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9926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絮凝反应装置,由反应池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或者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絮凝反应装置,由反应池、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若干缩放管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反应池的上部和下部,并形成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缩放管固定在所述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据空间较小,用于水处理时处理效果较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絮凝反应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工序,主要是通过絮凝反应装置,改变投加了絮 凝剂的水的水流规律,从而使絮凝剂与水充分混合反应,促使水中的胶体杂质形成的絮凝 体与具有活性并呈悬浮状的成熟絮凝体发生接触吸附作用,形成均勻的絮凝体,然后在后 续澄清过程中通过固液分离将杂质除去。目前常用的絮凝反应装置是机械搅拌式絮凝反应装置,机械搅拌式絮凝反应装置 主要是通过轴桨板式搅拌机在垂直于电机轴的二维空间内,对投加了絮凝剂的水进行搅 拌,以合理的速度梯度使絮凝剂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絮凝体并加速絮凝体的生长。但是,机 械搅拌式絮凝反应装置在搅拌过程中,虽然能够使絮凝剂和水充分混合,但是也会使絮凝 体局部微元间的碰撞剧烈,使已经形成的絮凝体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处理效果。为了降低机械搅拌对絮凝体的破坏作用,申请号为200810138939. 3公开了一种 絮凝装置,该絮凝装置包括高速搅动罐、减速容器和低速搅动罐,其中,加入了磁性粒子和 凝聚剂的处理水在搅拌速度较大的高速搅动罐中形成磁性微小絮凝体;然后进入减速容 器,减速容器将处理水的速度降低到预定速度,并向处理水中加入高分子凝聚剂;最后进入 搅拌速度较低的低速搅动罐中,继续产生絮凝体并使絮凝体增长。其中,低速搅动罐的作用 在于以较低的转速搅拌处理水,减小絮凝体局部微元间的碰撞,避免已形成的絮凝体遭受 破坏。但是,该装置需要对处理水进行两次搅拌处理,且需要投加两次絮凝剂,使用、处理过 程较为繁琐,而且增加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絮凝反应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絮凝反应装 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用于水处理时絮凝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絮凝反应装置,由反应池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设 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或者所述通孔中部 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两端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隔板由栅条经纬交叉形成。优选的,所述通孔由相邻的栅条围成。 优选的,所述隔板由板材经纬交叉形成。优选的,所述通孔由相邻的板材围成。一种絮凝反应装置,由反应池、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若干缩放管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反应池的上部和下部,并形成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缩放管固定在所述平面内。一种絮凝反应装置,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反应室 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室内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 积小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或者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 面积。优选的,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两端的横截面积。一种絮凝反应装置,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反应室 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室内的若干缩放管组成,所述若干缩放管形成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由反应池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 内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或者大于所述 通孔两端的横截面积。在进行絮凝反应时,水流从横截面积大的一端流经横截面积小的中 部或者从横截面积小的一端流经横截面积大的中部时,由于水流截面面积发生变化而产生 水流速度梯度,从而形成涡旋,起到搅拌的作用,使絮凝体形成并增长。同时,由于涡旋的搅 拌作用较小,不会使形成的絮凝体遭到破坏,水处理效果较好。在本絮凝反应装置中,水流 与通孔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形成更多的涡旋而增加絮凝效果。另外,本技术提供的絮 凝反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占据空间较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八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九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十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四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避免搅拌对絮凝体产生破坏作用而影响水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了无需搅拌的絮凝反应装置,通过在反应池或反应室内设置具有若干通孔或缩放管的隔断,通过 使水流形成速度梯度而产生涡旋,促进絮凝体的形成和增长。所述隔断可以由设置有若干 通孔的隔板形成,也可以由悬挂有若干缩放管的支撑杆形成。当隔断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 隔板时,为了使水流形成速度梯度,每个通孔的横截面积并不均一,即每个通孔中部的横截 面积可以小于或者大于端部的横截面积,而由端部到中部,其横截面积的变化优选为平滑 变化,也就是说水流在流经通孔时其截面面积能够发生变化,产生速度梯度;当隔断为悬挂 有若干缩放管的支撑杆时,所述缩放管由依次交替的缩放段和扩张段形成,水流在经过缩 放管时其截面面积同样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速度梯度。本技术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可以为开放式的反应池,也可以为封闭式的反应 室。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絮凝反应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池(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的隔板1,隔 板1垂直设置在所述反应池中,主要作用是使流经隔板1的水流形成速度梯度,从而形成涡 旋,促进絮凝体的形成和增长。隔板1上设置有通孔11,通孔11为结构对称的通孔,通孔11任一位置的横截面积 均为圆形,通孔11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且从通孔端部到通孔中部, 其横截面积的变化为平滑变化。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1两端的横截面积可以小于其中部的横截面积;也可以为 以下方式通孔11 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部的横截面积,而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中部的 横截面积。在本技术中,隔板1的数量可以根据反应池的长度以及水处理量确定。所述絮凝反应装置用于水处理时,水流流经通孔11时,首先经过横截面积较大的 端部,然后经过横截面积较小的中部,再经过横截面积较大的另一端,由于通孔中部的横截 面积小于端部的横截面积,水流截面面积会发生变化,产生水流速度梯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反应池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或者所述通孔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一端的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军汪雪格刘士丰南亚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