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手的手杖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414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一种手杖把手,特别是用于滑雪杖、越野滑雪杖、远足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的手杖把手,所述手杖把手具有把手体(10、11),所述把手体的顶部区域(3)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前面的侧面(4)上和/或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后面的侧面(5)上具有上终端凸起(8、12),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上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上面并与其邻接,并且所述把手体至少在指向后面的侧面(5)上具有下终端凸起(13),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下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下面并与其邻接。把手体通过至少两个单独的手杖把手元件(10、11)构成,使得这样的把手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手,其中第一手杖把手元件(11)以形状结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手杖管(1)连接,并且第二手杖把手元件(10)可移动且可固定地和/或可更换地布置在第一手杖把手元件(1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工程学的手杖把手,特别是用于滑雪杖、越野滑 雪杖、远足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把手包括把手体,所述把手体在顶部 区域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前面的侧面上和/或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后面的侧面 上具有上终端凸起,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上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上面 并与其邻接。此外这样的把手在指向后面的侧面至少具有下终端凸起,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下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下面并与其邻接。
技术介绍
特别是在高山滑雪杖领域中,但是同样在登山杖领域中,将手杖把 手具有人体工程学构造是舒适的。一方面提高了握住把手的舒适感,另 一方面无需太大的握力,就能够改善通过手在轴向方向上对手杖的力传 导。因此存在多个的把手,所述把手在行进方向上或行驶方向上指向前 面的侧面上具有用于食指的凹部,所述凹部借助凸起与其余的手指的把 手区域隔开,并且所述把手在行进方向上或行驶方向上指向后面的侧面 上具有下终端凸起,当撑手杖时手的下边缘能够力传导地支撑在所述把手上。这种结构例如在德国技术DE 29 801 388 U1中示出。这类的人体工程学构造的问题在于,原则上必须按照手的大小和手 的形状提供不同的三维外形,以便能够保证最佳的情况。对此通过如下 的认识能够产生第一个改善,在前侧只具有用于食指的凹部,不具有用 于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其他凹部,因为当没有精确地正确地定位时, 用于其他手指的凹部在对于不同大小的手时立即感到受到阻碍。US 4, 645, 235揭示了由两部分组成的手杖把手,所述手杖把手在其厚度上借 助不同宽度的元件的套装使得可适合不同大小的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杖把手的改进的设计结构,所述设计结构特别适合于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手。本专利技术尤其是涉及改善 手杖把手、特别是具有把手体的滑雪杖、越野滑雪杖、远足手杖、北欧 式行走手杖,其中把手体在顶部区域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前面的侧面上和 /或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后面的侧面上具有上终端凸起,在握住手杖时所 述上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上面并与其邻接,并且其中所述把手体 在指向后面的侧面上至少具有下终端凸起,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下终端凸 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下面并与其邻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把手体由至少两个单独的手杖把手 元件构成,其中第 一手杖把手元件以形状结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手 杖管固定地连接,并且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移动地且可固定地和/或可更 换地布置在第一手杖把手元件上,使得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手杖把手由两个在彼此相对的布置中能够固 定在不同位置上的元件构成。在此两个元件能够如此固定在不同位置 上,使得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手或者适合带或不带手套。特别可能是, 允许特别大的差别,例如同时可能允许适合孩子的手和成人的手。换句 话说提供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成长的"手杖把手。根据手杖把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形式,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杖把手 元件形成顶部区域和指向前面的区域,并且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布置在沿 运动方向指向后面的侧面上。在此第二手杖把手元件最好包括指向后面的下终端凸起。第二手杖把手元件最好至少部分地形成手杖把手的指向 后面的把手区域。第二手杖把手元件最好不仅在手杖把手的指向后面的 把手区域的下部区域形成,所述区域可以位于在使用者的手心内,而且 形成从指向后面的把手区域向后伸出的终端凸起,所述终端凸起至少部 分地包围或支撑使用者的手的下边缘,因此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基本上形成L型。