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及光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0416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就有关将光程差付与构造产生的衍射光作为斑点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提供一种能够将由于使用波长的变化而引起的衍射效率的变动抑制为较小的物镜,以及采用该物镜的光拾取装置。特征在于,相应基础构造,调整多个在物镜上形成光程差付与构造的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实现提高总的衍射效率,并且将由于使用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衍射效率的变动抑制为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及备用它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将短波长光束作为斑点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由此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本说明书中 又表述为“记录/再生”)。
技术介绍
作为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在光学面表面设衍射构造的衍射型物镜已被实用化。例 如,可互换用于DVD、CD双方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利用不同使用波长产生的不同衍射作用 修正因DVD、⑶的基板厚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实现了互换使用。近年来在光拾取装置中作为用来对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再生和向光 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的光源,使用的激光光源的短波长化有所进展,例如,利用蓝紫色 半导体激光、非线形光学效果进行红外半导体激光波长变换的蓝色SHG激光等波长400 420nm的激光越来越实用化。使用这种蓝紫色激光光源的话,在使用与DVD(数字通用盘) 相同数值孔径(NA)的物镜时,对直径12cm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记录15 20GB的信息, 将物镜的NA提高到0. 85时,对直径12cm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记录23 25GB的信息。 以下的本说明书中,把使用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光磁盘总称为“高密度光 信息记录介质”。使用ΝΑΟ. 85物镜的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光信息记录介质倾斜(skew)弓丨 起产生的彗形像差增大,所以有的保护层设计得比DVD的还要薄(相对DVD的0. 6mm来说 只有0. Imm),以降低倾斜引起的彗形像差量。但是,如果仅仅是能够对上述高密度光信息记 录介质合适地记录/再生信息的话,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播放/记录机(光信息记录再 生装置)产品的价值来说是不充分的。考虑到现在有记录着各种各样信息的DVD、CD(小型 盘)出售之现况,仅仅能够对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信息是不够的,实现例如 对用户所收藏的DVD、CD都能够同样合适地记录/再生信息,是提高作为高密度光信息记录 介质用光信息记录介质播放/记录机商品价值的必然所至。出于这种背景,希望搭载于高 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播放/记录机中的光拾取装置具有下述性能对 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DVD、且CD的任何一种,既维持互换性又都能够合适地记录/再生 信息。因此,能够互换用于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和DVD/⑶双方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中, 有利用不同使用波长所产生的不同衍射作用来修正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和DVD/CD的基 板厚不同而引起的球面像差以实现互换使用的物镜。不仅是在上述互换用途,还有许多用 来色修正、伴随温度变化的球面像差修正的衍射型光学元件也被提案。作为这种衍射型光学元件上的光程差付与构造,已经知道的有截面形状为锯齿状 的火焰型、阶梯型、二进制型等。另外在光拾取装置中不限于只采用一种这种光程差付与构 造,例如在物镜的一个光学面的相同区域上重叠多种光程差付与构造,还有在物镜的一个 光学面的不同区域上分别设多种光程差付与构造,或有时在准直透镜和物镜双方设光程差 付与构造。这种衍射型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由光程差付与构造和使用波长决定。但是,由于使用波长的变化或伴随使用波长变化的折射率的变化,衍射效率有偏离设计基准值而发生 变化(下面称为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的倾向。尤其是使用高次衍射光时,衍射效率 的波长依存变动比使用低次衍射光时还要大。例如,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用蓝紫色激光 和DVD用红色激光以及CD用红外激光通用的衍射型互换物镜中,用2次以上的高次衍射光 对蓝紫色激光修正像差的情况较多。此时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增大。一般的光拾取装置中,对半导体激光的射出光强度有所监视,为了得到最适合于 信息记录/再生之强度的斑点进行反馈控制,但对物镜衍射效率的变化却没有监视,如果 它有较大变动的话,有可能得不到适合于信息记录/再生的斑点强度。对此,在采用衍射型 光学元件的光拾取装置中,作为得到确切的衍射效率之技术,有下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内 容。专利文献1 特开2001-9317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10-1331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采用蓝紫色激光和红色激光的光拾取装置用衍射型光学元 件,是通过在蓝紫色激光时采用比红色激光高衍射次数的衍射光来提高双方情况时的衍射 效率,但没有有关降低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技术的记载。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 种考虑了衍射效率的相位构造截面形状的设计手法,出示了一种遍及光学面全区域具有几 乎均一衍射效率的透镜等,但同样没有有关降低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技术的记载。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目的在于就有关将光程差付与构造产生的 衍射光作为斑点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提供一种能 够将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抑制为较小的物镜,以及采用该物镜的光拾取装置;尤其就 有关采用蓝紫色激光、红色激光及红外激光的衍射型互换用物镜,提供一种衍射效率的波 长依存变动小的物镜,以及采用该物镜的光拾取装置。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第1项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将满足 390nm ^ λ 1 ^ 420nm的所定波长λ 1的光束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 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光拾取装置用物镜的特征在于,在光学面表面上备有为光程差付与构造的多个基 础构造,满足下式4nm ≤I λ α - λ β I ≤ 60nm(1)(λ β-λ 1) X (λ α-λ 1) < 0 (2),其中,λ α 在波长λ 1 士50nm范围内某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λ β 在波长λ 1 士50nm范围内他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例如,采用在物镜上形成的多个基础构造时,由于各基础构造的功能不同,所以不 同的基础构造其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峰值)有时偏离使用波长一定程度。结果,波长λ 1光束穿过多个基础构造时总的衍射效率相对波长变动有大大降低的可能。于是,光拾取 装置中在物镜前面监视的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强度,与实际上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 录面上的斑点强度不相应,有可能难以进行合适的信息记录及/或再生。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 在波长λ 1穿过多个基础构造时,能够抑制总的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 另外,某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λ α和别的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 最大的波长λ β比波长λ 1都小(λ 1 > λ α、λ β )或都大(λ 1 < λ α、λ β )时,波长 λ 1光束穿过多个基础构造时总的衍射效率相对波长变动显著变动。在此只要使满足(2) 式,波长λ 1穿过多个基础构造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总的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另外, 通过同时满足条件式(1)、(2),既抑制了衍射效率的波长依存变动,又能够防止在λ 的衍 射效率值大大降低,能够维持λ 1时充分的衍射效率。权利要求第2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是权利要求第1项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其 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基础构造的至少几个被重叠形成在光学面表面的所定区域上。权利要求第3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是权利要求第1项或第2项中记载的 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基础构造的至少几个被形成在光学面表面的不同区域上。所谓 光学面表面的不同区域包括下述情况分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满足390nm≤λ1≤420nm的所定波长λ1的光束,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光拾取装置用物镜的特征在于,在光学面表面上备有为光程差付与构造的多个基础构造,满足下式:4nm≤|λα-λβ|≤60nm(1)(λβ-λ1)×(λα-λ1)<0(2),其中,λα:在波长λ1±50nm范围内某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λβ:在波长λ1±50nm范围内他基础构造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波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耕平小野雄树中村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