件连入闪烁瓶;所 述的闪烁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闪烁瓶内设置有吸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放射性气体收集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有细胞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瓶内注入有放射性培养基;所述的细胞培养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细胞培养瓶上连接有用于终止细胞代谢反应的注入装置;所述的细胞培养瓶通过传输组件连入闪烁瓶;所述的闪烁瓶瓶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闪烁瓶内设置有吸收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文刘芬菊刘建军武书蒋昕徐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