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保护步行者的汽车安全系统用的触发冲程致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9071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火致动装置,尤其是在与步行者碰撞的情况下用于抬起汽车发动机盖的打火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包括作用在致动装置的连杆(17)与主体(13)之间并具有惯性触发阈值的复位-制动结构(25),从而仅在受到碰撞中体现出来的足够加速度下的力时制动复位过程中的连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发冲程致动装置,其尤其被集成在安全系统中用于在与机动车正面碰撞的情况下保护步行者。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当情况允许时,特别是在错误检测之后或者在避开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触发之后,能够将该安全系统复位至其初始位置的致动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专利FR2 878 212记载了当步行者被机动车撞到时用于保护该步行者的安全系统。该系统包括在冲撞的情况下能够使机动车的发动机盖迅速抬高的机构。具体地,在冲撞的情况下,步行者的头部常常撞到车辆的发动机盖。头部对发动机盖的这种撞击使发动机盖变形。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发动机盖就会与发动机组和该发动机附近的所有刚性部件接触。此时步行者的头部被最大程度地减速,这可能让受害者严重受伤。基于这个原因,上述系统被设计成迅速将发动机盖抬高一定高度以防止在发动机盖变形之后步行者(尤其是其头部)撞到发动机组。发动机盖在其后部(即挡风玻璃侧)被抬高,并且发动机盖仍被固定在机动车的前部。 因此,如果利用适当的检测部件及时触发,则这种安全装置在30毫秒内(即在检测到撞击的危机之后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就能抬高至少80mm。 还已知的是,在发动机盖抬高之后,发动机盖会发生微小的复位,伴随发动机盖的碰撞会减弱这种复位的效果。有利的是,这种复位抑制系统与已经抬高发动机盖的致动装置结合。以此方式,由发动机盖、抬高机构和致动装置的活塞构成的组件在碰撞情况下(在抬高发动机盖之后)縮回去,同时被制动,然后阻止。制动部件布置在活塞与连杆之间的主体中,从而最小化所需空间和忽略不计的额外成本。 然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没有发生事故时,上述安全系统会被触发,从而抬高发动机盖,例如在错误检测的情况下或者如果步行者没有撞到发动机盖。在此情况下,期望在事故之后驾驶员能够将(未发生变形的)发动机盖复位到其初始位置,并且以简单直观的方式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使得可以这样复位发动机盖。 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发冲程致动装置,其包括主体和部件,所述主体收容与在所述主体的端部突出的连杆连接的活塞,所述部件响应于触发命令而推动所述活塞,它包括作用在所述连杆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带有惯性触发阈值的复位_制动结构,从而仅当所述连杆在受到大于阈值的加速度值下的复位力时才被制动;所述响应于触发命令而推动所述活塞的部件包括在所述主体中与所述活塞相对装配的带有打火触发的气体发生器;所述复位_制动结构包括收容在形成于所述连杆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腔中的至少一个球;所述空腔包括彼此连续的两个相邻部分,靠近所述活塞并且径向高度比所述球的直径大的第一部分和径向高度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减小的第二部分,当在大于所述阈值的加速度值下向所述连杆施加所述复位力时,所述球在所述第二部分中配合;并且所述制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中保持所述球静止不动的部件。 这种致动装置可以有利地安装到带有在碰撞步行者的情况下可以抬高的发动机盖的机械吸收系统中。与所述致动装置结合为一体的复位_制动结构对于简化设计且提高可靠性有显著作用。这种改进的复位-制动结构不会导致增加需要复杂和昂贵加工的部件。 通过所述制动结构中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中保持所述球静止不动的部件,仅当在 大于所述阈值的加速度值下向所述连杆施加所述复位力时,所述球才在所述第二部分中配 合 仅当在具有超过上述阈值的值的加速度下向所述连杆施加所述复位力时,所述球所述第二部分配合。 如果需要的话,在所述致动装置的内部滑动的组件并因而使发动机盖抬起的整个机构能够通过缓慢移动致动装置的连杆而被放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使得不超过上述阈值。 在这些条件下,所述复位-制动结构没有被施压,并且可以不费力地将发动机盖放回原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实施例,所述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中保持所述球的部件包括 弹簧。