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364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引线结构,包括二次绕组引线和电缆线,在每个二次绕组引线输出端上固定有铜排,铜排上设有螺栓孔,电缆线端头上固定有接线片,接线片上设有螺栓孔,一螺栓通过接线片上的螺栓孔与铜排上的螺栓孔将接线片与铜排联接并由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引线结构,后期引线联接,只需要通过螺栓连接,非常方便简单,而且省却了引线架,外观显得整洁、紧凑,能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弓I线结构。
技术介绍
干式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引线是由原线引出,现有的干式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引线结构是引线通过变压器上的引线架与电缆线焊接引出,结构较复杂,引线架的存在,使变压器外观繁琐,而且加大了变压器的体积。上述引线结构适宜在变压器完成套装后才能进行引线与电缆线的联接,后期由于焊接空间比较小,所以引线联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引线联接的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引线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二次绕组引线和电缆线,在每个二次绕组引线输出端上固定有铜排,铜排上设有螺栓孔,电缆线端头上固定有接线片,接线片上设有螺栓孔,一螺栓通过接线片上的螺栓孔与铜排上的螺栓孔将接线片与铜排联接并由螺母固定。 所述铜排由两折边形成的L型铜排,所述引线焊接在铜排的一折边上,所述螺栓孔设置在另一折边上。 本技术简化了引线结构,后期引线联接,只需要通过螺栓连接,非常方便简单,而且省却了引线架,外观显得整洁、紧凑,能降低成本。本技术可以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即中期对引线进行处理,每个引线出头的位置容易控制,提高了变压器的尺寸精度;中期引线处理,焊接空间比较大,比后期焊接简单方便,可以縮短加工周期,节约人工成本;且能避免了原变压器后期因明火焊接引线时对线圈的损伤,有利提高产品质量。减小了后期成品因为引线连接错误而发生返修的机会,增加了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应用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包括二次绕组弓I线1和电缆线4,在每个二次绕组弓I线1输出端上固定有铜排2,铜排2上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可以是螺纹孔,也可以是光孔。电缆线4端头上固定有接线片3,接线片3上设有螺栓孔,一螺栓5的通过接线片3上的螺栓孔与铜排2上的螺栓孔将接线片3与铜排2联接,螺栓5上连接有垫片7和螺母6,由螺母6对接线片3与铜排2固定,保证良好的接触。所述铜排2由两折边形成的为L型铜排,所述引线1焊接在另一折边21上,所述螺栓孔设置在铜排的另一折边22上。 图3是应用在变压器上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引线结构,包括二次绕组引线(1)和电缆线(4),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二次绕组引线(1)输出端上固定有铜排(2),铜排(2)上设有螺栓孔,电缆线(4)端头上固定有接线片(3),接线片(3)上设有螺栓孔,一螺栓(5)通过接线片(3)上的螺栓孔与铜排(2)上的螺栓孔将接线片(3)与铜排(2)联接并由螺母(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干式变压器二次绕组引线结构,包括二次绕组引线(1)和电缆线(4),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二次绕组引线(1)输出端上固定有铜排(2),铜排(2)上设有螺栓孔,电缆线(4)端头上固定有接线片(3),接线片(3)上设有螺栓孔,一螺栓(5)通过接线片(3)上的螺栓孔与铜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跃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