指向后面的终端凸起最好单构件的与手杖把手的指向后面的把 手区域一体地形成或者固定地模制在其上。通过在平行于手杖轴线的轴 向方向上调节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的高度使得不仅部分的指向后面的手 杖把手区域而且向后伸出的凸起共同地移动。如果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向 下移动,那么把手大小适合较大的手,因为指向后面的凸起向下移动并 且在轴向方向上为较大的手腾出空间。通过由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导致的 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部分重叠,当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向下8移动时暴露出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区域,并且当向上移动时,即为了适 合较小的手又覆盖第 一手杖把手元件的这些区域,其中当第二手杖把手 元件向上移动时又暴露出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下部区域。指向后面的凸 肩特别适合作为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移动的接合点,因为可轻松地握住凸 肩。这个特别的结构一方面证明了在设计上特别简单,并且另一方面允 许尽可能大的调节范围。这个概念基于如下思想,即在一定程度上手的 轴向位置通过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前面的凹部中的食指的位置来确定, 而与手的大小无关。那么根据现有技术的把手是有问题的,当对于手杖 来说手太小时,手将远离后部的下终端凸起,手的下边缘应该依靠在所 述下终端凸起上用于有效地撑手杖。而根据本专利技术正好这个后部的下终 端凸起在其轴向位置上可调节地构成,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很大 的手总是能够从其底部位置轻松地向上移动,直到当使用者的手的下边 缘能够舒适地放在上面并且从而有效地撑手杖并且使得能够具有舒适 的把握感。在设计上能够特别有利地实现,当第二手杖把手元件至少部 分地形成指向后面的手杖把手的把手区域时。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特征也在于,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相对于第一 手杖把手元件沿基本上平行于手杖把手的主轴线的方式无级地即连续 可移动地或能够固定在不连续的位置上的方式安装。在此最好第二手杖 把手元件通过安装在第一手杖把手元件上的调节螺钉可移动地安装。调 节螺钉能够基本上沿手杖把手的轴线的轴向安置。所述调节螺钉最好包 括在第一手杖把手元件内的不改变其轴向位置的螺钉,并且此外还包括 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上或内旋柠在该螺钉的螺紋上的螺紋元件,所述螺 紋元件能够与第二手杖把手元件一体地构成或作为单独的零件构成。在此最好有两种不同的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螺钉抗扭地布置 并且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上具有可转动的锁紧元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 互换,即螺钉可转动地布置并且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上或内具有抗扭的 锁紧元件。因此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螺钉抗扭地布置在第一手杖 把手元件中,并且螺紋元件是调节螺母(例如滚花螺母),所述调节螺 母布置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内或上使得其能够转动但是在轴向位置上9相对于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固定。在此当转动调节螺母时第二手杖把手元 件的相对于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轴向位置发生改变。在此尤其最好是从 外部在手心所位于的区域内触及到调节螺母,但是还有可能是,调节螺 母可触及地布置在其它位置上。可选择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螺钉可转动地布置在第一手杖把手 元件中,并且螺紋元件是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内的抗扭的螺紋(这个抗 扭的螺钉作为单独的零件构成或者构成在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的材料中, 例如构成为内螺紋),其中当螺钉转动时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的相对于第 一手杖把手元件的轴向位置发生改变。在此最好从第二手杖把手元件下 方的底下或者从顶部区域的上面触及到螺钉。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第二手杖把手元件能够通过至少 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手杖把手的主轴线(即通常为径向地)布置的、并且 通过孔穿过第二手杖把手元件的定位螺钉(最好轴向错位布置两个这样 的定位螺钉)固定在相对于第一手杖把手元件的不同的轴向位置上。在 此最好在第一手杖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杖把手,特别是用于滑雪杖、越野滑雪杖、远足手杖、北欧式行走手杖的手杖把手,具有把手体(10、11),所述把手体在顶部区域(3)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前面的侧面(4)上和/或在沿运动方向指向后面的侧面(5)上具有上终端凸起(8、12),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上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上面并与其邻接,并且所述把手体至少在指向后面的侧面(5)上具有下终端凸起(13),在握住手杖时所述下终端凸起布置在握持的手的下面并与其邻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体由至少两个单独的手杖把手元件(10 、11)构成,其中第一手杖把手元件(11)以形状结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手杖管(1)固定地连接,并且第二手杖把手元件(10)可移动且可固定地和/或可更换地布置在第一手杖把手元件(11)上,使得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斯伦哈特
申请(专利权)人:雷克体育公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