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9146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镜头装置,其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该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均被构造成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凸轮筒,其包括分别位于外周面和内周面的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随着第一凸轮筒绕光轴转动,第一凸轮筒利用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分别使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直进移动引导筒,其被配置在第一凸轮筒的内周侧并且被构造成沿光轴方向引导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如紧凑的数字式照相机等摄像设备的镜头装置。
技术介绍
上述摄像设备包括具有如下变焦镜筒的摄像设备(参见日本特开2001-324663号公报)该变焦镜筒具有通过使多个透镜单元(包括透镜及其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来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功能。 在日本特开2001-324663号公报所公开的变焦镜筒中,由形成于能够绕光轴转动的凸轮筒的凸轮使多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移动。这里,防止多个透镜单元转动,从而使多个透镜单元不与凸轮筒一起绕光轴转动。换句话说,在沿光轴方向引导多个透镜单元的同时,通过凸轮筒的转动而沿光轴方向驱动多个透镜单元。 期望摄像设备具有较高的倍率(magnification ratio),但是,另一方面,要求摄像设备较小特别是较薄,从而能够容易地携带摄像设备。为了同时实现高倍率和小轮廓,可构思縮短变焦镜筒中的各筒构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多段伸縮结构。然而,多段伸縮结构使得难以彼此互不干涉地配置用于驱动多个透镜单元的凸轮。 日本特许第3, 842, 087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变焦镜筒,该变焦镜筒在转动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凸轮和用于使第二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凸轮,使得彼此不干涉(交叉)地设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在日本特许第3, 842, 087号公报所公开的变焦镜筒中,由独立的筒构件(第一直进筒和第二直进筒)在光轴方向上分别引导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因此,第一直进筒和第二直进筒之间的相对偏心很容易引起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类似偏心。特别地,由于变焦镜筒的尺寸减小导致透镜灵敏度变高,因此,即使微小的偏心也能对光学特性产生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多个透镜单元之间的相对偏心最小化的同时实现高变倍率的镜头装置,以及包含该镜头装置的摄像设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镜头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均被构造成能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凸轮筒,其包括位于外周面的第一凸轮部和位于内周面的第二凸轮部,随着所述第一凸轮筒绕光轴转动,所述第一凸轮筒利用所述第一凸轮部使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二凸轮部使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直进移动引导筒,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筒的内周侧,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上述镜头装置。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收纳时)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广角端)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6是具有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照相机(电源0FF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照相机(电源0N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照相机的俯视图。 图9是上述照相机的背面图。 图10是上述照相机的仰视图。 图11是示出上述照相机的电结构的方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6至图IO示出了作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筒(镜头装置)的摄像设备的紧凑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 照相机12包括能够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镜筒(下文称为"镜筒")100。 图6示出了处于电源OFF状态的照相机12,该电源OFF状态是镜筒100被收纳在照相机主体内的状态。图7示出了处于电源0N状态的照相机12,该电源0N状态是镜筒100从照相机主体突出(能够摄像)的状态。此外,图8、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照相机12的俯视图、背面图和仰视图。图11示出了照相机12的电结构。 如这些图所示,在照相机12的正面,设置有用于确定被摄体的构图的取景器17、用于在测光和测距时发出辅助光的发光部16、用于照明被摄体的闪光灯18、以及镜筒100。 在照相机12的上侧,设置有释放按钮13、电源0N/0FF按钮15和变焦开关14。在照相机12的底侧,设置有三脚架安装部27,并且还设置有未示出的用于将记录介质(卡型半导体存储器)和电池插入到内部的槽。这些槽被盖28覆盖。 此外,在照相机12的背面,配置有操作按钮21、22、23、24、25和26,从而能够设定各种照相机功能和切换各种模式(静态摄像模式、运动摄像模式、重放模式等)。20是如LCD等显示器,19是取景器的目镜部。 参照图ll,显示器20显示通过摄像产生并且存储在存储器40中的图像数据或从记录介质读入的图像数据等。CPU 46、 ROM 45和RAM 47经由总线44分别被连接到释放按钮13、驱动控制电路43、操作按钮21 26、显示器20、存储器40和记录部42等中的每一方。 摄像元件37、闪光灯18、变焦马达驱动电路29、调焦马达驱动电路31、快门驱动电路32、光圈驱动电路35被连接到驱动控制电路43,摄像元件37由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 器等形成。驱动控制电路43根据来自CPU 46的信号使这些电路中的每一个电路动作。 ROM 45为CPU 46存储用于控制上述各部件和各电路的计算机程序。RAM 47存储 控制各部件和各电路所需的数据。 当电源ON/OFF按钮15为ON时,CPU 46从ROM 45读出所需的程序以开始初始操 作。此时,CPU 46使镜筒100从被收纳于照相机主体内的收纳状态移动到突出状态(广角 状态)。当操作变焦开关14时,CPU 46经由变焦马达驱动电路29驱动镜筒100伸縮运动, 以通过改变稍后说明的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变焦。 当半压释放按钮13时,CPU 46基于来自摄像元件37的信号进行测光,并且基于 测光值来确定光圈值、快门速度和是否需要使闪光灯18发光。CPU 46还测量距被摄体的距 离,并且经由调焦马达驱动电路31将调焦透镜30 (与稍后说明的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 单元对应)驱动到对好焦的位置,以实现对好焦的状态。 当按下释放按钮13时,CPU 46经由光圈驱动电路35使光圈34闭合,并且经由快 门驱动电路32使快门33进行开闭操作,以曝光摄像元件37。来自摄像元件37的输出信号 经由模拟信号处理电路36和A/D转换器38被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9。数字信号处理 电路39对从摄像元件37输入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以产生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该图像 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40中。 存储在存储器40中的图像数据被压縮扩展电路(companding circuit) 41压縮并 且经由记录部42被存储在记录介质中。图像数据也被显示在显示器20上。 接着,将利用图1至图3说明镜筒100的结构。图1和图2分别是示出镜筒100 的收纳状态和广角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镜筒100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至图3中,l是由第一透镜和保持第一透镜的筒状构件形成的第一透镜单 元。在第一透镜单元1的光轴方向的后端部(像侧端部)的内周面上绕光轴间隔120°地 形成三个凸轮从动件lb。 2是由被配置成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装置,其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均被构造成能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凸轮筒,其包括位于外周面的第一凸轮部和位于内周面的第二凸轮部,随着所述第一凸轮筒绕光轴转动,所述第一凸轮筒利用所述第一凸轮部使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利用所述第二凸轮部使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直进移动引导筒,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筒的内周侧,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智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