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110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包括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大臂、摇臂、连杆和铲斗,大臂、摇臂和连杆为‘U’型框架结构,倾翻油缸位于大臂上方,倾翻油缸通过连杆连接在铲斗后端,大臂外端连接在铲斗下端,摇臂连接在大臂与倾翻油缸和连杆的连接销轴之间,举升油缸对应支撑在大臂框架上,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和大臂内端分别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整个结构有效提高了装载机构的卸载高度和铲斗的卸荷角度,既能满足日常的溜井卸矿,还可用于自卸车卸矿,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结构稳定性好,可广泛配套于各种中、小型地下铲运机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属于矿用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地下铲运机由于受装载机构限制,最大卸载高度一般在1600mm以下,仅可用于溜井卸矿,不能完成位置较高的托举装载,很难和大吨位的自卸车配合使用,其主要应用在产能较低、条件较差的小型矿区。随着近年来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各类矿区产量大幅提高,这类中、小型地下铲运机的弊端被充分暴露出来,其使用过程效率低下,对配套运载设备要求较多,适应力差,特别是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作业环节,已成为矿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目标。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不断对现有设备进行结构改进,以提高使用效率,满足使用需要,就成为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地下铲运机结构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升装载高度,具有较强适应力和通用性的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以保证其可以用于溜井卸矿,还可用于自卸车卸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包括一个倾翻油缸、两个举升油缸、一个大臂、一个摇臂、一个连杆和一个铲斗组成的连杆机构,大臂、摇臂和连杆为‘U’型框架结构,倾翻油缸对应于大臂上方,两个举升油缸位于大臂内侧,油缸伸缩端通过销轴分别连接在大臂框架上,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和大臂内端分别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连杆通过销轴连接在倾翻油缸活动端与铲斗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之间,铲斗底端设有凹部,大臂外端通过销轴连接在铲斗底端的凹部处,摇臂连接在大臂与倾翻油缸和连杆的连接销轴之间,摇臂与大臂通过销轴对应连接。所述销轴上还设有轴套、油封和轴端盖板,所述轴套套在销轴上,油封位于轴套两端,轴端盖板固定在销轴两端的外侧。所述举升油缸与大臂的连接处靠近大臂的内端。所述摇臂与大臂的连接处靠近大臂的外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通过调整装载机构的传动方式,以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大臂、摇臂、连杆和铲斗形成连杆传动机构,结合摇臂及举升油缸连接位置的调整,大大提高了装载机构的卸载高度和铲斗的卸荷角度,在较低的卸载高度下也能保证足够的卸荷角,其最大卸载高度达到1900mm,卸荷角达到42度,不仅能满足日常的溜井卸矿,还可用于自卸车卸矿,提高了地下铲运机的适用范围,保证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U’型框架结构的大臂、摇臂和连杆结构稳定、连接可靠、操作简单,结构刚性好,组装方便,占用面积小。改进后的装载机构可广泛适用于现有各种中、小型地-->下铲运机上,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抬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包括一个倾翻油缸1、两个举升油缸2、一个大臂3、一个摇臂4、一个连杆5和一个铲斗6。为保证结构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组装的方便性和使用灵活性,大臂、摇臂和连杆都为‘U’型框架结构。其中,框架结构的大臂3侧面形状为一个向上翻起的弧形结构,两端分别向外侧延伸。