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285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上沿所述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较佳地,所述圈状结构在两所述波浪形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为波浪形绕线连接部分,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的轴孔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围绕所述轴孔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述圈状结构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洁,检测及时准确,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炉
,具体涉及多晶炉安全装置
,特别涉及 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太阳能产业复苏并重新进入快速发展期,以多晶硅片为主 导的太阳能市场对多晶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多晶炉数量的增加,市场对多晶炉安全 系数的提高也越来越迫切。请参见图1所示,目前HXH-450多晶炉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10 是在防漏盘11内单独绕线一圈,此种绕线结构存在检漏时间较长或无法正常检漏,导致在 漏液后原材料及炉内热场部件等损失偏高。随着多晶炉的不断改进,目前多晶铸锭装料量已从270KG增加至450KG,这样多晶 炉异常检测报警的要求同样也需要得到提高。多晶炉在运行期间一旦漏液,如果未能及时 检测并报警,一方面会增加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的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的硅液漏出可能 会遭成比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其检测及时准确,以减少异常事故损 失,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 构,该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洁,检测及时准确,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 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具有如下构成该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 上沿所述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其特点是,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应 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较佳地,所述圈状结构在两所述波浪形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为波浪形绕线连 接部分。较佳地,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的轴孔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 构围绕所述轴孔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述圈状结构中。更佳地,所述圆形绕线结构的缠绕圈数至少为2。更进一步地,所述缠绕圈数为4-5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上沿所述 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 浪形绕线结构,从而扩大K型热电偶的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准确的漏液报警,以减少异常事 故损失,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洁,检测及时准确,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的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的轴孔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所述 绕线结构围绕所述轴孔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述圈状结构中,从而进一步扩大K型热 电偶的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准确的漏液报警,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 洁,检测及时准确,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1, 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1上沿所述防漏盘1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2,所述圈状 结构2在所述防漏盘1对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3。所述圈状结构2在两所述波浪形绕线结构3之间的连接部分4可以为任何合适的 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圈状结构2在两所述波浪形绕 线结构3之间的连接部分4为波浪形绕线连接部分。为了扩大K型热电偶的检测范围,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中,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1的轴孔5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6,所述绕线结构6围绕 所述轴孔5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述圈状结构2中。所述圆形绕线结构的缠绕圈数可以任意。更佳地,所述圆形绕线结构的缠绕圈数 至少为2。更进一步地,所述缠绕圈数为4-5圈。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 施例中,所述缠绕圈数为4圈。原有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10(见图1)为单线绕线结构,在漏液时存在检测报警 非常延时的情况,不具有检测区域针对性,遭成原材料损失较多,炉内热场部件也被硅液腐 蚀较多,最后导致整体损失偏高。本技术主要是改变K型热电偶的绕线结构,有针对性 绕线以达到及时检测并扩大K型热电偶的检测范围。多晶炉在铸锭过程中发生漏硅时,硅 液一般沿着坩埚的转角流下或经过底下冷却板沿着中间导热柱流下,这样通过改变以往单 线结构的检测方式,在坩埚四个转角对应的防漏盘1处把单线改变成波浪形绕线结构3,而 在炉膛内中间处增加圆形绕线结构,扩大K型热电偶的检测区域,以保证在漏液情况下能 及时检测报警,降低原材料和炉内热场石墨部件的损失。因此,本技术根据漏液的特征,通过改变K型热电偶绕线结构,改变K型热电 偶的检测区域,做到有针对性的检测漏液情况,能及时检测报警,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使 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综上,本技术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洁,检测及时准 确,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 模推广应用。 在此说明书中,本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 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 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权利要求1.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 上沿所述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 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状结构在两所述波 浪形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为波浪形绕线连接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 漏盘的轴孔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围绕所述轴孔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 述圈状结构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绕线结构的缠绕 圈数至少为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圈数为4-5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上沿所述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较佳地,所述圈状结构在两所述波浪形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部分为波浪形绕线连接部分,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的轴孔处还设置有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围绕所述轴孔成圆形绕线结构并串接在所述圈状结构中。本技术的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设计巧妙独特,结构简洁,检测及时准确,以减少异常事故损失,使各方面如原材料和炉内热场部件等的损失降到最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文档编号G01K7/04GK201835007SQ201020581209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罗鸿志 申请人: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K型热电偶布线结构,包括K型热电偶和防漏盘,所述K型热电偶在所述防漏盘上沿所述防漏盘的腔体四周绕成一圈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状结构在所述防漏盘对应坩埚四个转角处为波浪形绕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鸿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