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传虎专利>正文

视神经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093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神经剪,具有剪体,剪体前端为剪口、后端为把手,剪口与剪体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其特征是:剪体的沿长线还与把手之间形成锐角后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医学上的眼科手术工具,主要应用于眼球摘除术,可较方便、灵活地实现对视神经周围组织的下压操作,从而为获取最大视神经长度创造了条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上的眼科手术工具,直接涉及眼球摘除术中使用的视神经剪
技术介绍
视神经剪是眼球摘除术的必备工具,传统的视神经剪其剪体与剪口无明显分界,剪体与剪口成一条直线,这在眼球摘除术中给获取最长视神经长度造成了困难。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剪口弯曲的视神经剪,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年第4卷第255-256页“眼球摘除术中获取最长视神经”一文对此作了介绍。中度弯曲的视神经剪一般剪口与剪体沿长线的夹角为10-20°,明显弯曲的视神经剪一般剪口与剪体沿长线的夹角为20-30°。这种剪口弯曲的视神经剪为眼球摘除术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中度弯曲的视神经剪为获得最大视神经长度创造了条件,然而使用中发现,这种视神经剪由于剪口的弯曲带来把手与剪口间角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操作,特别是需要在把手处用力下压视神经周围组织时,更是显得不能灵活、方便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视神经剪,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剪口弯曲视神经剪存在的下压视神经周围组织操作不灵活、不方便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视神经剪,具有剪体,剪体前端为剪口、后端为把手,剪口与剪体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所述剪述的沿长线与把手之间形成锐角后角。本技术所述的视神经剪,剪体的沿长线与把手之间形成的锐角后角优选10-60°,进一步优选10-45°。本技术由于剪体的沿长线与把手之间形成了锐角后角,因而在眼球摘除术中可较方便、灵活地实现对视神经周围组织的下压操作,从而方便地获取最大视神经长度。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视神经剪的剪体3中间位置安装转轴4,剪体3的前端为剪口2、后端为把手5,剪口2与剪体3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1,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形成锐角后角6。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形成的锐角后角6选择10-60°,进一步选择10-45°。例如,当视神经剪做成中度弯曲结构时,可选择剪口2与剪体3的沿长线之间的锐角前角1为15°,选择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锐角后角6为15°;当视神经剪做成明显弯曲结构时,可选择剪口2与剪体3的沿长线之间的锐角前角1为30°,选择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的锐角后角6为45°。手术时,张开把手5,相对转轴4剪口2同时张开;对把手5施力使剪口2压向视神经周围组织,在获得视神经的最大长度后,合拢把手5带动剪口2关闭,剪取最大长度的视神经。权利要求1.一种视神经剪,具有剪体(3),剪体(3)前端为剪口(2)、后端为把手(5),剪口(2)与剪体(3)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1),其特征是所述剪体(3)的沿长线还与把手(5)之间形成锐角后角(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神经剪,其特征是所述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形成的锐角后角(6)为10-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神经剪,其特征是所述剪体(3)的沿长线与把手(5)之间形成的锐角后角(6)为10-4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视神经剪,具有剪体,剪体前端为剪口、后端为把手,剪口与剪体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其特征是剪体的沿长线还与把手之间形成锐角后角。本技术作为医学上的眼科手术工具,主要应用于眼球摘除术,可较方便、灵活地实现对视神经周围组织的下压操作,从而为获取最大视神经长度创造了条件。文档编号A61F9/007GK2794483SQ20052008378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传虎 申请人:李传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神经剪,具有剪体(3),剪体(3)前端为剪口(2)、后端为把手(5),剪口(2)与剪体(3)的沿长线之间形成锐角前角(1),其特征是:所述剪体(3)的沿长线还与把手(5)之间形成锐角后角(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虎
申请(专利权)人:李传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