‘U’型框架的大臂3内端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铲斗6底端及后端设有凹部,大臂3的外端通过销轴对应连接在铲斗6底端的凹部处,这样连接部分藏在凹部内,铲运过程不会对大臂3与铲斗6的连接处造成损害,保证铲斗6可靠使用。大臂3主要起到推动和托举铲斗6的作用,是地下铲运机在铲运过程中的主要受力部分,故其形状较粗大。两个举升油缸2位于大臂3的框架结构内侧,并受到大臂框架的保护,防止搬运过程中其它重物对举升油缸2的碰撞损伤。两个举升油缸2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活动端通过销轴对应支撑在大臂框架上。为实现最大限度的举升和降低举升油缸2所占空间,举升油缸2的活动端靠近于大臂3的内端,举升油缸2的排列方向与大臂3保持一致,以实现最小行程下的最大托举高度。倾翻油缸1对应于大臂3的上方,倾翻油缸1的固定端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其通常情况下处于水平状态。连杆5通过销轴连接在倾翻油缸1的活动端与铲斗6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之间,倾翻油缸1通过连杆5控制铲斗6翻转,保证铲斗6工作角度,完成铲斗6正常情况下的铲运、翻倒动作。为进一步提高铲斗6翻倒角度,控制铲斗6翻倒过程,增加连杆5的连接稳定性,在连杆5与大臂3之间还对应连接有摇臂4,摇臂4连接在大臂3与倾翻油缸1和连杆5的连接销轴之间,摇臂4与大臂3间通过销轴对应连接,连接点靠近大臂3的外端,摇臂4对大臂3及连杆5起到支撑和传动导向作用。为提高装载机构的耐用性,在上述各个销轴连接机构中还分别设有轴套、油封和轴端盖板,以提高销轴连接、传动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轴套12套在销轴13上,相对旋转的连杆5通过轴套12套在销轴13上,避免了连杆5转动过程对销轴13的直接摩损,油封11位于轴套12两端,以防止轴套12中添加的润滑油脂溢出。为防止销轴13滑出,在销轴13两端的外侧还固定连接有轴端盖板14,轴端盖板14将销轴13位置相对固定,保证销轴13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抬举卸矿时,如图4所示,地下铲运机通过操作手柄控制倾翻油缸1和举升油缸2联合工作。在初期工作时,铲斗6保持插入状态,倾翻油缸1通过连杆5和摇臂4限定铲斗-->6角度,以最大表面积推动矿物进入铲斗6中;接着,操控倾翻油缸1收缩,通过连杆5及摇臂4带动铲斗6翻起,并使铲斗6保持水平运输状态,完成矿物铲起和水平运移。抬举时,控制举升油缸2伸出,举升油缸2带动大臂3向上翻起,由于倾翻油缸1与机架7为铰接,同时,倾翻油缸1与连杆5、摇臂4及铲斗6间为销轴连接,故抬举过程中,倾翻油缸1、连杆5、摇臂4和铲斗6在升起的同时会继续保持铲斗6水平,避免了矿物从铲斗6中洒出,保证了矿物的顺利抬举。而最后倾倒时,只需控制倾翻油缸1伸出,通过带动连杆5和摇臂4翻转铲斗6,即可完成矿物倾倒。按此结构改进后的地下铲运机,最大卸载高度可达到1900mm左右,卸荷角达到42度。而当需要溜井卸矿时,上述过程只需在不进行抬举步骤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操作倾翻油缸1伸出,就可顺利完成铲斗6的倾倒,简单、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倾翻油缸、两个举升油缸、一个大臂、一个摇臂、一个连杆和一个铲斗组成的连杆机构,大臂、摇臂和连杆为‘U’型框架结构;所述倾翻油缸对应于大臂上方;所述两个举升油缸位于大臂内侧,油缸伸缩端通过销轴分别连接在大臂框架上;所述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和大臂内端分别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所述连杆通过销轴连接在倾翻油缸活动端与铲斗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之间;所述铲斗底端设有凹部,大臂外端通过销轴连接在铲斗底端的凹部处;所述摇臂连接在大臂与倾翻油缸和连杆的连接销轴之间,摇臂与大臂通过销轴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地下铲运机上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倾翻油缸、两个举升油缸、一个大臂、一个摇臂、一个连杆和一个铲斗组成的连杆机构,大臂、摇臂和连杆为‘U’型框架结构;所述倾翻油缸对应于大臂上方;所述两个举升油缸位于大臂内侧,油缸伸缩端通过销轴分别连接在大臂框架上;所述倾翻油缸、举升油缸和大臂内端分别铰接在地下铲运机的机架上;所述连杆通过销轴连接在倾翻油缸活动端与铲斗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之间;所述铲斗底端设有凹部,大臂外端通过销轴连接在铲斗底端的凹部处;所述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玮梁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