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杆体六工位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8353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连杆杆体六工位加工方法,其加工设备包括具有六工位的回转分割台,其各个工位上均安装有相同夹具,六个工位的第一工位为装夹工位,第二工位为铣结合面工位,第三工位为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工位,第四工位为钻螺纹底孔工位,第五工位为攻螺纹加工工位,第六工位为油孔倒角工位,对应第二工位至第六工位分别另设有加工机床,所述连杆杆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夹、铣结合面、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钻螺纹底孔、攻螺纹和油孔倒角六道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加工工艺技术,连杆杆体加工的多道加工工序只需一次装夹即在一个分割台上完成,加工精度高,产品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设备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杆杆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铣结合面、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 钻螺纹底孔、攻螺纹和油孔倒角。其中,这五个步骤分别在五台不同的机台上完成。在这加 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必须对连杆杆体重新装夹一次,由于多次装夹,加工的连杆杆体易产 生定位误差,降低加工精度,且加工效率低,生产产品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使用方便的连杆杆 体六工位加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其加工设备包括具有六工位的回转分割台,其各个工位上 均安装有相同夹具,六个工位的第一工位为装夹工位,第二工位为铣结合面工位,第三工位 为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工位,第四工位为钻螺纹底孔工位,第五工位为攻螺纹加工工位, 第六工位为油孔倒角工位,对应第二工位至第六工位分别另设有加工机床,所述连杆杆体 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第一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2)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 连杆杆体进行铣结合面操作;同时第二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3)第一个连杆杆体的结合面铣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 三工位,对应第三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同时带动 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第二个连杆杆体进行铣结合面 操作;同时第三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4)第一个连杆杆体和第二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三工位和第二工位加工完成 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对应第四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 杆体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对应第三工位的加工 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 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铣结合面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5)第一至第三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四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 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五工位,对应第五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攻螺纹 加工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并对其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第三个 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并对其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进入第 二工位,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6)第一至第四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五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六工位,对应第六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油孔倒 角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五工位,并对其进行攻螺纹加工操作;第三个连 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并对其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并对其 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操 作;第六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7)第一至第五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六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同时第二工 位至第五工位的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第一个连杆杆体回到装夹工位,卸下加工完 成的连杆杆体,再在夹具上装上待加工的连杆杆体,如此六个连杆杆体在六工位同步进行 不同工位的加工。所述回转分割台每次旋转60度并锁定,等待下一次加工。通过上述操作,完成连杆杆体的装夹、铣结合面、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钻螺纹 底孔、攻螺纹和油孔倒角六道工序。本专利技术中,在一个回转分割台上一次装夹完成连杆杆体铣结合面、铣两侧平面及 内侧倒角、钻螺纹底孔、攻螺纹和油孔倒角等加工工序。通过组合工艺技术,减少工件装夹 次数,避免多次装夹引起的累计误差;多个工位同时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产品的效 率;可减少操作人员数量,节约劳动力成本。总之,本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加工工艺技术,连杆杆体加工的多道加工工序只需一次装 夹即在一个分割台上完成,加工精度高,产品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设备使用方便。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杆杆体六工位加工工艺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杆杆体六工位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或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其加工设备包括具有六工位 的回转分割台1,其各个工位上均安装有相同夹具2,六个工位的第一工位3为装夹工位,第 二工位4为铣结合面工位,第三工位5为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工位,第四工位6为钻螺纹 底孔工位,第五工位7为攻螺纹加工工位,第六工位8为油孔倒角工位,对应第二工位4至 第六工位8分别另设有加工机床,所述连杆杆体A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第一个连杆杆体A在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2上;2)回转分割台1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二工位4,对应第二工位4的加工 机床对连杆杆体A进行铣结合面9操作;同时第二个连杆杆体A在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 2上;3)第一个连杆杆体A的结合面9铣完成后,回转分割台1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 A进入第三工位5,对应第三工位5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A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10 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二工位4,对应第二工位4的加工机床对第二个连 杆杆体A进行铣结合面9操作;同时第三个连杆杆体A在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2上;4)第一个连杆杆体A和第二个连杆杆体A分别在对应的第三工位5和第二工位4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1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四工位6,对应第四工位6的 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A进行钻螺纹底孔11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三工位 5,对应第三工位5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A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10操作;第三个连 杆杆体A进入第二工位4,对应第二工位4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A铣结合面9操作;第四 个连杆杆体A在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2上;5)第一至第三个连杆杆体A分别在对应的第四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 1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五工位7,对应第五工位7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A 进行攻螺纹12加工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四工位6,并对其进行钻螺纹 底孔11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三工位5,并对其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10操 作;第四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二工位4,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9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A在 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2上;6)第一至第四个连杆杆体A分别在对应的第五至第二工位4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 台1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六工位8,对应第六工位8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 A进行油孔倒角13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五工位7,并对其进行攻螺纹12 加工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A进入第四工位6,并对其进行钻螺纹底孔11操作;第四个连杆 杆体A进入第三工位5,并对其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10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A进 入第二工位4,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9操作;第六个连杆杆体A在装夹工位3固定于夹具2 上;7)第一至第五个连杆杆体A分别在对应的第六至第二工位4上加工完成后,同时第二 工位4至第五工位7的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1转动,第一个连杆杆体A回到装夹工位3, 卸下加工完成的连杆杆体A,再在夹具2上装上待加工的连杆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杆杆体六工位加工方法,其加工设备包括具有六工位的回转分割台,其各个工位上均安装有相同夹具,六个工位的第一工位为装夹工位,第二工位为铣结合面工位,第三工位为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工位,第四工位为钻螺纹底孔工位,第五工位为攻螺纹加工工位,第六工位为油孔倒角工位,对应第二工位至第六工位分别另设有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杆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第一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2)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铣结合面操作;同时第二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3)第一个连杆杆体的结合面铣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对应第三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第二个连杆杆体进行铣结合面操作;同时第三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4)第一个连杆杆体和第二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三工位和第二工位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对应第四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对应第三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对应第二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铣结合面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5)第一至第三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四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五工位,对应第五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攻螺纹加工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并对其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并对其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6)第一至第四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应的第五至第二工位上加工完成后,回转分割台转动,带动第一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六工位,对应第六工位的加工机床对连杆杆体进行油孔倒角操作;同时带动第二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五工位,并对其进行攻螺纹加工操作;第三个连杆杆体进入第四工位,并对其进行钻螺纹底孔操作;第四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三工位,并对其进行铣两侧平面及内侧倒角操作;第五个连杆杆体进入第二工位,并对其进行铣结合面操作;第六个连杆杆体在装夹工位固定于夹具上;7)第一至第五个连杆杆体分别在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钜立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