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647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用于变压器的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成直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用多层铜片(11)叠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以往的接线端子由“硬连接”更换成“软连接”。具体地说,就是在保证设计载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来用铜排制作的接线端子优化成用薄如“纸状”、质地柔软的铜片经过多层叠加后制作而成的接线端子。能防止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常出现“一次侧接线端子断裂”的故障。这样明显提高了变压器的使用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用于变压器的电连接。属电接触材料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作出以前,以往的变压器通常采用铜排制作,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常 出现“一次侧接线端子断裂”的故障,严重影响设备使用率。究其原因,是由于铜排制作的 接线端子采用铜质、单层(较厚)、质地坚硬和直角结构,其在使用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 1所示图1中的A端口是焊接端口,是直接焊接在变压器绕组一次侧端线上的;B端口是螺 栓口,它是通过螺栓被固定在变压器绝缘子内部端子上。这样变压器绝缘子外部端子上的 电流就可以通过绝缘子螺栓一该接线端子一变压器绕组这一路径导电工作。该接线端子在 制作上是采用宽39mm、厚IOmm的硬质铜排在加热后靠机械力压制成直角而成,这样方式制 成的直角形状,其转角处的内侧和外侧的电阻率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阻值差,这种阻值差的 存在(在电流作用下)就会产生“电流热效应”。再加上该接线端子在工作过程中,A、B两端 均被机械固定,长期受到机械拉力(或称合力)的作用,在机械拉力合力效应的长期作用下, 最终在直角处发生断裂,发生“一次侧接线端子断裂”故障。由以上故障原因分析可以知道,消除故障的着重点在于必须有效消除“合力效 应”或从根本上预防“合力效应”的产生。同时在接线端子的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不使铜质 的导电率发生变化,以消除可能产生的电流热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出现一次侧接线端子断裂 现象的变压器接线端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成直 角状,所述接线端子用多层铜片叠加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以往的接线端子由“硬连接”更换成“软连接”。具体地说,就是 在保证设计载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来用铜排制作的接线端子优化成用薄如“纸状”、质地柔 软的铜片经过多层叠加后制作而成的接线端子。能防止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常出现“一次侧 接线端子断裂”的故障。这样明显提高了变压器的使用率。在使用中,这种“软质”接线端子同样也存在着两个机械拉力共同作用,但由于“软 质”接线端子所特有的形变特性(所受力矩中性点位置可以自由调整),最终使两个力处于 同一线上,且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合力为零)由“力学定律”我们知道这样的两个力 对“软质”接线端子来说是相互抵消的,即对“软质”接线端子本身无任何损坏作用;于是 “软质”接线端子便可以“安然无恙”地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变压器接线端子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变压器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接线端子1、铜片11。变压器绕组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变压器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本实 用新型变压器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成直角状,所述接线端子1用铜片11经过多层 叠加后制作而成。在制作“软质”接线端子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直角“模子”;把材质符合要求、规格 尺寸满足单位载流量的“铜纸”叠加在“模子”里面;用夹紧装置将两端夹紧;再分别把两端 用导电膏等材料包紧、压实、压牢以确保紧固、导电性能好;最后再做螺栓孔。这样一个符合 要求、性能可靠的改进型接线端子就制作成型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成直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用多层铜片(11)叠加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变压器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成直角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万军黄成沈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