例如,所述弹簧可以安装在所述空腔的第二部分中并在所述球与所述空腔的一端之 间压縮配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示性实施例,所述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中保持所述球的部件 包括沿所述第二部分嵌入所述空腔中并在所述致动装置的主体的内表面上滑动的套筒。所 述套筒设有位于所述空腔外部且通过保持件与所述空腔外部的连杆接触的轴环,所述保持 件在所述轴环与所述连杆之间产生有限粘结力。此外,所述制动结构还包括产生小于连接 所述轴环与所述连杆的粘结力的力的弹簧,用于将所述球弹性地推向所述空腔的第二部分 有利的是,所述致动装置实际上包括在所述空腔内环状并排布置的多个球。为了 调节上述阈值,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球之间可以增加环形配重。由于活塞被带有打火触发的 气体发生器推动,因而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通常限定有气体膨胀室。有利的 是,在所述膨胀室的壁中设有被校准的泄漏孔。对这种泄漏的校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 能力范围。这种泄漏被选择成,使得在碰撞的时间内(通常是几毫秒至几百毫秒)维持被 用来移动致动装置的连杆所施加的压力,然后逐渐返回到大气压(几秒之后)。以此方式, 当驾驶员按压发动机盖时,膨胀室返回到大气压,从而使与活塞相关的整个机构复位到其 初始位置。附图说明 通过对根据致动装置及其原理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变得显而易见,下面通过示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致动装置的纵剖面的总体示意图; 图2 图5是图示复位_制动结构的操作的示意性细节图; 图6是图示类似于图1的变形例的图; 图6A是图6中的封闭区域A的放大4 图7是图示另一变形例的示意 图8是图示球的装配的细节图;以及 图9和图10是图8的装配变形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触发冲程致动装置11包括大体圆柱主体13,该圆柱主体13收容与在主体的一端轴向突出的连杆17连接的活塞15。该主体还收容响应于触发命令而推动活塞的部件。在所述示例中,这些部件由在主体中与活塞相对装配的带有打火触发的气体发生器19构成。在与轴向突出的连杆17相对的主体端部处气体发生器被折叠。因此,在气体发生器与活塞的相对端之间形成气体膨胀室21。 如上所述,连杆17可与在汽车正面与步行者碰撞的情况下使汽车的发动机盖抬高的机构相连接。 此外,主体13收容带有惯性触发阈值的复位_制动结构25,这使得在主体外侧最大化展开之后,能够制动或甚至阻止连杆17复位,从而使在碰撞过程中变形的发动机盖伴随有复位运动。该制动结构仅在向连杆施加压力时才起作用,在复位时,该制动结构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足够加速度值。将该阈值选择为足够低,以使当步行者实际上撞到发动机盖时总是如此。 在该例子中,该复位_制动结构包括收容在环形空腔29中的至少一个球27,该环形空腔形成在连杆17与主体的内壁之间。根据图l所示的例子,环形部件30被固定在连杆上并与固定在同一连杆上的活塞15相接触。通过装配到连杆的凹槽中的轴环31将环形部件固定在上述位置。因而,对于该例子,环形空腔29被限定在活塞15、环形部件30与主体13的内壁之间。根据环形部件的形状,环形空腔包括彼此连续的两个相邻部分,即靠近活塞并且径向高度比球的直径大的第一部分35和径向高度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减小的第二部分38。 事实上,有利的是,空腔容纳环状并排布置的多个球27。此外,制动结构包括用于在第一部分中保持球静止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发冲程致动装置,其包括主体(13)和部件(19),所述主体收容与在所述主体的端部突出的连杆(17)连接的活塞(15),所述部件(19)响应于触发命令而推动所述活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作用在所述连杆(17)与所述主体(13)之间的带有惯性触发阈值的复位-制动结构(25),从而仅当所述连杆在受到大于阈值的加速度值下的复位力时才被制动,所述响应于触发命令而推动所述活塞的部件包括在所述主体中与所述活塞相对装配的带有打火触发的气体发生器(19),所述复位-制动结构包括收容在形成于所述连杆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腔(29)中的至少一个球(27),所述空腔包括彼此连续的两个相邻部分,靠近所述活塞并且径向高度比所述球的直径大的第一部分(35)和径向高度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减小的第二部分(38),当在大于所述阈值的加速度值下向所述连杆(17)施加所述复位力时,所述球在所述第二部分中配合,并且所述制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中保持所述球静止不动的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里克拉斯贝萨让保罗纳多埃夫拉尔博格
申请(专利权)人:SNPE巨能材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